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a nerd!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ol 中科院电工所 电气工程专业

博文

“出手慢,靠边站”——也说科研“撞车” 精选

已有 18319 次阅读 2012-4-28 15:42 |个人分类:科研心得|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研, 意志, 坚持, 撞车

       相关链接:陈沐《研究撞车之轻度、中度和重度》

      “出手慢,靠边站”,科研发表“时效性”的一直是科研界颠覆不破的真理,作为“Publish or Perish”的补充,为人们所接受的完整意义上的共识应该为“Publish FIRST or Perish”。也就是说,在科研成果发表的时效性上只有一个FIRSTSecond is last

撞车是正常现象?——选题撞车、解决方案撞车、成果被捷足先登!

       我认为撞车是正常现象,有时甚至“不可避免”。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当今科研很大程度上成为一大批人的饭碗,对于训练有素的职业科研人员来说,冷门很可能意味着国家在这方面投入上的“无人问津”。当科研成为一种职业,没有投入意味着没有饭碗。造成经常撞车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集体创造力的缺失,一个人提出一个new idea,众人一起蜂拥而至,撞车就再所难免了。第一个人肯定是要“吃肉”的;最先的“追随者”还是有“骨头”可以吃的;再后来者只能“喝汤”了,当然运气不好有时连汤都喝不到。

       当然,像牛顿和莱布尼茨的微积分之争这么“默契”的情况确实太少太少。

       记得当年任卓翔老师在讲授《电磁场选论》的课上提到过,科研就是“找问题”,清楚了问题,解决的办法总会有,只是办法的好与坏、快与慢。因此,现实中选题应该是件很“痛苦”的事情,因为还处在不清楚问题的阶段。选题在现实中对具体的人、具体的课题组来说都不是天马行空,需要结合“主流”、“大方向”,尤其是还不是足够强大的时候,剑走偏锋的一味求新往往得不到支持,碰得头破血流。所以,多数人不愿意去冒险,当然在一个方向上选题撞车几率也就大大增加了。

      永远不要低估同行的智商。前面提到过,当今科研作为一种职业,从业人员当然得训练有素,很多都是武装到牙齿。你能想到的东西别人未必想不到,尤其是那些比较常规的,最容易想到的方案。大多数人摆脱不了这种惰性,从自己最熟悉的方案入手。正如人们在交往中,总是先套用“刻板印象”去认识一个人。如果成长的经历类似,接受的教育差不多,环境背景又没有太大的差别,撞车就远啦。

       选题和解决方案都撞车了,谁先发表就看“人品”啦

       撞车肯定谁都不愿意。很好的环境支撑、突出的创造力、足够的意志坚持“冷板凳”,若是具备这几点想撞车还是有点难。因为有足够坚实的后盾,几年拿不到经费、发不出文章也“饿不死”,即使这个good idea暂时还不能让人眼前一亮,有足够的意志去坚持,培育这颗种子开花结果,撞车很难,不出点名堂也很难。当然,事事无绝对,就怕点子背!——运气不好就没有办法了 :-D

 

发表得快也不一定都是好事——中微子超光速的乌龙。

       前几天听一个学物理的同学说,“中微子超了光速”后,一个博士生反应很快连发了两篇解释相关“原理”的paper,怕吃不到肉更怕连骨头都没有了。科学之所以能够稳固地存在并很好的发展,其革命性只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科学具有保守性,不能乱来。

      关于科学保守性何毓琦老师有深刻的论述。科学为何是保守的(一)  科学为何是保守的(二)

撞车,不是末日,有时候甚至可以成就更多出色成果

       在《科学时报》的文章《专访:谢晓亮的科学人生》提到早年,近场光学成像技术室温下观察单分子的竞争中,谢晓亮与贝尔实验室埃里克·白兹格(Eric Betzig)的撞车确实很遗憾,但是这不是末日,谢在日后做出了更多的出色的成就。

      科研过程中有很多悲剧,“撞车”肯定是悲剧之一。尽自己的努力让悲剧可能少的发生,坚持到最后,总会有个满意的结果。

      科研本身就是一幕幕悲剧串起来的喜剧:)

图片来自网络,特此致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3462-564635.html

上一篇:北京的蓝天白云
下一篇:五一假期游记(一):“单车少年”游植物园观郁金香
收藏 IP: 210.73.56.*| 热度|

54 李学宽 钟海峰 韩冬 丁国盛 钱磊 刘立 王启云 胡瑞祥 郭向云 崔树勋 谢鑫 郭超 曹俊 徐耀 杨洋 曹聪 董国辉 张波 武夷山 曹文得 徐长庆 方琳浩 王康建 文克玲 黄育和 陈儒军 刘全慧 占礼葵 李宇斌 张军鹏 褚昭明 戴世强 梁进 张启峰 周春雷 陈杰 吴吉良 王加升 李斌 马臻 文双春 戴朝华 易文凯 iamtalent yunmu hilary619 crossludo zhongmiaozhimen ykgs htli hmaoi wangbobo aliala luxiaobing12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00: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