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Haife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aoHaifei

博文

师与徒---学烧一道菜历时十五载

已有 3536 次阅读 2012-10-26 12:09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office, style

师与徒---学烧一道菜历时十五载

鲍海飞 2012-10-26

某公自述多年前其曾受到邀请到某著名餐厅用膳,席间品尝了一道看似平常的酱爆茄子,味道甚美。公乃细心之人,于是向厨师询问。师乃略言大致做法。公归家后,自烹。终不得其味。后又至讨教,师言需将茄子去皮即可。公归家又烹,仍不得味。又经数年,公又至,再悉心致意相询。师笑言,公有心人,遂细细告之,茄子去皮后需用盐、调料等浸泡十几分钟后可得矣。此后,公归,终得其三味。其间,前后历时十五年。

烹饪看似简单,其实包含有很多学问。备料调制的时间长短,刀法的运用,火候大小的掌握,不仅要有味道,还要在色、形上皆下功夫。

其实,学烧一道菜,也许并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但是为何会这样。中国自古就有,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有好多技艺都是师傅传给弟子,然而,就像猫教虎一样,那猫最后总是留一手,不然,那老虎一旦翻脸无情谁会知道后果呢?在同一个行当里,对于师徒来说,更是如此,徒弟一旦学成,师傅就可能没了饭碗。

古语言师徒如父子。其实师傅未必就不传弟子,弟子也未必就是闲散、忘恩负义之徒。真正为人师者,始不知其徒为人。初,所谓察言观色之阶段,观其是否勤恳、苦干;再,则考其思辩、领悟;后,乃至德行,善之则授之。精敏之人,授之愈细,得其愈细。若不得其人,师不传其法。

但观人之初学,只能得其形;稍进,得其大概;再进,方能得其神。此需人之敏于勤而又善于学,精于思,故终能有所得。

故而,师傅选徒弟至关重要,好的徒弟能够传播师傅之名声,美德;差的徒弟则会败坏师傅之名声。而且,师传的本意是传道、授业和解惑,是为了一天徒弟能够撑起家门、发扬光大。而徒弟也要慎重选择老师,心胸狭窄者、道貌岸然者、孤陋寡闻者、或一意孤行者、脾气古怪者,则应慎重选择。然而,一切又都非表面现象所能判断,需要长时间的相处才能知晓,所谓‘明鉴’。

还有一句古话,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这又回到孔子说过的话了:‘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也是说每个人都有其长处,每个人都应谦虚。这句话还道出了一个真理:师傅和徒弟都要有胸襟。

有师傅者,只想利用弟子出活,而不传授真本事;又有徒弟图慕虚名,拜访名师(明师),只想利用师傅之名声为自己捞名声。

师傅和徒弟终究是缘分一场,但还要看个人悟性和修行。想起了中国一代太极拳名家杨露禅,其曾经三次到陈家沟去学拳,起初是偷拳,最后陈长兴被其感动,于是才将真传倾囊相授,终于造就了一代太极名家;还有大诗人李白的故事,李白曾与溪水边看一老太磨杵为女儿做针,遂明白人生之真谛,于是勤学苦练,终成一名诗人。又有唐朝和僧陈玄奘到印度取经,历经数载,终功德圆满。

每个成功的故事背后都有着不一样的故事,需要诸多因素,行业、机遇、学识、胆量、智慧、乃至人的德行,真是缺一不可。此外,还有许多机关、人事、门子和路子,乃至于什么白道、黑道和黄道。因此,凡成大事者一定要有不同常人之心计和修行,或另辟蹊径,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否则万万不成。

时间是一把磨砺人的利剑,有信心者,有耐性者,占有天时、地利、人和者,或能成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8905-626315.html

上一篇:你说,你想要什么?
下一篇:谁在风中痴笑?
收藏 IP: 202.127.23.*| 热度|

12 柳林涛 刘艳红 陈小润 徐建良 钟炳 严海燕 李学宽 武夷山 陈湘明 杨月琴 杨文祥 陆俊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1: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