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坪博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imu 广学馆记

博文

峡谷深处见大千之二:观鸟与探洞 精选

已有 9815 次阅读 2023-8-7 15:13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峡谷深处见大千之二:观鸟与探洞

    记在襄阳五道峡的一次亲子自然研学之旅

 

    荆玉桥是横架在五道峡开门峡口上的木质风雨桥,早些年并没有,应该是最近3-5年才新建的。虽然历史远不如入口处的那座单孔石头大桥,但胜在喜庆,青山绿水间,披红挂彩的荆玉桥可以表达山区人民对远道而来的宾客的浓浓欢迎之意。站在木桥上,听听脚下轰鸣的瀑布声,感受一下高山流水的意境,也是挺不错的。

    热烈的荆玉桥


    因为留意到有鸟从荆玉桥附近飞过,我们便打算从从荆玉桥这边上山,先看看鸟,然后从峡谷的左侧山路深入山谷,再去观看后面的溶洞景点。否则的话,继续沿着石板桥往前走一小段,从铁丝悬索桥去溶洞会更节省体力一些。

    五道峡风景区只是五道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小部分,也称之为实验区。五道峡保护区的鸟类资源是很丰富的,白冠长尾雉是这里的明星鸟种,但是景区内是难得见到的。我们随身带了小型的望远镜,但是效果并不太好,遭到了小睿同学的弃用;至于相机镜头,那就更加够不着了,索性直接用肉眼观看,用耳朵去聆听。一路边看边走,倒也见到了有零星红嘴蓝鹊拖着长长的尾巴飞越溪谷;某种卷尾,大概率发冠卷尾吧,也远远的在对面山上的树梢上露了大半个身躯;灌木丛中,有几只白颊噪鹛钻来钻去,叫声倒是比武汉黑脸噪鹛聒噪的“丢、丢”声温柔多了;某处电线上,有几只棕脑袋的山麻雀和黄屁股的黄臀鹎站在那里交换意见,只是咱也听不懂它们叽叽喳喳的在说啥。

    在早晨的时候,因为峡谷幽深,五道峡左侧的这一段山谷是难以见到阳光的。一路的山路都是水泥路面,又有栏杆保护着,很安全,只是也几乎看不到什么蝴蝶或者其它昆虫。只在一处偶见阳光的灌木上,顺便拍下又一只正在晾晒翅膀的拟斑脉蛱蝶。

    又一只拟斑脉蛱蝶

 

    好在这段路程很短,估计不过三四百米的样子,很快就到了五道峡溶洞的入口处。与保康另外一处知名景点-九路寨气势宏大的溶洞人口相比,这里显得平淡了许多,洞口很小,也没有暗河涌出。倒是还没有进洞,丝丝凉气已经扑面而来,虽然一路走来还没有见汗,但多少还是有点热了,让人忍不住要赶快进去感受一下这来自大自然的天然空调。

    五道峡的这个溶洞,叫做探玉洞,是五道峡景区的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景观之一。探玉洞在早些年也称仙人洞、老龙洞及蟒蛇洞,在没开发前,洞里面有蟒蛇出没是很可能的。提起来这边山上众多的蛇,送我们来景区的老朱师傅在路上曾经和我们聊过,虽然已经是很多年过去了,他依然对这些蛇类心有余悸。即便是现在,周边包括蛇在内的各种爬行动物资源也仍然很丰富,发现过无指盘臭蛙、镇海林蛙等省新纪录种。

    溶洞内的空间不算开阔,但是曲径通幽,层叠而上,颇为深远。洞内虽然没有暗河,但是也有涓涓细水潺潺而流,路面有些湿滑,所以并不建议高龄老人进入游览。我们查看了一下脚下的水流,其中似乎没有什么小鱼小虾的痕迹,只在溶洞的顶部,发现了一只大中型的蝙蝠。五道峡保护区一直有多种翼手目动物的记录,比如中菊头蝠、西南鼠耳蝠以及普通伏翼等,我们很想拍下来仔细辨认,但是进入溶洞内的游客时不时就有人大呼小叫,蝙蝠受了惊吓,在洞穴内胡乱飞舞,一刻也不停歇,我们只好放弃了拍摄的想法,继续往前走去。

    溶洞内部的布光很有水准,各种形状的钟乳石或凌空倒挂而下,或层层堆积而上,或破空而来,或蜿蜒而去,表面的水露在七色灯光的闪耀下,散发出陆离的光彩,非常迷人。我们倒是了拍摄几张不同结构的接近钟乳石本来色彩的照片,留着以后慢慢学习。溶洞留有一些人工开凿的痕迹,但还算自然,早期这个溶洞开放的时候,只需要几分钟就能够看完还得原路返回出洞,现在显然是大大拓展了,大约要步行十多分钟才能够从另外一端出洞。在靠近出口不远的地方,有一大小和姿态都形似骆驼的钟乳石,我们也忍不住拍下来做了记录。


    官网图片

    形态各异的钟乳石


    从狭窄而阴暗的溶洞中出来,视野豁然开朗,空气清新,光线真实而自然,不由便觉得眼前充满阳光的世界是多么的美好。路边一些没见过的草木,也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当然,野花野草也一直是我们的关注对象。只是那些细小的野花,比如盾叶唐松草,手持拍摄时周边光线并不算理想,让小睿同学在对焦时很是困难,需要长时间凝神屏气才能按下快门,但拍下后回放细看,精致的粉紫色小花正绽放着生命的华章,从结构到色彩都无可挑剔,难怪大家称唐松草为“散落在山野间的烟火”。

    精致的盾叶唐松草小花


待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04206-1398163.html

上一篇:峡谷深处见大千 一
下一篇:峡谷深处见大千之四:光影斑驳的溪涧
收藏 IP: 103.98.240.*| 热度|

11 黄永义 王从彦 郑永军 崔锦华 尤明庆 杨正瓴 孙颉 刘炜 张晓良 朱晓刚 马鸣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1: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