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我为同行申报科技奖而写的推荐意见(2011)

已有 669 次阅读 2024-5-21 06:09 |个人分类:科学计量学研究|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我为同行申报科技奖而写的推荐意见(2011

武夷山

 

XXXXX为主力的研究团队多年来致力于科学计量学在科技评价领域的应用相关研究,取得了国际学界认可的一系列成果,研究成果发表于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期刊上,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而且,相关成果在中国XX科学院XXXX研究所等一些单位获得了应用。具体说来,他们的研究工作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

 

1.        目前,国际科学界在评估科学家影响力时,一般只考虑其论文被直接引用的情况。事实上,如果引用A论文的论文又被其后发表的许多论文所引用,则说明最前面那篇A论文做出了“隔代贡献”。基于这样的思路,本研究团队应用数学分析理论,结合可视化技术,首次提出了科学引用代结构概念及代结构的几个分型——GsGmHsHm 系统地提出了引用代结构理论及系列定义与精确算法包括母代的前三代和后三代),成功解决了科技文献引用网络前后三代影响力的算法问题, 如总引用代指数General generational indices ), h 指数 Generational h-index ), 跨代h 指数 Cross-generational h-index ), 总影响指标 A total influence indicator)等,为准确评价论文的学术贡献提供了一套工具。

2.        通过数万例样本的实证分析,发现“特殊角色”作者署名(一种可能不太正常、不太健康的署名)的数量正以线性增长。针对超-多作者”署名和“特殊角色”作者署名现象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科学计量问题, 该团队率先提出了基于贡献角色的h 指数 Role-based h-indices )和“主要贡献h指数”( h-maj ) 的定义与算法。这些新指标有助于更好地判断每位作者的实质性学术贡献。如何评价科学家个人一向是微观定量科技评价的难点之一,本项研究为此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意义相当重大。

3.        针对我国学术界过分热衷“影响因子”的现象,该团队提出了针对不同学科研究产出特点而进行相对评价的新思路,即用“相对优势系数”指标来进行学科评价应用该指标,他们分析了东西方国家学科结构的差异,发现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国家生物医学学科结构存在严重失衡,并发现,生物医学学科结构与国家整体竞争力是高度相关的。此外,他们还试探性地提出了科学家和学科群体的文献影响系数(Impact Coefficient, IC)的定义和算法,并成功地进行了该指标的合理性验证。

从学术谷歌的搜索结果来看,他们的多数论文尽管发表时间还不算长,但已经获得了一些引用。

 总之,我认为这是很有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前景的软科学研究成果,建议推荐XX省科学进步奖二等奖。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434918.html

上一篇:退休前意外获奖
下一篇:你是音乐型还是歌词型
收藏 IP: 1.202.112.*| 热度|

5 宁利中 郑永军 尤明庆 钟炳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5: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