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1010019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m101001912

博文

马孔:案例教学组织的实地考察----“西天取经”记(中)

已有 1454 次阅读 2024-2-13 10:19 |个人分类:科研机构|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马孔:案例教学组织的实地考察

马孔市是法国中部的小城市,位于法国勃艮第大区索恩-卢瓦尔省,里昂北部65公里处,这里没有川流不息的大型商业市场,没有喧嚣的夜市。罗讷河和索纳河成了马孔这座壮丽城市的一条腰带,人口连郊区4.4万(1982)。以所产的葡萄酒和每年一度的葡萄酒博览会著称。

在蒙彼利埃听课与观摩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是什么样的教师使法国的“动手做”得以顺利实施?我们在推广“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需要什么样合格的教师及其教育制度?

取经记图9-马孔师资学院院长JPG.JPG

马孔教师培训学院院长商东

 在马孔的教师培训学院,院长商东介绍学院情况,艾芙琳娜(马孔南部区的教学顾问)介绍科学课的教改情况,皮埃尔教授(全省的教学秘书,负责科学课程网站建设),介绍资料中心的运作模式:提供材料器材,指导教师教学,扩大与当地的合作关系。杜蒙教授做“教学法”说明:“动手做”学什么?教什么知识?如何将个案推广?如何安排教学过程?艾芙琳娜讲解教师培训的方法与流程。

在马孔,初步接触了法国“动手做”科学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主要由资料中心、科技中心(设备中心)等机构组成(培训中心也是其中之一),并加强扩大与当地政府的有机合作,从而构成“动手做”科学教育不可忽视的“共同体”。

取经记图10-大学校的机械技工设备杯JPG.JPG

      法国工程师学校参与科学教育的设备

实验中心。主要为从事“动手做”的教师提供相关的较为昂贵、利用率较低的器材设备,这对于马孔这样的学校分散的农村来说,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教师可以到科技中心借用器材设备,如观测仪器,实验设备(不必每个学校都去配备),也可以在此购买做实验所需的数量不多的耗材(量少而规模不经济)。学生也可以在此做一些难度较大的科学实验,以弥补每个学校因资源限制而不能在课堂上实际动手做的缺憾。此外,各个市级科技中心,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资源优势,建立起各具特色的科技中心,如萨龙的光学中心(此地是世界照相技术的发源地),机械加工中心,野生动物中心,农作物中心等。各个技术中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社会上的科技资源(包括历史博物馆,自行车博物馆等)通过整合利用成为“动手做” 科学教育的辅助工具与参观场所。

资料中心。这里实际上就是一个公共图书馆,不隶属于教育部门(法国的中小学好像没有专门设立学校的图书馆),但主要为教师服务,因为都是“国立”。资料中心有颇多的教学参考书,教辅资料,影像制品,幻灯片,教师与学生都是免费借阅,其他人要适当付费。距离较远的师生,可以通过电话、网络提前预约,资料中心定期在35个流动点,将所需要借阅的纸制与电子图书送到,同时将所需要归还的取走。资料中心还提供IT技术的咨询服务,帮助修理电脑设备。资料中心与出版社合作,开办了一个书店,便于读者购买。资料中心可以帮助师生拍摄电视短片,举办各种展览。

科技中心。主要是由理工科大学对“动手做”科学教育的支持系统。大学生根据孩子的设计思想与设计目的,画出图纸,选择材料,制作完成。大学生还要根据设计发方案,提出自己的经费预算,不超过150欧元。孩子们在教师或家长的陪同下,到工程师学校观看大学生工作的实际过程。

取经记图11--大学校学生参与教学.JPG

法国工程师学校的大学生参与科学教育的案例教学

 

除了培训中心、实验中心、资料中心、科技中心之外,法国“动手做”科学教育十分重视与当地政府之间搞好关系,经常交流与沟通,反映实际的需求与困难,积极争取政府对“动手做”科学教育事业的深入理解以及财政方面的有力援助,并通过政府协调与其他相关机构(图书馆,博物馆,大学校等)的合作关系。这个方面很重要,可以将学校教育这项公益事业与地方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将更多的社会资源用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我国的“做中学”科学教育利用于整合社会资源提供很好的借鉴

在马口的第二天,我利用中午吃饭休息的时间,与省教育主管官员,讨论教师培训体制。

法国的教师是国家公务员。作为教师(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小学),有较高的“门槛”:必须是大学毕业,然后经过师资学院的培训,接受师范教育,再去通过国家举行的教师资格考试。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后,由政府教育部门在大区内(法国分22个大区)任用、选聘、分配给需要的学校。

有几点值得注意:

