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赵岐注《孟子》(十四卷)影印三B 【上海涵芬楼,1912-1948年间】

已有 1281 次阅读 2021-10-25 08:27 |个人分类:个人藏书书目|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注《孟子》(十四卷)影印三B 【上海涵芬楼,1912-1948年间】

【文史综合研究藏书】(WSZH编号第6158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0年10月25日发布(第28649篇 )

 

2019年1月6日-2021年5月31日笔者整理并通过博客先后发布了个人收藏图书的英文图书书目、个人在纸媒发表的论著、译、评、介学术资料;吕启祥在纸质图书报刊上发表的论著、黄安年美国问题中文藏书、吕启祥藏书《红楼梦》研究书目等目录。完整保存这些学术资料,符合我们践行学术报国的心愿和学术为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资源共享的宗旨,也是一个普通教学和学术工作者学术探索历程的文字记录。对于笔者通过网上广泛征求有意接收的单位达成无偿捐赠的承诺,也提供了一个完整目录检索。

 

     自2021年6月1日开始集中发布我们藏书中的《文史综合》部分书目,这些书目不包含已经发布上述目录。《文史综合》部分书目按我们的藏书情况大体上:

文史综合书目(WSZH)目录

WSZH0  工具书

WSZH1  哲学类

WSZH2  政治类

WSZH3  历史类

WSZH4  经济类

WSZH5  科技类

WSZH6  文学类

WSZH7  教育类

WSZH8  地理类

WSZH9  其他类

需要说明的是藏书分类是主要为便于个人所藏图书的查找。本书目客观叙述该书出版基本信息,内容评价见仁见智,也不涉及发布人的学术观点。

   现在发布的是注《孟子》(十四卷)影印三A【上海涵芬楼,1912-1948年间】

【文史综合研究藏书】(WSZH编号第6158),上海商务印书馆涵芬楼,1912-1948年间,宣纸 线装七寸四分宽五寸六分,三册(一、二、三册),三册卷十,16页, 卷十一,17页, 卷十二,17页, 卷十三,19页,卷十四,20页。本书据清内府藏宋大字本影印而成,为孟子十四卷,《续古逸丛书》第一种。1919年,张元济先生主持商务印书馆,以丛书体例影印刊行《续古逸丛书》。该书从宋本《孟子》开始,到宋本《杜工部集》为止,历时38年,出书47种,荟萃了我国不同时期(主要是宋代)、不同地域的雕版古籍精品,具有极高的校勘学、版本学价值。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60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第三册含卷十至卷十四

***************************************

照片第三册A26张,B26张;C26张, D26张, E26张,F26张,G25张。拍自注《孟子》(十四卷)影印三B【上海涵芬楼,1912-1948年间】【文史综合研究藏书】(WSZH编号第6158

第三册B  

1

 DSCN4081.JPG

2

 DSCN4082.JPG

3

 DSCN4083.JPG

4

 DSCN4084.JPG

5

 DSCN4085.JPG

6

 DSCN4086.JPG

7

 DSCN4087.JPG

8

 DSCN4088.JPG

9.

 DSCN4089.JPG

10

 DSCN4090.JPG

11

 DSCN4091.JPG

12

 DSCN4092.JPG

13

 DSCN4093.JPG

14

 DSCN4094.JPG

15

 DSCN4095.JPG

16

 DSCN4096.JPG

17

 DSCN4097.JPG

18

 DSCN4098.JPG

19

 DSCN4099.JPG

20

 DSCN4100.JPG

21

 DSCN4101.JPG

22.

 DSCN4102.JPG

23

 DSCN4103.JPG

24

 DSCN4104.JPG

25

 DSCN4105.JPG

26.

