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文化开的老文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oSoliton contact me: scwen@hnu.edu.cn

博文

物理学教授该拿什么来吸引女生? 精选

已有 23339 次阅读 2012-2-1 09:49 |个人分类:谈点正事|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教授, 物理学, 女生

大过年时读到的一中一洋两篇文章,触到了我作为一名赝物理学教授的软肋,让我深感羞愧。就着春节期间的闲暇,自我反省,自我鉴定,结论是:我这个赝物理学教授整个就是南郭先生一个,一辈子的胡教蛮授不仅误人子弟无数,还将不知多少信男善女都拒之于神圣的物理学之门外,阻碍了物理学的薪火相传。

 

我读到的一中文章是号称251次挑战中国教育权威,自荐当教育部长,用脑袋担保教改三年成功的杨贵元先生的大作《中国物理教学,电学教授不会修家电,文盲学三月却能修?》。他说:“为什么物理教授几乎都不会家电维修。因为,虽然都会电学原理,但在读书时从来就没实际去修过家电;虽然当教授后也给学生讲更高级的电学原理,但从来就没带学生去实际修理过任何家电。这样的物理教授、这样的物理大学生研究生理所当然就是书//子了,即一讲物理理论就头头是道,一搞物理实践就瞠目结舌。最不可思议的是:现在许多大学物理师生家里的电灯坏了都不敢自己修,还要去请专业电工来修:这样的物理专业学生哪能社会就业?这样的大学教授哪能被社会心服口服地尊重?”我读着读着,害臊之心油然而生,杨贵元先生戳到了我的痛处。

 

回顾我从物理专业的大学生到赝物理学教授的经历,在学生阶段,且不说我什么都能做,至少我什么都在做,包括动手的和用脑的;随着我当上了所谓的研究生导师,特别是当上了神圣的博导后,我在做和能做的事情已越来越少,动手的和用脑的事情一方面懒于做,一方面也慢慢做不来了,目前仅剩下唯一活计,那就是张嘴,整天干的是像算命先生那样给世界、国家、单位、学生看看“八字”。有时候难免有危机感:万一哪天没了手下和学生,我将死路一条,因为我哪里还有什么独立工作能力呀!不过更多的时候还是很阿Q的:我若真像杨贵元先生说的那样强调动手能力去修家电,估计不会有任何聪明又有品位的学生跟随我的;难道大学教授就应该沦落到修理工的地步?难道大学生和研究生们只想从大学教授那里学所谓的动手能力,为将来做个自食其力的打工仔打基础?

 

我读到的一洋文章是最近发表在美国Physics Today杂志的“Problems with problem sets”(J. Trefil and S. Swartz, Phys. Today, 2011, 64: 49-52,讨论的问题是女生为啥不爱学物理。人生有三幸,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为三幸之一。其实有三幸之这一幸的大学教授们深有体会,如果还能得天下之美女英才而教育之,实乃幸上加幸。不幸的是,大学里教物理的教授很难有此幸上加幸之美事,因为从本科开始,在物理学圈子,美女乃至女性实乃珍稀动物。例如,我上大学那会儿,整个年级女生大概占1/6;之后多年直到如今,情况似乎也没什么改观;至于读物理学硕士和博士乃至最后从事物理学研究的女性更是凤毛麟角。这种现象不仅中国如此,全世界都是这样。据这篇洋文说,美国大学学物理的女生比例在上世纪的最后20年一直只占15%左右,进入本世纪后保持在20%左右;从大学开始,到读硕士和博士,再到当助理教授、副教授和全职教授,男性和女性的百分比呈剪刀差分布,这种现象被形象地称为“泄漏管道(leaky pipeline)”效应,在这根管道中,女性“泄漏”非常严重。

 

女生不爱学物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作为物理学教授,常常是既感不幸,也感无奈,总认为原因不在自身。其实女生不爱学物理最根本的因素就在物理教学环节。教学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过程,“诱”或“勾引”是关键,用什么东东、以什么方式去“诱”或“勾引”是根本,将学生(不管男生和女生)“诱”或“勾引”过来是硬道理。

 

