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人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n

博文

Mary C. Baltz教授:土壤科学的先锋女性科学家 精选

已有 7162 次阅读 2023-11-3 14:09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如果Mary C. BaltzTyler)教授现在还活着,今年她应该整整100岁了。我是从公众号上得知Mary C. Baltz教授的,得知她是土壤科学中最早的女性科学家。她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因二战劳动力短缺,她于1946成为第一位正式加入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SCS)的女性科学家,从事土壤调查与制图工作,是美国最早研究土壤学的女性之一

我对她感兴趣主要源于早些年前,我在Science上读到关于女性作者在论文评审过程中是遭受性别歧视方面的研究。从中有个思路,即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评审过程中女性科学家是否遭受歧视。由于数据获得不到,这个思路也就不了了之了。显然,近年来,国家基金委在各类项目申报过程中,向来对男女平等很重视。从男女生理与生活方式差异角度方面,也出台了很多男女有别的平衡政策。

源于上面的好奇心,我对Mary C. Baltz教授的生平进行了大致的梳理。她是一位长寿的科学家,生于1923年,并于20119月去世,享年88岁。她在一个不知名大学读了三年后转入康奈尔大学,读了一年后获得学位。她在康奈尔大学土壤系念书期间,在康涅狄格州农业试验站从事森林土壤方面的研究工作。在1944年,她在《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上发表题为《Basal area in relation to soil-site factors in two connection cut forests》的论文,这应该是她在康奈尔读书期间的工作,单位标注的时说她是森林土壤研究助理和前学生助理。

Mary C. Baltz教授于1946年官方正式受聘于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SCS。工作之初,她加入土壤调查工作,担任初级土壤测量员,后来成为调查队队长;到1951年,她负责纽约州麦迪逊县、奥奈达县和刘易斯县等三县农场的土壤制图,后来被分配到纽约全州的土壤制图工作。于1965年,在她43岁的时候离开了SCS,但之后的关于她的信息,我就再也没有检索到了。从其漫长的人生和有趣活泼的性格来看,在她离开SCS以后的日子里,她生活的也一定是丰富多彩的。

我在网上还检索到一篇发表于1950年的文章,是一位名字叫Hugh F. Eames的记者,在《Soil Conservation》上用《Little girl in man-size job》题目,较为系统的介绍了她的成长过程和有趣的性格特点。当时土壤调查是一个重体力活,女性能参与其中是非常稀罕的、难得的。从报道可知,Mary C. Baltz教授年轻时喜欢野外动手的工作,很早就将土壤保持作为她人生的事业了。

我写这篇博文,除了纪念这位土壤科学的先锋女性科学家100岁华诞之外,主要还是想通过对她生平脉络的梳理,用这个真实的故事鼓励我的女研究生们:在她们漫长的人生中,要像Mary C. Baltz教授一样,从小树立远大的科学志向,过有趣而有意义的人生和内心富足的生活!

这次梳理过程中,我还意识到,女性科学家在源远流长的科学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这是科学史研究里面一个重要的领域。土壤科学领域女性科学家发挥重要作用,相关研究、组织和活动也较多,显然,这些工作对女性参与科学研究、促进土壤科学发展都是有益的。

回顾我们国家女性科学家的发展境遇,也令人感到不胜唏嘘,显然,中国女性科学家在我国受到了精心的善待和包容。当然,我国女性科学家的科研成果是出色的、卓著的。其中,最有名的女性科学家应属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先生,耳熟能详的女性科学家还有颜宁教授。当然,在我所从事的领域里,也常年活跃着一批女性科学家。她们以女性特有的认真、细腻、韧性、果敢,成为当前我们领域科学研究和科技研发的参与者、开拓者和领导者。

当然,这篇博文也是有缺陷的:一方面是我未能找到1965年以后的Mary C. Balt教授的学术经历,这段空白让我对她人生的阐述是不完整的,时间维度上是不完整的、有严重缺失的;另一方面我也未能对她的主要学术贡献进行简要论述,理论贡献表述深度上是存在缺陷的。但是,从已知的这位土壤学女性先锋者的人生片段,已足够激励我们前行,鼓励我们思考。


Lunt and Baltz, 1944.pdf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8729-1408307.html

上一篇:渐行渐远的故乡
下一篇:爱的传递
收藏 IP: 219.236.224.*| 热度|

14 崔锦华 刘进平 杨顺华 宁利中 杨正瓴 郑永军 王从彦 李学宽 木士春 赵福垚 孙颉 赵建民 池德龙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22: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