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yzha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yzhai 泥土的芬芳

博文

鱼殇 精选

已有 6000 次阅读 2012-6-15 12:1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激素, 污染, 抗生素, 资源枯竭, 《舌尖上的中国》

鱼殇
翟自洋
 
 
晚饭,餐桌上有一道红烧鲻鱼。只一口,伴随着一股复杂的味道,强烈的憎恶感油然而生。这是怎样一种味道?记得前几年去北京表兄家,姑姑特意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有鱼丸,还有红烧鳊鱼——对于后者,表兄评论,“一股抗生素的味道”。眼下,是类似的味道,却更加强烈得多。平日里,菜场买来的鱼,大都包含这味道。其中,除了抗生素,恐怕还有激素,还有……对于这熟悉得无可奈何的味道,以前尚可勉强忍受,但这一次,简直是愤恨了。我的筷子再也没有动这鲻鱼一下,浪费,是不得已的事情。
 
原本,鲻鱼是什么味道?百度的结果:鲻鱼肉质丰厚,味鲜美,香醇而不腻。
 
每次回老家过完年,父母亲总要备上几大袋年货,其中就有腊鱼。虽几经转车,搬运数次,不觉辛苦。把鱼存在冰箱里,孩子的外婆间隔几天做上一次。这鱼,是池塘或水库里自然长成的,因此,口感醇厚自然,相比菜场里“抗生素味道”的鱼,好吃得简直要泪流满面。在餐桌上有腊鱼的日子里,独自斟上邻村人自酿的谷酒,喝上几小口,就像是过节。我本不能酒,这是为腊鱼而喝,为一种仪式感而喝。腊鱼在,对吃饭就有了期待。不多的几条鱼,持续了两个多月,鱼吃完的时候,一大可乐瓶的酒也见底了。之后,复归于平淡,长久的平淡,吃饭,便成了例行公事。接下来,一直到再次回老家过年,其间经历端午节、中秋节……而我,却再难有过节的体验了。
 
两岁多的儿子,却不排斥这鱼。或许,在他看来,鱼不就是这个味道?
 
多少年来,鱼给予人类慷慨的馈赠,鱼子鱼孙代代相传,与人类共处于这个蔚蓝星球,并行不悖。靠水吃水的人类,将对鱼类的这份感情纳入了自身的饮食文化。一部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鱼(蟹)占了相当篇幅。然而,伴随着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极大发展,鱼们生活的空间却日趋逼仄——城市的内湖(杭州西湖除外)容不下它,为了造地,为了开发;大江大河容不下它,因为污染,因为过度捕捞,因为大坝;浩瀚的大洋大海容不下它,因为汇集了江河污水,因为过度捕捞,因为溢油,因为海水酸化。据本地一家快报报道,因为过度捕捞和水体富营养化,钱塘江土著鱼类大量消亡,需人工投放对于这条浙江母亲河而言是外来物种的鲢鱼鳙鱼黄尾密鲴等,为了治水,也为渔获。曾经稀松平常的钱塘江鲥鱼、长江刀鱼、东海野生大黄鱼,如今成为稀罕物。在长江里大约生活了2500万年的白鳍豚已于2007年被宣告功能性灭绝;接下来,同样在长江生活了2500万年的江豚能否逃脱厄运?据《舌尖上的中国》所描述:因近海渔资源枯竭,广西东兴京族高跷捕鱼已渐渐成为历史;伴随着年轻人定居城市,贵州苗族高山梯田的稻鲤鸭共生模式,逐渐难以为继。如今,除了在远离工业的山野池塘水库,鱼们仍可自然生长,更多的鱼们,在池塘和网箱里拥挤着,负担着单纯的使命:不要生病、快快长大。以鲻鱼为例,“在目前养殖的众多海水和淡水鱼类中,鲻鱼是疾病较少的鱼类之一,但是由于近几年养殖强度的增加和密度的增大,并采取提大留小经常捕捞的方法,鱼体不同程度上受到损伤,养殖鲻鱼经常出现疾病并导致死亡,它们包括细菌病、真菌病、寄生原虫病、寄生蠕虫病……”(百度百科)。于是,抗生素激素们粉墨登场了。于是,菜场里的鱼们就有了这让人熟悉得无可奈何且日趋强烈的味道。
 
吉林查干湖冬捕,只用6寸以上大网,"猎杀不绝";每年春天,还要投放50万斤鱼苗。于是,查干湖年年有鱼。或许,我们需要郭尔罗斯蒙古族人朴素的智慧。善待鱼类,也是善待人类自己。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30081-582393.html

上一篇:恢复手机通信录有感
下一篇:毕业十年聚会小记
收藏 IP: 60.12.143.*| 热度|

31 方立魁 蔡庆华 张启峰 李志俊 张冠阳 唐常杰 李欣海 刘洋 梁建华 王春艳 肖振亚 李学宽 庄世宇 姜津 张玉秀 张华容 褚昭明 罗帆 叶威源 赵新铭 柏舟 刘旭霞 刘桂秋 刘钢 fansg zhouguanghui jzpalsgg juaner_xm frake FloatingRose phage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6: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