物理学教授认为事不关己的原因有很多,最著名的要数哈佛大学前校长劳伦斯•萨默斯针对工科、理科学院的高级职位上少有女性的问题给出的解释:“在一些领域,女性缺乏天赋的能力。”但他的这一解释因涉嫌性别歧视而导致他下台。一个更常见的解释是物理学太数学、太抽象,因而很难吸引女生。但这种解释几乎没有说服力,因为统计表明,大学中学数学的女生几乎占到一半比例,很难想象有任何一门学科比数学还数学。还有一种解释是女生在社会化方面跟男生有差异,在社会学家称为“性别社会化”(gender socialization)的过程中,男生和女生分别了解了适合各自的活动和兴趣。虽然社会因素可能阻碍了女生选择学物理,但这些因素为什么在同样难度、同样数学、同样演绎的众多学科中唯独对物理最不利呢?典型的,学物理、工程、计算机的女性比例显著地低于学生物、化学、数学的女性比例。综上所述,女生不爱学物理,问题必然出在大学物理学的教学实践中。

 

那篇洋文说,大学物理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所隐含的假设条件和背景知识对男生有利、例题和习题所讨论的对象大多是男生感兴趣或擅长的等因素,是消磨女生学物理的兴趣和动机的罪魁祸首。作为一个赝物理学教授的实践者,感觉这洋鬼子真是一针见血,也戳到了我的痛处。是呀!在力学中,我们经常举的例子和做的习题,都是各大工地的苦力活儿,什么推呀、拉呀、抬呀、转呀、碰呀,压呀、抛呀、撬呀、追呀、会呀,打桩呀、升降呀、搬运呀,等等,没一样适合小女生干的,就是现在的男生也不屑一顾了;稍有一点雅致的,如这球那球、这车那车、这枪那弹的,也都是男生们才感兴趣。在电学中,物理老师曾经像杨贵元先生那样,用学好电学可以把玩甚至修理家用电器来迷到众多信男善女,但这一招早就不灵了,这灯那灯、这开那关、这机那器的例子都会吓跑众多女生的,因为那也明摆着是社会底层人士(如电工师傅和修理工)的活嘛!

 

回到标题,物理教授该拿什么来吸引女生?当务之急:修理教材,让例题和习题中性化,扯点高雅的事儿。概念、定义、定理、定律、原理、公理等是基本不能修的,但例题和习题可以大刀阔斧地改呀。能把物理学从工地讲到殿堂当然更好,如果做不到,至少也应该讲到女生的心窝里嘛!物理学穷万物之理,跟风花雪月、美容瘦身、青春永驻等必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物理学教授若与时俱进,在这些方面多着力,就不愁得不到天下之美女而教育之了。当然,若想要男生女生都对物理学趋之若鹜,物理教授可能还要在使物理学有趣、易学、挣米米等方面下苦功了。

 

(登载于《中国科学报》2012427日第3物理学教授该拿什么来吸引女生

 

PS:博文收尾时,特意问了一下坐在旁边悠闲地欣赏清庭后宫电视剧的丫头:女生为什么不爱学物理?她老人家的回答虽然对她老爹是一个沉重打击,倒也符合本博文主旨,她说:物理老师都不会教书。她老人家后来补充的一句打击面就更大了:好老师都是学生物的!不知这是不是为什么美国鬼子的大学中学生物的女生比例跟男生相当的原因(国内的情况不清楚)。不管怎样,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一个道理:要想本专业有吸引力,本专业的教师责无旁贷!

 

 

The breakdown by gender of various stages of the US education pipeline in physics in 2005 and 2006. The black lines are actual data; the red are expectations based on the available pools of women physicists in the past. The biggest drop for women happens between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graduation. From J. Trefil and S. Swartz, Phys. Today, 2011, 64: 49-52

Physics,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 produce significantly lower percentages of women graduates than do biology, chemistry, and mathematics. From J. Trefil and S. Swartz, Phys. Today, 2011, 64: 49-5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2323-533243.html

上一篇:最后一博:牛文不在牛刊
下一篇:献给情人:我是一只小小鸟
收藏 IP: 222.240.167.*| 热度|

65 武夷山 曹敏 周少祥 孙国成 陈列尊 吴飞鹏 吕喆 陈广伟 刘广明 李泳 单博炜 曹聪 周涛 陈伟 李学宽 吴文志 孙友甫 刘艳红 梁建华 林中祥 唐凌峰 迟菲 罗教明 石东兴 曹元兰 马萧萧 覃开蓉 张彦斌 葛德燕 朱志敏 张乐 钱磊 谢鑫 褚昭明 刘世民 张玉秀 葛素红 徐耀 宗伟凯 陈志明 马德义 史晓雷 孙志伟 赫英 陈儒军 王晓峰 赵东雅 罗晓清 赵凤光 刘晓锋 强涛 hangzhou phage crossludo wnagjiho xiaolei1953 wliming neilchau xqhuang davidyl dreamworld dx2008 JINGNING mallice decipherer

发表评论 评论 (5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5: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