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eacat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博文

参加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后的总结

已有 6416 次阅读 2009-5-13 16:31 |个人分类:科研进展|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环境化学, 大气化学

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2009年5月10-12日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的世界博览广场召开。
 
  来自180多个高校及科研院所的900多位参会代表参加此次大会。
 
  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江桂斌研究员致词,“环境化学是化学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和核心。此次会议的目的之一就是把握环境化学发展方向,将环境化学与国家需求相结合切实解决国家所面临、急需解决的问题。”
 
  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习复研究员的致辞中介绍到:“我国环境化学方面的研究论文从数量到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以美国化学会出版的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为例,我国学者2003年只发表了13篇论文,2008年曾加到150多篇,占全世界的10%以上,对国际的环境化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次大会除了大会报告外还安排了五个分会场的170余场报告,并特设研究生专场,同期还举办了环保仪器展览。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将就“大气污染化学及控制技术”、“水污染化学与控制技术”、“土壤污染与修复、固体废物处理”、“重金属形态、污染与控制”、“新型污染物与手性污染物”等诸多环境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深入研讨,交流最新研究成果、探讨环境化学发展战略和方向等。
        我的研究领域不是环境化学,而是物理化学。再具体点是分子反应动力学。我去参加这个会议的目的有三个:一、了解一下环境化学方向的专家们在做什么,有什么是他们做不了的而我们能做的;二、认识一下大气化学方面的专家;三、介绍我们的最新研究成果。
        现在中国的环境化学主方向还是水环境、土壤、食品等的研究为主要方向,这与我们国家的现状是相关的。大气方向做的人不多,从听分会报告的人数上就能了解到这一点。大气环境领域的专家主要做外场宏观观测。我重点听了北大朱彤教授的“北京奥运-超大城市大气污染的成因与控制”、香港理工王韬教授的“我国大气二次污染物成因及控制对策”、复旦陈建民教授的“大气二次细颗粒物形成机理的前沿研究”、复旦杨新教授的“现代质谱技术在汽溶胶分析中的应用”、以及污染模型与理论环境化学分会的几个报告。
      可以说我预期的前两个目的都达到了,也与他们探讨了相关的问题。对于像我这样的年轻人且不熟悉的研究领域,能够有这样的机会认识这个领域的一些专家真的很难得。跨领域做研究如果没有内行的人指点会走很多弯路,也会浪费很多宝贵的时间。我的参会目的三没有达到,这可能是我不了解国内会议造成的,国外的会议报告的内容听的人不多,主要最新进展都在poster上,所以都会安排固定的时间来介绍并讨论poster上的内容,相互沟通的多并且深入。这次环境大会没有安排固定时间介绍poster,只是贴在那里做展览品。你即使感兴趣也找不到poster的主人了解具体的详情。至于这次参会的感受,等时间允许我再详细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685-231657.html

上一篇: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读我就这样与《science》擦肩而过
下一篇:留学回国人员启动经费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7: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