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出版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odl 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赵大良:不求改变现实,但求面向未来,未来给我带来愉悦,也许会给现实带来希望!

博文

再议学术期刊体制改革

已有 6943 次阅读 2012-8-7 09:58 |个人分类:出版视点|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学研究, 石头过河, 行政部门

  在《关于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出台以后,我连续发文提出质疑。偶见上海光学期刊出版社的王晓峰博士以其自己所在期刊的改革实践,为体制改革呼应的博文,这是我在此时简单的第一篇“正面”博文,不随波逐流,十分难得—— 期刊体制改革闲谈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176&do=blog&id=599555
  我留言后:改革我我十分赞同,做强做大也是应该的,但是如果不靠版面费,中国有不知道有几本学术期刊可以盈利。博主回复(2012-8-7 08:08):收版面费是是合理的,大部分学术期刊也不要指望它盈利。相信国家会通过某些途径给予补贴,有点像公益事业。我认为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督促期刊界更好地自我发展,并服务科研界。如果改革能顺利进行,纯粹是为版面费谋利的期刊会少一些。个人认为现在的竞争太小,就让某些不规范的期刊有了可乘之机,完全靠行政管理不靠谱。目前按5000种学术期刊算,估计会有3000个编辑部,鱼龙混杂;如果通过改革,只剩了800个杂志社,管理起来自然会容易些,加上相互监督,出格的事也会少些。不当之处,请赵老师批评。
   我并不是不支持改革,我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改革,并且在2003年左右发表过文章,提出过改革的思路。但是受阻于现实利益和惰性,没有外部环境很难实施,但我没有停止过“实行编辑与出版分离、学术与经营分离”的呼吁,2009年发表文章也谈过。但是,在等待多少年以后,等来的《办法》又让我失望和恐慌。所以,我又留言如下:
   期刊出版集约化、强化经营意识、适度竞争,这我都同意。但是出版与科研的结合通过“出版商的自觉或者是利润与水平的一致”来做到,是否合适?这本身是理论问题,但也是争议的问题!尽管高水平的学术期刊是出版商出版,但是否代表科研需求和应该的方向?或者说商业化的导向是否是符合科学研究规律?我感觉已经引起人们的反思。我们是商业化不足,但也不能矫枉过正。尊重出版的专业性,但也不能忽视学术出版的学术性,将科技部排除在科技期刊出版之外,但不应该排除在学术期刊之外。学术期刊出版,只是出版行政部门一家的事情,显然是有些过头。我们往往在改革初期阻力很大,但风浪来了,又是东风压倒西风,什么时候能够和谐发展,中国式思维的路子还需要多少代价来换取。不过正,就不能破除阻力,改革者往往又不冷静——这是摸着石头过河,到时候再说的病根所致。改革有改革的合理性,毫无疑问;但我们也应该有些包容,保守也有其保守的原因。希望在过热时多听听不同的声音。现在出版行政部门借尚方宝剑、趁文化产业救国的渴望,科技教育的冷落,出台的政策明显是过头的。况且,用语和分类是外行,可见办法的粗糙。就如同辩论赛一样,此时我愿意站在反方,为改革醒脑。
 (1)提醒行政管理者,搞清楚编辑部和出版单位的关系? 取消编辑部体制不能等同于取消编辑部。
(2)提醒行政管理者,搞清楚学术期刊和技术期刊、文化期刊、生活期刊等的区别,搞清楚社会科学期刊与自然科学期刊的区别,或者说搞清楚科技期刊与学术期刊的异同。
 (3)提醒行政管理部门,搞清楚学术研究与学术出版的关系,或者说学术与出版的关系。
(4)我不说和谐社会,就请注意创一流和保民生的关系,也就是说高水平和打基础的关系,精英思维不是说不应该有,在竞争的世界里,没有一流就没有生存空间,但是在内部管理上应该需要把握平衡。平庸的人一两个没有什么可怕,但多了可以翻天。没有环卫工人,高官也无法生活。
 (5)提醒行政管理部门,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留下的有适应者是精英,但是敢于逃离的也不是无能之辈。眼前看是个人的损失,历史会将帐记得清楚。
    在大势下,我发出这样的声音,希望改革走的更稳妥,仅此而已,现在的安稳日子我不喜欢,市场的竞争我也过了偏好的年龄,所以我的前途已经基本打定主意,所发表的言论应该与个人利益关系不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721-599774.html

上一篇:一位基层编辑对《办法》的看法
下一篇:我为高校学报说两句
收藏 IP: 117.32.153.*| 热度|

6 赫英 曾庆平 王晓峰 赵丽莹 jhxie lbjm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8: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