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文化人类学的大师们(6)

已有 3381 次阅读 2021-8-7 17:13 |个人分类:读书笔记|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6. 马林诺斯基与《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

马林诺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1884-1942)是波兰犹太人,成名于英国,曾长期执教于伦敦经济学院(1920-1938年),晚年移居并客死于美国。一般认为,1922年代表了英国功能主义人类学的兴起,因为这一年马林诺斯基发表了其名著《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拉德克里夫-布朗(Radcliff-Brown)则发表了《安达曼岛人》。他们被认为是功能主义人类学的共同开创者,尽管他们的观点有着很大的差异,后者的观点更准确地说是结构功能论。

大概与其早期修习物理学和数学有关,马林诺斯基一直期盼能建立一门“关于文化的科学”,这在后来比较全面地体现在其过世后出版的《科学的文化理论》(1944年)一书。1908年,马林诺斯基完成其博士论文,探讨阿芬那留斯和马赫的经验主义知识论。这对于他后来强调田野调查的经验研究非常关键。事实上,人类学界公认马林诺斯基最大的成就正在于他所推动和确立的田野工作方法和民族志撰写方式。正是在他的带动下,功能主义人类学发展了系统化的社会人类学调查方法和叙述手段,推动人类学进入现实主义的时代,奠定了现代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还把人类学家从书斋和安乐椅中赶进田野、造就了一代优秀的田野工作研究者。

他认为,文化的意义在于人的生活本身,不是刊印于书上的关于文化的记载,而是人们活生生的活动。因此,人类学家不仅要回到生活中去了解人,还要在一个个人的生活中去概括出一个任何人的生活都逃不出的总框架。他所要寻找的就是那些经得起实证的原理,从而帮助我们理解人文世界的实质、构成和变化的一般规律。因此,他认为“巫术与宗教不仅是教义和哲学,不仅是思想方面的一块知识,乃是一种特殊行为状态,一种以理性、情感、意志等为基础的实用态度;巫术与宗教既是行为状态,又是信仰系统;既是社会现象,又是个人经验。”

按照他的学生费孝通教授的说法,马林诺斯基这个经验论的文化观大概是他在学术上最重要的贡献,“需要”和“功能”则是其两个核心概念。马林诺斯基认为,需要可以分两类:基本需要(即生物需要)和衍生需要(即文化需要)。他认为,为了满足一些基本需要,人就要用生产食物、缝制衣服、建造房屋等非自然(或人文)的方式,而在这个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人就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新的、衍生的环境,即所谓文化。这个用文化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方式,或满足机体需要的行动,就是所谓的功能。文化在满足需要的同时,又产生了衍生的需要或所谓的“文化驱力”(cultural imperatives),正是它直接导致了制度的产生。

马林诺斯基转向研究人类学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弗雷泽的《金枝》,他写到:“我刚一开始阅读这本巨著,就沉溺于此书中,受其役使。”1910年,他转入人类学研究更为活跃的英国,在伦敦经济学院受威斯特马克和塞利格曼的指导开始其人类学研究。也是因此,他在弗雷泽逝世后的纪念文章中对其有很高的评价,称他是“人类学一个时代的代表”。但马林诺斯基对弗雷泽的书斋式人类学研究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并对弗雷泽所代表的古典进化论提出严厉的批评。他不再关注文化(包括宗教)的起源及其历史发展的问题,转而讨论文化或社会是如何运行的。显然,这也代表了人类学研究中对历时性问题的关注向共时性问题的转向。

马林诺斯基还直接批评了弗雷泽关于巫术、宗教与科学的论述,他不同意弗雷泽将巫术看作“准科学”的东西,而是认为这两者在性质上截然不同:“科学生于经验,巫术成于传统。科学受理论的指导与观察的修正;巫术则不要被两者揭穿,而且保有神秘的氛围,才会存在。”在他看来,巫术、宗教与科学不是前后接续的三个文明发展阶段,而且同时存在的,具有不同性质、承担不同功能的不同文化形态。

在对南太平洋岛民的研究中,马林诺斯基注意到,“在有关战争、爱情、贸易、探险、捕鱼、航海以及制造独木舟的巫术活动中,经验与逻辑的规则同样是被当作技术严格遵奉的,在一切良好的结果中,凡是能够归功于知识和技术的,都得到适当的肯定。只有在人们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时,即表面看来取决于运气,归于做事成功的诀窍,或是出于机遇和命运时,原始人才求助于巫术。”他认为,巫术是对理性和经验思想的必要补充,虽然与科学的性质不同,但也有着积极的社会文化功能。

在他自己田野研究及民族志写作之外,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培养了一大批人类学专业的学生,其中包括日后声名卓著的埃文思-普里查德、利奇、道格拉斯、弗思,以及帕森斯和费孝通。多年之后,费孝通还屡次提及当年在“马老师”所主持的“席明纳”(seminar)受教的经历,念兹在兹。

2016年05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由中国著名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家李安宅翻译。此前,该书于1937年首次在国内出版,1986年由中国民间文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着眼于作者自己的田野调查资料,从客位视角出发,重新阐释了原始信仰,采用功能主义理论解构并重组了巫术、科学、宗教、神话,并联系地看待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在书中,他请读者离开理论家关起门来的书房,走到人类学实地研究的露天广场,跟着他在想象中回溯到新几内亚的一个梅兰内西亚族群,观察与研究那里的风土民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298772.html

上一篇:文化人类学的大师们(5)
下一篇:[转载]史斌:科学浪潮下的浅滩与暗流
收藏 IP: 120.231.21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2: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