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瑟琦智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dmresearch

博文

重任在肩,无问年龄,“80后”青年才俊走上大学校领导岗位

已有 432 次阅读 2024-5-20 23:49 |个人分类:智库数据|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据青岛理工大学官网消息,5月7日下午,青岛理工大学在黄岛校区召开中层干部会议,传达山东省委关于学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调整的决定。山东省委决定,杨赟同志任青岛理工大学党委委员、常委、书记,张凯同志任青岛理工大学校长。其中张凯校长是一名“80后”校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80后”年轻才俊开始崭露头角,担任国内高校校级领导。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全国知名高校任校领导的“80后”已有将近20位,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全国主要高校部分“80后”校级领导名单

微信图片_20240520234503.png

注释:数据来源于网络

这些年轻的校长是扛起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发展的重要掌舵人、领航者,肩负着不必言说的历史责任。接下来,就让我们详细了解这些青年才俊。

一、  张凯,青岛理工大学党委常委、校长

张凯,男,1980年出生,四川南充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孙越崎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曾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石油重大项目办公室主任,现任青岛理工大学党委常委、校长。主要研究方向:工智能优化理论、机器学习理论、机器学习油田大数据分析、油藏实时生产优化理论与方法。

二、  罗思,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罗思,女,1981年出生,四川省成都市人。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编剧与编剧理论专业。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编剧,作家,导演,制片人。四川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艺术成就:2012年,策划电影《听风者》。2013年,编剧电影《回到爱开始的地方》。2017年,电影《废墟》制片人、监制、编剧、主演,入围中国电影基金会吴天明电影基金会戛纳制片人工作坊。2018年,电影《罪·恶》编剧、导演,入选“龙跃计划”中欧合拍实验室项目。2018年,生活方式文集《优雅的节点》,由北京时代华文出版社出版。2022年,出品歌剧《激流咏叹》,改编自著名作家巴金小说《家》。2023年,出品“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录片《亲历者说》。

三、  任羽中,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任羽中,男,1980年出生,北京大学党委常委、 副校长,兼任秘书长、 党委宣传部部长、新闻发言人、融媒体中心主任、社会学系党委书记。负责督查、信访、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图书、档案、校史、出版工作,协助党委书记、校长负责党政日常工作,协管宣传工作。分管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督查室(信访办公室)、政策法规研究室(党委政策研究室)、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图书馆、档案馆、校史馆、出版社。曾任北京大学党办校办秘书室主任、北京大学人事部部长、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等职。

四、  尤延铖,厦门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尤延铖,男,汉族,1981年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空气动力学、飞行器设计、航空发动机进排气技术。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曾在欧美发达国家航空航天中心全职从事先进航天器设计和开发的科技人员,尤延铖曾任美国航空航天学会第21届国际航天飞机和高超声速技术大会共同主席,有着一流的航空航天国际化学术背景和广泛的工业界联系。

五、  王欢,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

王欢,女,汉族,1981年出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中共党员。历任西安交通大学校庆办副主任、学生处副处长、保卫处政委、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学生处处长、武装部部长(兼)、大学生党委书记、西安交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

六、  陈兴,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兴,男,汉族,1980年10月出生,籍贯福建省龙岩市,无党派人士,理学博士,教授。2002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2007年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博士,随后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至今,先后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研究员、教授。2016年至2024年期间历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研究领域为化学生物学,主要集中于化学和糖生物学的交叉领域。获2014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入选教育部2018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曾获张树政糖科学杰出成就奖、科学探索奖、陈嘉庚青年科学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七、  王旭,贵州大学副校长

王旭,男,汉族,1984年7月生,民盟盟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是民盟中央青年委员会副主任,民盟贵州省委委员,民盟贵州大学委员会副主委兼秘书长,民盟贵州省委青年委员会主任。担任半导体功率器件可靠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贵州省大数据分析技术工程实验室主任,挂职任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是量子信息和人工智能,从事面向未来能源发展的新型功能材料与光电器件研究,近年来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

