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feng32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aofeng329

博文

关于防洪评价报告编制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

已有 892 次阅读 2023-11-27 12:01 |个人分类:水利设计,溃坝模拟,一维二维建模,洪水评价,HEC|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摘要:在对河道管理单位内建设项目进行防洪影响的评价时,需要编制相应的评价报告,通过对资料和信息进喜欢行收集,根据整个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评价主要是为了保证防洪体系的全面性和完整性,进而保证河流领域的整体利益,促进整个经济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保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通过对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来避免建设项目的施工使防洪体系遭到破坏。本文分析了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工作人员应注意的问题,并提供了一些有效的建议。(视频教程V: xhd825)

一、基础资料收集

编好两座大桥的防洪评价报告,除了要依据国家、部、省、市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外,还应对水系河道现状及相关规划文件进行全方位的收集。在实际操作中,水系河道现状情况交待不清,水系情况应从大到小,从流域到支流,河道断面应从左到右、从下到上,附以图片、现场照片交待清楚;相邻水利工程及其他工程要经过实地调査,资料要详实准确;流域、河道整治规划及实施情况的交待,要多方位收集资料,对现状、规划、整治的实施情况要加以对比说明,结论要准确明晰。

二、设计资料整理说明

防洪评价报告编制人员对各种设计资料首先自己要理解,原有资料丰富的要简化、整理;原有资料缺少的要理解、描述;介绍项目设计情况时,要突出重点,突出主体工程设计,主体工程跨堤、穿堤设计。

三、施工组织设计内容介绍

工程编制防洪评价报告时往往处于工程可行性研究阶喜欢此囚关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深度通常不足,根据要求,施工组织w防设计通常包括工程工期安排、施工工艺和工序、施工布置、施工机械和器具、施工交通、施工废弃物处置、度汛安排等内容。同时,由于编制人员缺乏施工经验,对一些施工组织设计的理解和认识要提高,也难以达到进行施工影响分析的猜你喜深度要求。因此,施工组织设计要理解具体做法,做到心中绍兴后有数,重点突出;施工组织设计介绍要条理清楚、语言顺畅,要图文并茂。

四、河道演变情况分析

在对项目基本情况,包括各桥梁概况、桥梁所在河段的河道基本情况、现有水利工程及有关水利规划等作了介绍后,应进行河道演变分析,主要包括各桥梁所在河段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近期演变分析及演变趋势定性分析。随着防洪评价业务的拓展,应注重学习理解河势内容分析的重点;要注意平时积累,平时要注重对河道整治工程、河道流域规划等资料进行收集;同时要学习外部资料以弥补河道演变情况分析内容。

五、专家要求

防洪评价报告通常由水利行业内部专家进行评审,随着防洪评价报告编制体系的日趋完善,现阶段专家对报告的要求也日渐提高,通过参加报告编制过程和参加报告专家评审会,明显感到专家评审要求很高。若根据桥梁的桥型布置和相应工况水位进行桥梁数模计算分析,工程建成后,桥墩最大阻水面积必须在5%~8%,同时必须采取较为严格的补偿措施。若超过8%,肯定是不予评审的。专家对报告书的要求呈现三方面发展趋势:注重桥梁施工方案及相应评价内容;注重汛期桥梁施工,汛期桥梁下部结构不得施工,跨汛期施工要有相关度汛方案专项审定;注重细化河道断面影响补偿方案,要进行专项设计且经专题论证

1.工作时间短,业主催得急

项目往往在发改委立项批复后,进行可研时才开展防洪评价工作,建设单位因急于进行可研评审,留给报告编制单位的工作时间往往非常短,签订合同后的一个月就要拿出防洪评价报告,这期间还要收集很多资料,还要进行地形图、河道纵横断面测量、还要进行数学模型分析等,时间相当紧张。


2.对专家意见较多的补救措施的注意事项

2.1对工程侵占河道行洪断面的补偿。补偿断面扩大,一般不建议河底清淤或挖深,应对岸坡切滩或削坡;对于侵占较多的,需做退堤工程,以弥补河道行洪断面。

2.2对河道边坡护砌的补偿。对于比降较小的河道,一般根据经验,工程上游护砌30~100m、下游护砌50~200m,护坡高程从坡脚至常水位采用浆砌石或混凝土护坡,以上采用草皮或生态护坡。

2.3对防汛道路的补偿。防汛道路属于三级道路,路宽不小于6m,净空不小于4.5m。桥梁跨河道,堤顶需预留空间以满足今后对堤防达标的实施,并满足最小4.5m净空要求。如桥梁无法满足净空要求,需对桥址处堤防达标建设后,再在背水坡增做防汛道路,坡度不大于8%。

2.4对桥墩局部冲刷防护,一般采用抛石措施,抛石厚度根据冲刷最大深度确定,抛石顶高程与规划河底高程齐平,抛石范围在桥墩周边,半径一般取桥墩直径的2~3倍。

六、做好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的建议

1.要注重基本情况的介绍

只有基本情况介绍清楚,才能判断防洪影响情况。为尽量避免评审专家提出基本情况介绍不充分或不太清晰的问题,除了要注意收集大量的资料外,还要实行“拿来主义”,去伪存精,进行甄别,同时要善于挖掘资料。有时受工程设计阶段、工程规模等因素的制约,甲方提供的材料十分有限,这就要挖掘资料,使报告丰富起来,要充分利用本单位的资料库,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

