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alscienc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ralscience

博文

记忆歪曲与抑郁症状 精选

已有 4708 次阅读 2021-10-23 23:5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人们经历过的事情,以后可能会回想起来,这就是记忆。回想起来的事情,可能与原初经历的事情大致接近,也可能与原初经历的事情极为不同。一般而言,人们回想起来的事情与原初经历的事情之间都会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有时是回想的事情比原初的事情缺少了一些内容,有时是回想的事情比原初的事情增加了一些内容。如果回想的事情与原初的事情之间没有根本性差异,都可以认为是正常现象。

然而,如果回想的事情与原初的事情之间存在根本性差异,那么,这样的记忆是有问题的,称为记忆歪曲(memory distortion)。回想的事情比原初的事情内容更多,并且改变了原初事情的性质,这就是虚假记忆。这种记忆明显影响个体的社会生活和身心健康,是心理学中研究较多的一种记忆现象。

存在身心症状的个体,心理功能也会出现问题,例如,存在抑郁症状的个体,就可能容易出现记忆歪曲,特别是虚假记忆。当前,存在抑郁症状的个体相当普遍,而关注个体的记忆歪曲现象,是研究抑郁问题的一个有效视角。不过,关于记忆歪曲与抑郁症状的关系,可能由于研究方法不当,而得出矛盾甚至错误的结论。

人们经历的事情,从情绪效价来看,可以分为正性、中性、负性。个体对不同效价事情的记忆存在差异,这称为认知偏差(cognitive biase),其中,负性偏差(negative biase)对个体记忆的影响更大。例如,关于情绪刺激真实记忆的研究表明,与中性或正性刺激相比,被试对负性刺激的记忆更为准确。同时,存在负性信息偏差的个体,比如,患有其他疾病而伴有抑郁症状的个体,对负性信息的记忆也比对中性或正性信息的记忆更准确。

麻烦的是,个体对负性信息的记忆偏差,并非只基于明显的抑郁症状,它们在个体处于负性情绪状态时,也会出现。从而,这种现象可能反映的是状态依存记忆,而非抑郁症状与记忆歪曲的特异关系。因此,深入分析记忆歪曲研究的常用范式,是非常重要的。

许多研究考察情绪在记忆歪曲中的作用。在这种研究中,最常用的实验设计是DRMDeese-Roediger-McDermott)虚假记忆范式。实验时,向被试呈现特别编制的字单,上面的词语与一个不在字单中的词语有语义关系。这个不在字单中的词语,称为关键诱饵(critical lure)。例如,字单中的词语是“床”“休息”“梦”,与它们有语义联系的关键诱饵是“睡觉”。在随后的记忆测验中,要求被试对前面呈现的项目,进行回忆或再认。在自由回忆和再认测验中,被试往往会答出“睡觉”这个没有呈现的关键诱饵。

以基本DRM范式为基础,可以设计一些变式。采用这类变式的研究,所得结果往往支持采用DRM范式的发现,例如,被试对虚假关键诱饵的回忆有高的自信,当告知被试实验有这样的操纵时,他们仍然显示虚假记忆。

同时,如果采用DRM范式考察情绪刺激,被试对负性关键诱饵比中性或正性关键诱饵表现出更高的虚报。具体地说,随着效价由正性转向负性,对关键诱饵的虚假记忆也线性增长,并且,这种效应随着学习与测验之间时间的延迟而增大。

尤其重要的是,对抑郁症状水平不同的个体进行DRM实验,结果表明,与没有抑郁症状的被试相比,抑郁症状明显的被试对负性关键诱饵有更多的虚报,即出现更多的记忆歪曲。显然,这样的发现与那些表明高抑郁症状对负性项目记忆更好的研究是矛盾的。

在一项研究中,要求有抑郁症状的个体与正常个体完成两个情绪虚假记忆任务:其一,标准的DRM范式,用语义关联字单为实验材料;其二,DRM的变式,用正字法关联字单为实验材料。所谓正字法关联字单,就是字单中的单词与关键诱饵有1-2个相同的字母,例如,学习的单词是kilnkiltpill,关键诱饵是kill。在两种任务中,被试均学习与中性或负性关键诱饵有关的词语。结果表明,语义DRM的确对情绪信息产生虚假记忆偏差,正字法变式对负性关键诱饵产生了比语义DRM更低的虚拟率,对于有抑郁症状的被试来说,这种效应更大。因此,正字法变式为研究抑郁症状与记忆歪曲问题提供了一种更好的方式,特别适用于考察情绪对虚假记忆的效应。

近年来,心理学研究中非常重视共同方法偏差问题,基本针对的就是问卷调查研究,例如,一项研究的数据全部来自问卷调查,特别是被试自陈的问卷调查,那么,变量之间的关系,可能只是因为采用自陈调查所致。现在清楚了,即使是实验研究,也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问题,例如,相同领域的实验,均采用相同的研究范式。这拓展了对共同方法偏差问题的认识,同时提示,研究者应当勇于开创新的研究范式或改造已有范式,不断形成变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19783-1309188.html

上一篇:语义记忆与实验检验
下一篇:未来思维与行为预测
收藏 IP: 113.13.44.*| 热度|

13 杨正瓴 陈新平 李毅伟 尤明庆 张晓良 刘秀梅 张利华 徐长庆 张鹰 钟定胜 王平平 黄荣 陆仲绩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4: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