(1) 公务员身份。虽然收入并不高,但稳定,不仅享有每年5个月的假期,而且享有很好的社会福利,教师可以安心本职工作。教师在社会上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之一。

(2)严格准入制。要想做教师,必须经过教师资格的国家考试;这种考试的通过率较低,5-6%左右。而且,如果没有缺的岗位,即使取得教师资格也未必可以受聘上岗。能够在学校任教师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使人倍感珍惜教师的岗位来之不易。与我交谈的升教育主管部门的官员,就是通过教师资格考试,但没有教师缺额,才去过教育管理部门工作的。

(3)教学包班制。一般地,一位教师负责一个班级的全部教学活动,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科学等,教师是“全科”而非“分科”。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全责,而不是片面追求一时、一门成绩的提高。每三年考核一次,不通过者就难以延聘。

(4)全程培训制。以科学课为例,青年教师必须有450学时以上的培训,包括听课,实验,论文等;此外,培训青年教师的培训员还要:在青年教师眼前做(示范教学),跟青年教师一起做(联合教学),看青年教师自己做(评估教学),让青年教师独立做(实习教学),直至使之达到规定的要求。

更为重要的是法国教师的思维方式,他们几乎都是开放式教育,善于启发,比较宽容,没有“决定论”、“独断论”的僵硬模式。例如,法国教师对于学生坚持“太阳围绕地球运转”的观点,也不大惊小怪,也不一定要求学生改正,即使这种观点已为现代科学证明是错的;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了解人类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过程:“太阳围绕地球运转”曾经是占主导地位的一种观点,现在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地球围绕太阳运转”,且已为较多的科学实验证明。教师不强求学生一定要接受正确的观点,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阅读等方式,逐步形成科学的认识。我不知道,在中国初等教育中,会不会有这种教师的生存空间?会不会允许这样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的存在?

我们驱车到克鲁尼市的一所工程师学校(E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Arts et Métiers),也是马孔南区的一个科技中心。法国的工程师学校属于精英教育,学习年限为三年。高中学生具备高中会考证书,上过一至二年的预科,经过入学严格的入学考试方可进入工程师学校就读。一般而言,考试竞争异常激烈,录取率仅为5%。各工程师学校每年只收150人左右,在校学生400人左右,每年均有学生被淘汰。法国的工程师学校有其特殊的地位。大部份的工程师、工程师学校的教授,或中央公务机构干部都一定是工程师学校毕业的学生。企业界欲雇用中高级干部亦极欢迎具有工程师学校文凭的毕业生。 所以,工程师学校文凭的含金量较高。

正是有这样好的师生资源,所以工程师学校当然成为法国科学院倡导的“动手做”科学教育的重要的合作伙伴。克鲁尼市的这所工程师学校的技术中心主任佩尔介绍该校的大学生们如何参与“动手做”活动。

取经记图12--工程师学校.JPG

        法国材料工艺学校

 

大学生参与“动手做”的一般模式:首先,由孩子们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有时只是一个想法,想要造一个什么东西。然而,自己或老师都作不出来。工程师学校的技术中心的老师,认真研究孩子们提交的设计方案,筛选出认为可行的向工程师学校(大学校)的一年级大学生公布。志愿从事“动手做”项目的大学生,如果对那个方案有兴趣,可以提出承担“实现任务”。经工程师学校技术中心老师的同意,大学生进入“动手做”项目。大学生要去与孩子沟通几次,只了解孩子想干什么(设计思想与设计目的),不参与设计,不修改设计。孩子们用图或语言,解释自己的想法,不考虑如何实现。大学生根据孩子的设计思想与设计目的,画出图纸,选择材料,制作完成。大学生还要根据设计发方案,提出自己的经费预算,不超过150欧元。孩子们在教师或家长的陪同下,到工程师学校观看大学生工作的实际过程。

孩子的设想在车间里变为现实过程中,孩子们亲历了科学、技术、生产的全过程,增加了对科技的“真情实感”,萌发长大后从事科技工作的理想。大学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亲历了工程项目的提出,供需双方的沟通,财务预算的控制,工程设计的实现等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过程的各个环节,为未来的实际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初步的基础。孩子们的教师,也消除对科技的“恐惧感”“畏惧感”,弥补了自己欠缺的理工科教育,克服了心里上的某些障碍。大学即训练了自己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扩大了自己在公众心目中的影响。这是一个多方受益的好事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26423-1421515.html

上一篇:蒙彼利埃:案例教学的观摩学习---“西天取经”记(上)
下一篇:巴黎:案例教学的精心设计---“西天取经”记(下)
收藏 IP: 49.65.80.*| 热度|

8 刘立 宁利中 叶明 郑永军 刘进平 王成玉 崔锦华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4: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