陈孝良的个人专栏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rygid 谈谈声学,聊聊智能

博文

大模型之外,人工智能的另一技术路径 精选

已有 2640 次阅读 2024-5-17 09:26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见证了大模型如何改变了数据处理和自然语言理解的领域。然而,除了大模型的规模增长,大模型的另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其外扩工具的增强,这将极大地提升了模型的交互性、适应性和实用性。这些外扩工具,例如插件或代码,使大模型能够更好地与其他系统集成,从而提供更丰富的反馈和增强用户体验,并且有希望产生统计规律的能力。通过这些外扩工具,大模型不仅能够处理更复杂的数据,还能够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这在多变的现实世界应用中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除了大模型这一技术路径,人工智能还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和小样本学习的创新方法,这类方法与大模型的“大力出奇迹”思路不同,而是聚焦更少的数据进行逻辑抽象和演绎。比如在声学领域,更多是依赖物理规律的Know How来去处理分析,并不需要大规模的算力和数据。因其在语音对话、实时转写和同声传译中的应用,正逐渐成为推动技术前沿的关键因素。也正是如此,美国OpenAI和Google的发布会都重磅演示了语音对话的应用。

声学作为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在人工智能领域,声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提高机器对人类语言的理解和处理能力。通过精确的声音捕捉和分析,可以极大地提升语音对话系统的交互质量,使之更加自然和高效。声学计算不仅在消费领域具有关键的作用,而且对于国家安全也是至关重要。

在声学计算和人工智能的交叉领域,我国更是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发展潜力。首先,我国在声学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方面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技术积累。几十年来,我国在声学传感器、信号处理芯片以及相关算法的研发上取得了显著进步。另外,小样本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范式,为我国在声学模型的快速迭代和优化提供了新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对大量标注数据的依赖,使模型更快适应新的语言环境和声音特征,尤其适合处理多样化和动态变化的语音数据。

比如,在语音对话系统中,声学模型用于捕捉语音的细微差别,如音调、节奏和强度,这些都是理解语意和情感的重要线索。例如,通过分析语调的上升和下降,系统可以判断用户的问题或是陈述,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反应。此外,声学信号处理技术还可以用于消除背景噪声,提高语音识别的准确性,这在嘈杂环境中尤为重要。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理解为计算机具有了英语四六级的水平。事实上,这段时间OpenAI和Google的发布会重点演示的还是这部分技术,当然由于大模型的加持可以使得语音对话更加有趣有效。

实时转写是另一个展示声学应用的典范。在会议或公共演讲中,实时转写系统可以将说话人的话语即时转换为文字,不仅便于记录和回顾,还支持多语场景更好地理解交流内容。声学技术在此过程中确保了语音的清晰捕捉和快速处理,使转写尽可能精确,减少延迟。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理解为计算机具有了英语专业八级的水平。声智科技最近就将此项技术进行了开放,并且在声智App宣布了真免费不绑定的永久服务。

同声传译则是一种更为复杂的应用,它要求对话系统在几乎无延迟的情况下,将一种语言的口述即时翻译成另一种语言。这不仅需要高效的声学处理技术,还需要强大的语义理解和语言生成能力。声学模型在此中的作用是确保所有语音细节都被准确捕获和传递,为语义分析提供坚实的基础。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理解为计算机具有了人类同声传译的水平。

此外,交叉学科的进展为声学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技术。例如,物理学中的电磁理论可以帮助改进麦克风的设计,使其更加敏感且能捕捉到更广泛的频率范围。化学则可以通过发展新材料来提高声学设备的性能和耐用性。

总之,声学在推动语音对话、实时转写和同声传译技术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未来,随着交叉学科的进一步融合和小样本学习技术的突破,我们可以期待声学技术在更多人工智能应用中展现更大的潜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75795-1434462.html

上一篇:从OpenAI到Google,人机语音交互新技术的挑战与前景
收藏 IP: 1.202.76.*| 热度|

2 周忠浩 周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1: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