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新专利报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eixiangfeixian 中美欧日韩五局及PCT专利数据统计分析报告 陈立新 Tel13592308169 QQ86065045

博文

2018年上海市在加工作业和运输方面的专利竞争态势

已有 2014 次阅读 2019-12-11 19:45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2018年中国、美国与欧洲发明专利统计分析报告博客版152.docx

2018年中国、美国、欧洲发明专利统计分析报告(附录第一部分)

中美欧日韩五局专利数据统计分析小组

附录第一部分  2018年中国发明专利部分省市区的统计报告

附录5 上海市国家发明专利统计分析报告

附录5.4 上海市在各技术领域的专利竞争态势

附录5.4.2 上海市在加工作业和运输方面的专利竞争态势

该方面的专利属于IPC分类体系中的B部作业和运输。第6个技术领域是分离和混合加工作业,主要涉及蒸馏、乳化、催化、破碎和分选技术。专利最多的是国内的公司、科研院所和几所高校。这说明我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在加工作业方面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

上海市在该领域不具有优势,仅获得了834项专利,占该领域的4%。上海市机构的专利数量相对分散,有360多家机构获得了专利。上海市前10强中全部为高校和研究院所,缺乏实力较强的公司和企业。

附表5.4-6  分离和混合加工作业领域的专利数量对比


总体前十机构

数量

上海市前十机构

数量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889

上海交通大学

49

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137

同济大学

43

3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33

华东理工大学

35

4

浙江大学

121

东华大学

32

5

江苏大学

120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25

6

昆明理工大学

85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22

7

中南大学

83

复旦大学

19

8

华南理工大学

81

上海大学

19

9

天津大学

79

华东师范大学

12

10

大连理工大学

66

上海理工大学

11

7个技术领域是成型加工作业,主要包括金属铸造、冲压、切削和磨削的方法和机床设备,以及木材、石材和塑料的成型加工方法及设备。我国的大学是该领域专利研发的重要力量。

上海市在该领域没有优势,获得了1413项专利,仅占该领域的4%。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具有较强的专利实力,居总体第8名。其他机构的专利数量相对较少,有620多家机构获得了专利,专利数量相对分散。上海市前10强中超过半数为高校,表明高校是重要的研发力量。

附表5.4-7  成型加工作业领域的专利数量对比


总体前十机构

数量

上海市前十机构

数量

1

日本发那科株式会社

134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98

2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公司

131

上海交通大学

69

3

哈尔滨工业大学

126

上海大学

39

4

华南理工大学

105

东华大学

27

5

德国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104

上海理工大学

24

6

广东工业大学

103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1

7

燕山大学

100

同济大学

20

8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98

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公司

19

9

东北大学

92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17

1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91

上海电机学院

13

8个技术领域是一般车辆,主要包括机动车、电动车、摩托车、自行车,以及其部件和控制系统。在该领域,外国机构全面碾压我国机构。我国的汽车企业任重道远。

上海市在该领域没有优势,仅获得了431项专利,占该领域的3%。上海市机构的专利数量相对分散,有160多家机构获得了专利,没有实力较强的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具有一定数量的专利。

附表5.4-8  一般车辆领域的专利数量对比


总体前十机构

数量

上海市前十机构

数量

1

日本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500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9

2

韩国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310

上海大学

21

3

美国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264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19

4

德国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235

延锋安道拓座椅有限公司

17

5

日本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224

同济大学

17

6

美国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221

上海交通大学

16

7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公司

171

上海中科深江电动车辆有限公司

13

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140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9

9

吉林大学

132

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8

10

德国宝马股份公司

128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8

9个技术领域是铁路、船舶和飞行器。在该领域,外国机构主要是航空制造公司,如波音。中国机构主要是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公司,如青岛四方。在航空航天领域我国的专利实力较弱,主要以大学为主,企业的专利较少。在船舶领域,哈尔滨工程大学获得了大量的专利。

上海市在该领域有较强的优势,获得了345项专利,占该领域的7%。但是较为遗憾的是上海市机构的专利数量相对分散,有100多家机构获得了专利,没有实力较强的公司。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具有一定数量的专利。

附表5.4-9  铁路船舶和飞行器领域的专利数量对比


总体前十机构

数量

上海市前十机构

数量

1

美国波音公司

108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1

2

哈尔滨工程大学

54

上海交通大学

19

3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公司

48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15

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45

上海大学

12

5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3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12

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42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12

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41

上海江南长兴造船有限责任公司

10

8

中国航空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39

同济大学

10

9

西北工业大学

38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9

10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38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9

10个技术领域是包装和储运,主要包括包装、储存、输运、卷扬、灌装、封口的方法及设备,即物流输运技术。专利最多的是日立和三菱。国内企业在该领域的专利不多,缺乏优势。

上海市在该领域没有优势,获得了525项专利,仅占该领域的4%。上海市机构的专利数量相对分散,有270多家机构获得了专利,没有实力较强的公司。

附表5.4-10  包装和储运领域的专利数量对比


总体前十机构

数量

上海市前十机构

数量

1

日本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87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19

2

日本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60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2

3

芬兰通力股份公司

51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11

4

国家电网公司

49

上海理工大学

10

5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45

长园和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9

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43

上海海事大学

8

7

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3

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8

8

衢州市易凡设计有限公司

38

同济大学

8

9

日本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36

上海电机学院

7

10

日本株式会社日立大厦系统

34

上海鸿研物流技术有限公司

7

 

 

 

致谢

感谢大连理工大学刘则渊教授、河南师范大学梁立明教授、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武夷山研究员对本报告的支持、帮助、建议和意见。同时也感谢对本报告做出贡献的一些审阅者和讨论者,包括武汉大学张琳教授、武汉大学黄颖副教授等学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81765-1209687.html

上一篇:2018年上海市在农业、家庭用品和医药方面的专利竞争态势
下一篇:2018年上海市在化学方面的专利竞争态势
收藏 IP: 61.158.14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04: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