DSCN4106.JPG

卷十 万章下

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
则进,乱则退。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与乡人处,如以朝衣朝
冠坐於涂炭也。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
夫廉,懦夫有立志。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曰:
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
此道觉此民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
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辞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
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尔为尔,我为我,
虽袒裼裸裎於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孔
子之去齐,接淅而行。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可以速而
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孔子也。孟子曰:伯夷,圣之
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
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
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智,譬则巧也;圣,譬
则力也。由射於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
北宫锜问曰:周室班爵禄也,如之何?孟子曰:其详不可得闻也,诸
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然而轲也尝闻其略也。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
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
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
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达於天子,附於诸侯,曰附庸。天子之
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大国地方百里,君十卿禄,卿
禄四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
足以代其耕也。次国地方七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三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
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小国地方五十里,
君十卿禄,卿禄二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
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百亩之粪,上农夫食九人,
上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庶人在官者,其禄以是为差。
万章问曰:敢问友。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
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献子,百乘之家也,有友五人焉:乐正裘,牧
仲,其三人则予忘之矣。献子之与此五人者友也,无献子之家者也。此五人者,
亦有献子之家,则不与之友矣。非惟百乘之家为然也,虽小国之君亦有之。费惠
公曰:吾於子思则师之矣,吾於颜般则友之矣。王顺、长息,则事我者也。非
惟小国之君为然也,虽大国之君亦有之。晋平公之於亥唐也,入云则入,坐云则
坐,食云则食。虽蔬食菜羹,未尝不饱,盖不敢不饱也。然终於此而已矣。弗与
共天位也,弗与治天职也,弗与食天禄也。士之尊贤者也,非王公之尊贤也。舜
尚见帝,帝馆甥于贰室,亦飨舜,迭为宾主,是天子而友匹夫也。用下敬上,谓
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贵贵尊贤,其义一也。
万章曰:敢问交际何心也?孟子曰:恭也。曰:却之却之为不恭
何哉?曰:尊者赐之。曰:其所取之者义乎,不义乎?而后受之,以是为不
恭,故弗却也。曰:请无以辞却之,以心却之,曰:其取诸民之不义也。而
以他辞无受,不可乎?曰: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斯孔子受之矣。
章曰:今有御人於国门之外者,其交也以道,其馈也以礼,斯可受御与?
曰:不可。《康诰》曰:杀越人于货,闵不畏死,凡民罔不譈。是不待
教而诛者也。殷受夏,周受殷,所不辞也。於今为烈,如之何其受之?曰:
今之诸侯取之於民也,犹御也。苟善其礼际矣,斯君子受之,敢问何说也?
曰:子以为有王者作,将比今之诸侯而诛之乎?其教之不改而后诛之乎?夫谓
非其有而取之者盗也,充类至义之尽也。孔子之仕於鲁也,鲁人猎较,孔子亦猎
较。猎较犹可,而况受其赐乎?曰:然则孔子之仕也,非事道与?曰:
事道也。”“事道奚猎较也?曰:孔子先簿正祭器,不以四方之食供簿正。
曰:奚不去也?曰:为之兆也。兆足以行矣,而不行,而后去,是以未尝
有所终三年淹也。孔子有见行可之仕,有际可之仕,有公养之仕。於季桓子,见
行可之仕也。於卫灵公,际可之仕也。於卫孝公,公养之仕也。
孟子曰: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娶妻非为养也,而有时乎为养。为
贫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辞尊居卑,辞富居贫,恶乎宜乎?抱关击柝。孔子
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尝为乘田矣,曰:牛羊茁壮长而已矣。
位卑而言高,罪也。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
万章曰:士之不讬诸侯,何也?孟子曰:不敢也。诸侯失国而后讬於
诸侯,礼也。士之讬於诸侯,非礼也。万章曰:君馈之粟,则受之乎?
曰:受之。”“受之何义也?曰:君之於氓也,固周之。曰:周之则
受,赐之则不受,何也?曰:不敢也。曰:敢问其不敢何也?曰:
抱关击柝者皆有常职以食於上。无常职而赐於上者,以为不恭也。曰:
馈之则受之,不识可常继乎?曰:缪公之於子思也,亟问,亟馈鼎肉。
子思不悦。於卒也,摽使者出诸大门之外,北面稽首再拜而不受,曰:今而后
知君之犬马畜汲。盖自是台无馈也。悦贤不能举,又不能养也,可谓悦贤乎?
曰:敢问国君欲养君子,如何斯可谓养矣?曰:以君命将之,再拜稽首而
受。其后廪人继粟,庖人继肉,不以君命将之。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
非养君子之道也。尧之於舜也,使其子九男事之,二女女焉,百官牛羊仓廪备,
以养舜於畎亩之中,后举而加诸上位,故曰王公之尊贤者也。
万章曰:敢问不见诸侯,何义也?孟子曰: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
草莽之臣,皆谓庶人。庶人不传质为臣,不敢见於诸侯,礼也。万章曰:
人,召之役则往役,君欲见之,召之则不往见之,何也?曰:往役,义也。
往见,不义也。且君之欲见之也,何为也哉?曰:为其多闻也,为其贤也。
曰:为其多闻也,则天子不召师,而况诸侯乎?为其贤也,则吾未闻欲见贤而
召之也。缪公亟见於子思,曰:古千乘之国以友士,何如?子思不悦,曰:
古之人有言曰:事之云乎?岂曰友之云乎?子思之不悦也,岂不曰:以位,
则子,君也;我,臣也;何敢与君友也?以德,则子事我者也,奚可以与我友?
千乘之君求与之友而不可得也,而况可召与?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
杀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曰:
敢问招虞人何以?曰:以皮冠。庶人以旃,士以旗,大夫以旌。以大夫之
招招虞人,虞人死不敢往。以士之招招庶人,庶人岂敢往哉?况乎以不贤人之招
招贤人乎?欲见贤人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夫义,路也;礼,门也。
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诗》云,周道如底,其直如矢。君子所履,
小人所视。’”万章曰:孔子,君命召不俟驾而行,然则孔子非与?曰:
孔子当仕,有官职,而以其官召之也。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
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
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齐宣王问卿。孟子曰:王何卿之问也?王曰:卿不同乎?曰:
同。有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王曰:请问贵戚之卿。曰:君有大过则
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王勃然变乎色。曰:王勿异也。王问臣,臣不
敢不以正对。王色定,然后请问异姓之卿。曰: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
则去。