八、  谢湜,中山大学副校长

谢湜,男,1981年出生,广东澄海人。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入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攻读博士,2009年获博士学位,进入中大历史学系任教。2015至2016年耶鲁大学麦克米兰国际与区域研究中心访问学者。2013年入选中央组织部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2014年入选广东特支计划青年文化英才,2020年入选教育部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主要研究领域为历史地理学、明清史、社会经济史。

九、  肖甫,南京邮电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肖甫,男,1980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青年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示范项目、江苏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重大项目、江苏省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推进项目和华为科研项目等近20项。长期从事物联网感知与计算、数据中心网络、物联网安全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2024年2月21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决定,任命肖甫同志为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挂职)。

十、  蒲俊霖,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党委副书记

蒲俊霖,男,1982年出生,中共党员。2016年5月至2023年6月历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党委组织部副处级组织员,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新能源与材料学院党委副书记,新能源与材料学院党委书记,党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党校常务副校长。2023年6月起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党委副书记。

十一、    姜育刚,复旦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姜育刚,男,汉族,1981年出生,中共党员,香港城市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毕业,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负责人,上海市智能视觉计算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多媒体信息处理、计算机视觉、可信通用人工智能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发表的两百余篇论文被引用万余次,多次获国际期刊与国内外会议的优秀论文奖项。成果多次服务国家关键领域的重要任务。构建的开源数据和工具集如VIREO374、CCV、VCDB、THUMOS、FCVID被国内外学者及企业频繁使用

十二、    邹美帅,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邹美帅,1982年3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9月—2015年6月任北京理工大学讲师;2015年7月—2020年10月任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2018年5月任北京理工大学党政办公室副主任;2020年10月任北京理工大学教授;2022年3月任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院长;2023年12月任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研究领域为高能铝基金属燃料设计、制备及应用多维动态结构超分子弹性体。

十三、    汪萌,合肥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汪萌,1984年出生,湖北监利人,汉族,中共党员,多媒体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8月任合肥工业大学黄山学者特聘教授。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6年1月起历任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执行院长,合肥工业大学软件学院院长,2017年12月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安徽省第十四届委员会副书记。研究方向包括多媒体信息处理、多媒体内容分析、人工智能、信息检索与推荐、模式识别、数据挖掘等。

十四、    吴丹,南昌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吴丹,男,1982年出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省管理科学研究基地主任。2004年7月本科毕业于南昌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8年1月获得南昌大学软件工程硕士学位,2016年6月江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信息管理方向学习,获博士学位。2020.05—2022.12 南昌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兼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机关党工委委员。2022年3月—2022年6月参加中共中央党校第六期中青班学习。

十五、    周莹,西南石油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周莹,男,汉族,1981年出生,工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高层次人才计划人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天府峨眉计划”创新团队、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负责人。长期从事太阳能转换利用、碳基能源转换利用、氢能与硫化氢资源高值利用研究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科学通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80余篇,被引8000多次,H因子54,2020年以来连续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30多项。

十六、    殷敬伟,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殷敬伟,男, 1980年出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后,2021年入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23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博士论文获2009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以第一完成人获得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科技进步类) ,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独立作者著书1部《水声通信原理及信号处理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获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优秀科技图书奖。现已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

十七、    王博,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王博,男,汉族,1982年出生,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学院,2006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获硕士学位,2009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博士学位。2011年9月,王博正式入职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成为学校最年轻的教授、博导。2017年11月任北京理工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2019年11月任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主要从事新型纳米多孔材料、开放框架聚合物理论与设计及其在关键分离过程、环境防护以及能源气体生产与储能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3646-1434915.html

上一篇:多所顶尖高校退出世界大学排名,“排名信仰”休矣?
下一篇:数说新闻:从学术角度看马斯克的FSD全自动驾驶技术
收藏 IP: 120.204.18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1: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