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拉尼娜指数持续下降到-0.587℃,今年出现冷冬概率再次变大

已有 2108 次阅读 2021-10-4 19:34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拉尼娜指数持续下降到-0.587℃,今年出现冷冬概率再次变大


       7月底开始,太平洋赤道地区的东部的海温就开始出现异常偏冷的趋势,平均海温已经从7月底跌破0℃到现在跌破到-0.6℃,这说明太平洋东赤道地区的海洋出现较为剧烈的海水上翻运动导致温度较低的海水浮上海面,使得大面积的海出现海温偏低的现象。而这个低温区的面积超过南美洲,因此会对地球气候产生较大影响。

       除此之外,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下降还有7-9月南极半岛海冰最大值的功劳。

nino34 2021-10-01-12.png

图1 2021年10月1日12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587,比2021年10月1日00厄尔尼诺指数为-0.587,减速0.000,减速停止,进入停滞区间。南极半岛海冰9月23日(秋分)左右最大,加强秘鲁寒流,逆转了9月13-15日潮汐组合的变暖效应。在9月20-21日潮汐组合中,23日秋分时下降速度将达到峰值,致使厄尔尼诺指数下降为最低谷值。这一预测继续得到证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06507.html


nino34 2021-10-04-00.png

图2 2021年10月4日00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560,比2021年10月3日18厄尔尼诺指数为-0.561,增速0.001,增速变慢,进入上升区间。南极半岛海冰9月23日(秋分)左右最大,加强秘鲁寒流,逆转了9月13-15日潮汐组合的变暖效应。在9月20-21日潮汐组合中,23日秋分时下降速度将达到峰值,致使厄尔尼诺指数下降为最低谷值。这一预测继续得到证实。目前,南极半岛海冰影响变弱,9月27-29日潮汐作用重新起作用。10月6-9日较强潮汐组合中,厄尔尼诺指数迅速降低。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1306727



图3. 全球气候的三个海冰启动开关示意图

Fig.3 Sketch map of three sea-ices switches for global climate

       在短周期的气候变化中,德雷克海峡中的海冰进退控制气候变化的一个可能模式是:南极半岛海冰增多使西风漂流在德雷克海峡受阻,导致环南极大陆水流速度变慢和南太平洋环流速度变快,部分受阻水流北上,加强秘鲁寒流,使东太平洋表面海水变冷,加强沃克环流及增强赤道太平洋热流与南极环流的热交换,增温的南极环流使南极半岛的海水减少;南极半岛的海冰减少使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增加,导致环南极大陆水流速度变快和南太平洋环流速度变慢,使部分本应北上的水流转而进入德雷克海峡,造成秘鲁海流变弱和东太平洋表面海水变暖,减弱沃克环流;结果使堆积在太平洋西部的暖水东流,减弱赤道太平洋热流与南极环流的热交换,降温的南极环流使南极半岛海冰增加。这就是德雷克海峡的海冰变化调控全球气候变化的机制,称之为南极环大陆海冰的气候开关效应(图3)。

       当南极洲的温度变冷时,存在很多海冰的德雷克通道处于封闭状态,阻塞环南极大陆的海流,加快南太平洋环流,并从向极方向连接南极洲热输送,从而使南极洲变暖;当南极洲的温度变暖时,存很少海冰的德雷克通道处于开放状态,打通环南极大陆海流,减慢南太平洋环流,并从向极方向隔离南极洲热输送,因而使南极洲变冷。如图1所示,非洲海冰开关I,澳大利亚海冰开关II和德雷克海峡开关III控制了环南极大陆海流,并从向极方向隔离或连接向南极洲的热输送,因而增加或减少在非洲、澳大利亚和南美洲西部的海洋寒流流量。因此,南太平洋海温的增加和减少在环南极三个“海冰开关”的控制下不断交替发生,与南太平洋环流速度减慢与增加相对应。

2021-09-24海温.png

2021-10-02海温.png

图4  南极海冰增加趋势和白令海峡热异常对比:2020924日和20219月24日、10月2日(白色为海冰,红色为热异常)南极半岛海冰比较。关注9月南极海冰面积最大对厄尔尼诺指数的影响。


参考文献


1.Frakes, L. A., Climates throughout geologic time. Elsevier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M], Amsterdam—Oxford—New York, 1979. 182, 192, 200, 223, 315.

