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ycdu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ycdut

博文

三大岩类岩石薄片鉴定中粒度的划分标准

已有 1868 次阅读 2024-1-8 15:1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当我们习惯了鉴定沉积岩、岩浆岩或变质岩三大岩类中的某一类岩石薄片时,如果突然遇到其它岩石类型时往往就会对粒度的界定产生巨大疑惑。特别是做惯了沉积岩岩石薄片的鉴定,突然接触变质岩或岩浆岩时会感到更加的迷茫,这细、中、粗的差异不是一般的巨大哦。

1、沉积岩岩石薄片鉴定中的粒度划分

在沉积岩岩石薄片鉴定中,我们会在碎屑岩、碳酸盐岩的内碎屑和晶粒大小确定中使用到粒度。

(1)碎屑岩的粒度

粒度是指碎屑颗粒的大小,粒度的度量以粒状碎屑长轴为准,其表示方式为最大粒径和主要粒径区间。

粒度的划分标准一般有Udden-Wentworth粒级标准、ϕ值粒级标准。自然粒级标准主要是根据碎屑颗粒的水力学行为来划分的;ϕ值粒级标准是根据经对数变换来的,即ϕ=-log2d

陆源碎屑按照粒度大小可分为3级:砾、砂、泥(包括粉砂、黏土),又可以进一步进行划分(表1)。

表1  碎屑岩粒级划分标准(国家能源局,2016)

 表1.jpg

其中,砂级碎屑颗粒的分选程度分为好、中、差三级。同一粒级含大于或等于碎屑总量的75%,分选好;同一粒级含量占碎屑总量的50% 及以上小于 75%,分选中等;碎屑粒级集中趋势不明显时,分选差。当粒径跨粒级而主要粒径义接近粒级界限值时,仍以“好”或“中”表示分选性。

(2)碳酸盐岩中内碎屑粒度的划分

沉积盆地中已沉积的弱固结或固结的碳酸盐沉积物,经波浪、潮汐等水流作用冲刷、破碎、磨蚀、搬运、再沉积而形成的颗粒为内碎屑。内碎屑可以进一步分为砾屑、砂屑、粉屑和泥屑(表2)。

在不同粒级的内碎屑中,砾屑的成分和产状特征最具研究意义,如双向交错排列的砾屑指示存在往复的潮汐流作用;放射状扇形排列的砾屑主要是风暴流作用的结果;叠瓦状排列的砾屑通常是单向流水作用的标志;平行排列的砾屑往往与暴露作用有关。

表2  碳酸盐岩中内碎屑粒级分类表(国家能源局,2016)

表2.jpg 

(3)碳酸盐岩中晶体粒度的划分

晶粒是晶粒碳酸盐岩(或结晶碳酸盐岩)的主要结构组分。根据其粒度可以划分为泥晶、粉晶、细晶、中晶、粗晶和巨晶(表3)。

表3  碳酸盐岩晶粒粒级分类表(国家能源局,2016)

表3.jpg

当然不同院校或地质单位由于传承等因素所使用的粒径范围及术语叫法略有差别(如表4),使用时应有警醒。

表4  沉积岩粒级划分及命名(赵澄林和朱筱敏,2001)

图片1.jpg

 

2、岩浆岩岩石薄片鉴定中的粒度界定

岩浆岩中,按结晶程度分为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三种结构。按矿物晶粒绝对大小(矿物晶粒直径)分为显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具体按矿物晶粒直径可分为(表5):

伟(巨)晶结构:≥10 mm

粗晶(粒)结构:≥5~10 mm

中晶(粒) 结构:≥2~5 mm

细晶(粒)结构:≥0.2~2 mm

微晶(粒)结构或显微晶质结构:<0.2mm

显微隐晶质结构:普通显微镜下无法分辨单晶颗粒)。

按相对大小分为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等。

 

3、变质岩岩石薄片鉴定中的粒度界定

变质岩按照成因分为变余结构、变晶结构、变形结构、交代结构。变晶结构按照主要矿物的绝对大小分为(表5):

粗粒变晶结构:≥3m

中粒变晶结构:≥1~3mm

细粒变晶结构:≥0.1~1mm

显微变晶结构:<0.1mm

按照变晶矿物的相对大小分为等粒变晶结构、不等粒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

 

表5 三大岩类粒度划分常见标准一览表(国家能源局,2016)

表5.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88728-1417090.html


下一篇:砂岩分类三角投点图,您用对了吗?
收藏 IP: 117.176.185.*| 热度|

3 尤明庆 杜学领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20: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