 

卷十一 告子章句上

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桊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桊。

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桊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桊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桊,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袂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告子曰:生之谓性。

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曰:然。

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曰:然。”“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

孟子曰:何以谓仁内义外也?

曰:彼长而我长之,非有长于我也;犹彼白而我白之,从其白于外也,故谓之外也。

曰:异于白马之白也,无以异于白人之白也;不识长马之长也,无以异于长人之长与?且谓长者义乎?长之者义乎?

曰:吾弟则爱之,秦人之弟则不爱也,是以我为悦者也,故谓之内。长楚人之长,亦长吾之长,是以长为悦者也,故谓之外也。

曰:耆秦人之炙,无以异于耆吾炙。夫物则亦有然者也,然则耆炙亦有外与?

----------

孟季子问公都子曰:何以谓义内也?

曰:行吾敬,故谓之内也。

乡人长于伯兄一岁,则谁敬?曰:敬兄。

酌则谁先?曰:先酌乡人。

所敬在此,所长在彼,果在外,非由内也。公都子不能答,以告孟子。

孟子曰:敬叔父乎?敬弟乎?彼将曰敬叔父。曰:弟为尸,则谁敬?彼将曰敬弟。子曰:恶在其敬叔父也?彼将曰:在位故也。子亦曰:在位故也。庸敬在兄,斯须之敬在乡人。’”季子闻之曰:敬叔父则敬,敬弟则敬,果在外,非由内也。公都子曰: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然则饮食亦在外也?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与?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夷,好是懿德。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

孟子曰: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今夫麰麦,播种而耰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浡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时,皆熟矣。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故龙子曰:不知足而为屦,我知其不为蒉也。屦之相似,天下之足同也。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易牙先得我口之所耆者也。如使口之于味也,其性与人殊,若犬马之与我不同类也,则天下何耆皆从易牙之于味也?至于味,天下期于易牙,是天下之口相似也惟耳亦然。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是天下之耳相似也。惟目亦然。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故曰: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櫱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

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

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

孟子曰: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兼所爱,则兼所养也。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岂有他哉?于己取之而已矣。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今有场师,舍其梧槚,养其樲棘,则为贱场师焉。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人也。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

公都子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

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

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

十六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

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309318.html

上一篇:赵岐注《孟子》(十四卷)影印三A 【上海涵芬楼,1912-1948年间】
下一篇:赵岐注《孟子》(十四卷)影印三C 【上海涵芬楼,1912-1948年间】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22: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