2.杨学祥。太平洋环流速度减慢的原因[J]。世界地质,2003,22(4):380-384。

3.杨学祥。厄尔尼诺事件产生的原因与验证[J]。自然杂志,2004,26(3):151-155。

4.Van Andel T H, Heath G R, Moore T C. Cenozoic history and paleooceanography of the central equatorial Pacific Ocean[J]. Geol. Soc. Am.,Mem., 1975, 143: 134

5.杨冬红,杨学祥。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22(5):1680-1685。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888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81187.html


拉尼娜指数持续下降到-0.6℃,今年出现冷冬概率再次变大

2021-10-03 18:22:07 来源: 臣夜观天象举报

7月底开始,太平洋赤道地区的东部的海温就开始出现异常偏冷的趋势,平均海温已经从7月底跌破0℃到现在跌破到-0.6℃,这说明太平洋东赤道地区的海洋出现较为剧烈的海水上翻运动导致温度较低的海水浮上海面,使得大面积的海出现海温偏低的现象。而这个低温区的面积超过南美洲,因此会对地球气候产生较大影响。


海水温度

为何会出现海温异常偏低的现象

或者说是什么导致了海水上翻。其实海水上翻是一个正常现象,海洋表面的风将一个区域的海水吹走就会有海水上浮补充。一旦风力变大持续加强就会出现不正常的风导致海水上翻加剧。而风变强说明气压差变大,毕竟风时由于气压的压力不同导致的就犹如水会往低处流形成水流,空气也会向低压区跑形成风。而空气压强差变大的直接原因就是气候变暖,导致海水温度升高海水表面的空气被海面以及太阳加热后向上流动这样海洋表面的空气变的稀少压力变小就会有四周的空气补充形成风。所以说,海水温度变低前一段时间基本都会先出现海水温度偏高的现象。


拉尼娜循环系统

这么看来,拉尼娜现象的出现还是和气候变暖有关,而一旦太平洋赤道东部的海水温度低于-0.5℃超过5个月就会形成一次拉尼娜现象,而拉尼娜对我国的影响不在于海水温度降低导致我国温度降低,而是那些被风吹走的温暖海水会向太平洋西部累积让暖湿气流出现在西太平洋,我国部分地区会在冬天出现降水偏多的现象,一旦遇到冷空气就会催生出持续的降雪。

而拉尼娜现象的出现说明气候出现异常,这就会使得冬天的大气运动出现异常,可能会导致北极冷涡南下深度南下强度变大,因此出现冷冬,不过并不是每次拉尼娜都伴随着冷冬现象的出现,有时也会有暖冬出现,只不过拉尼娜年份冷冬出现的概率会更大,但我们并不十分清楚形成冷冬的真正逻辑关系。


拉尼娜指数

因此,今年的冬天会不会冷,其实从这几天的黄河以南地区的持续高温或许可以预测,毕竟物极必反,去年冬天的几次极端寒冷后出现的极端温暖就可以得到验证,毕竟温度需要调和。综合这些现象,可以预测今冬冷的可能性大一些,但雪大不大就无法知晓了,毕竟雪是冷空气和暖空气的绝佳配合才能出现,预测起来难度极大,只能等冬天到来后再看临近预测。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LDF61V10552CPGA.html?f=post2020_dy_recommends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06749.html

上一篇:新西兰克马德克群岛发生5.7级地震:关注10月6-9日潮汐组合
下一篇:厄尔尼诺指数再次进入下降区间:2021年10月5日早报
收藏 IP: 103.57.12.*| 热度|

2 尤明庆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0: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