2.加强对评价单位的管理

防洪评价本身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占有主要地位,评价中涉及到很多专业知识的结合,包括水利方面的知识、规划、管理、设计、法律等方面的内容。评价单位众多,很多单位并不具有一定的资质,因此,相关的管理部门应做好审查工作,对评价单位的专业技术及能力进行分析,保证最终评价结果的质量。同时,由于在进行评价工作时需要涉及到多方面的专业,相应的人才管理方面也应加大重视,保证对人才的培养,吸纳各地的优秀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结合每个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特点,通过共同的努力来完成对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的目标。

3.规范防洪评价报告的审查机制

评价报告在设计上,必须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结合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通过对评价报告进行审查,提出相应的意见。在对评价报告进行编制时,由于现实存在很多干扰因素,很难保证报告的公平,同时对于水利行业的利益也很难得到保证。每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实际情况不同,在审查建设项目时应结合真实情况,达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在对评价报告进行审查时,要公开进行,按照法律的要求进行严格的行政审批。对审查和批准手续必须严格审理,以使评价报告达到一定的标准,使最终的评价结果能够具有实质意义。

4.要注重加强沟通和学习

要加强与水利局等行业内资深专家的联系与沟通,要加强向编制防洪评价报告经验比较丰富的单位学习,报告送审前,先请报告编制单位内部人员审查,严把质量关,同时,请水利相关专家进行预审。

5.要注重把握工作进度

在实际工作中要积极主动与业主沟通,遇到影响报告编制进度的问题要多与相关单位联系,要提请业主适时组织召开由水利、交通、设计、勘测等单位共同参加的协调会。

总而言之,评价是整个工作的核心部分,评价内容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质性,不能过于敷衍,涉及到的实际数据应进行严格的测量,保证其真实可靠,避免影响最终的评价结果。应保持建设项目与防洪体系稳步进行,二者不产生冲突,在进行建设的同时,也促进水利工程的发展,避免洪水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

◆ ◆ ◆ ◆ ◆

(视频教程V: xhd825)

专题一、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解读讲解防评项目来由、基本概念、主要计算内容1、防洪评价基本概念及必要性
2、水法、防洪法相关内容介绍
3、防评导则内容解读4、课程的重点难点问题
专题二:设计洪水计算设计洪水计算方法及案例分析1、介绍设计洪峰流量2、设计洪水过程线3、施工期洪水计算4、案例计算
专题三、HEC-RAS一维水动力模型计算及在防洪评价报告中的编写方法HEC-RAS一维恒定流、非恒定流的基本操作及建筑物模型的设置。1、介绍一维水动力模型基本原理
2、河网及断面数据输入
3、建筑物模型的设置及计算方法的选择
4、边界条件的设置
5、模型运行设置及调试
专题四、HEC-RAS二维水动力模型计算和结果输出及在防洪评价报告中的编写二维水动力模型适用条件、计算流程、参数设置,开展二维水动力分析1、二维水动力模型基本原理
2、地形数据的获取与地形修正
3、网格的设置
4、糙率设置
5、非恒定流数据设置
6、模型运行设置
7、RASmappe可视化展示与成果输出(主要涉及桥梁、堰坝、码头、电力基础等建筑物)
专题五、河床演变及数值模拟1、介绍河床演变评价方法2、以HEC-RAS为例介绍河道冲淤分析方法
专题六、建筑物壅水计算根据相关规范要求,介绍桥梁等建筑物的壅水计算公式及相关练习
专题七、冲刷计算模块讲解冲刷计算,包括HEC-RAS中计算方法及规范计算方法1、介绍RAS模型中冲刷模块计算方法
2、介绍水利、公路、铁路等规范中冲刷计算方法
专题八、堤防及岸坡稳定计算防洪评价项目中堤防及岸坡稳定计算内容及案例实操1、名词解释
2、介绍计算原理
3、介绍计算软件的基本操作
4、通过案例方式训练稳定计算
专题九、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典型案例通过典型案例讲解各类型防评报告编制要点及注意事项1、跨河建设项目防评要点及典型案例分析
2、穿河建设项目防评要点及典型案例分析3、临河建设项目防评要点及典型案例分析4、其他涉河建设项目防评要点及典型案例分析
专题十、防评项目审查要点及审批流程1、介绍防评项目技术审查的要点及注意事项2、介绍建设项目防评报告审批流程


◆ ◆ ◆ ◆ ◆

掌握防洪评价报告编制的整体流程,报告中内容编写方法及相关常见问题解决方法,以实际操作为导向,掌握HEC-RAS一维二维模型的建立方法,将输出结果应用到报告中 (视频教程V: xhd82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77877-1411358.html

上一篇:LEAP模型上手快(怎么申请license,Demand模块的构建,GREAT模型教程)长期能源替代规划系统模型
下一篇:ChatGPT写论文的秘诀文献综述。
收藏 IP: 106.112.15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06: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