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文明之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ww1380 这里是21世纪的精神家园,不但播种着梦想,也在耕耘着希望。

博文

信息文明之光(9):《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一:关于题名

已有 4242 次阅读 2011-1-7 00:33 |个人分类: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信息时代, 信息资源, 信息文明, 信息资源价值论, 学术思想诠释

信息文明之光(9):

 

            《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一:关于题名

 

                               杨文祥

 

 

       “题名”一词是图书情报科学的专业术语,在此可径直理解为“书名”。由于这里讨论的是专业性问题,有必要用“题名”一词替代口语中的“书名”一词。
 
       这部学术论著的题名是《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对于这样一个题名,这里暂做如下诠释:
 
       1.“资源”、“信息资源”、“信息社会”、“信息时代”、“信息文明”
 
       “资源”:现行参考工具书一般将其解释为“生活资料或生产资料的天然来源”。(现代汉语词典,1979);“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辞海,1979)。显然,这两部常用工具书对“资源”这一词语和相应概念的解释,基本上是基于经济学的概念作出的,而且是在以天然的物质资源作为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的现实基础的物质型文明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传统经济学的解释。
 
       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成果,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和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历史条件。这一历史成果和历史条件是一种建立在人类社会实践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智力成果和智力条件。尽管这种智力成果和智力条件在其发生发展的原初阶段离不开天然的物质资源,但在人的作用下——体力作用和智力作用的共同作用下,这些原生态的天然的物质资源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不但已经被深深地打上了人的印记,而且是人的本质的体现和人的价值的实现形式。这样,尽管在物质载体形态方面,信息资源仍然与物质世界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其核心内容与核心价值却是人的认识和人类智力劳动和智力创造的产物。因此,信息资源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被人为地理论界定为“生活资料或生产资料的天然来源”,或“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了。
 
       显然,上述传统社会所形成的关于“资源”概念的理论界定和学术理解,既无法展开对信息资源的研究,更没有可能展开对信息资源价值的研究。为此,在信息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对“资源”这一学术概念进行重新解释和理论界定。
 
       根据本书作者的研究,从社会学和社会发展的理论视角上分析,“资源”和“信息资源”这两个学术概念在信息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可分别作如下理论界定和文字表述:
 
       “资源”是人与社会在其生存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开展社会生活与社会生产的现实基础,与此同时,这一现实基础也就构成了人类社会财富的来源。
 
       “信息资源” 这一学术概念是建立在“资源”概念基础之上的下位概念。所谓信息资源,就是以信息内容与其物质载体的结合与统一为表现形式,或以信息内容与其物质载体的结合与统一的状态存在的社会资源。
 
       这样,“信息社会”、“信息时代”、“信息文明”这些建立在信息资源的现实基础之上,同时也是由信息资源概念所衍生的相关术语就可作如下理解:
 
      “信息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种以信息资源作为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资源、现实基础和历史条件的社会发展形态。
 
       “信息时代”,顾名思义,便是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进入到以信息资源构成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资源、现实基础和社会财富来源的历史阶段。
 
       “信息文明”则是一个分别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相对应的关于人类文明历史属性、历史形态的和历史阶段的学术概念。具体而言,信息文明就是建立在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通过对工业文明的超越性发展和历史否定而形成的当今时代最先进最发达的历史文明形态。由于信息文明的形成和出现,在迄今为止的人类文明史上,先后形成了四种建立在不同资源属性的社会资源基础上的具有不同历史形态的历史文明阶段。依照历史形成的先后顺序,它们分别是原始文明(渔猎采集文明是原始文明的早期,而游牧文明则应视为原始文明的末期形态)、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
 
       2.信息资源价值研究
 
       在人类的理性视野里,在这个世界上,一切客观存在基本上可分为两大基本类别:其一是物的存在,另外一类是人的存在。
 
       人的存在形态是物质高度发达和质变的结果。人的本质是精神与物质的高度统一,也可以说是精神化了的物质。所谓精神化了的物质就是高度质变了的物质。这种物质已经不再是物质世界的原初状态,而是一种在承载了一个精神世界的同时,又受到这个精神世界高度统摄的存在形态。
 
       在生物进化史上,生物进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演化与发展过程。开弓没有回头箭,一个种群,既有可能继续发展,也有可能走向消亡,就是没有可能走向回归。当原始生物经过漫长的生物进化,一旦高度发达进化为人类以后,就再也无可能回归到原始生物的状态。就是说,自从人类形成那天起,它就不再是原来的那个物种,也永远不可能回归为原来的那个物种了。这是机械唯物论无论如何都无法解释清楚的一个历史事实。就是说,人类出现以后,这个世界就分为人与物这两大不容混淆的结构部分。而人与物这两大结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互动整合、整体发展就构成了这个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模式。
 
       物的世界是一种自在的世界。人的世界则是一种自主的世界,能动的世界。这个世界之所以能够自主、能动,就在于有其精神世界的统摄。而精神统摄物质的杠杆就是价值。就是说,人类社会的自主与能动是依其价值方向而作用,而发展的。没有价值这一动力杠杆,人的自主与能动作用就无从启动。这样,信息资源作为信息时代、信息社会和信息文明建设和发展的现实基础,信息资源的价值研究就必然构成信息时代、信息社会和信息文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为人类社会的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文明的历史发展提供当代科学理性的智力支持。
 
       另外,要开展对信息资源价值问题的研究,就必须通过社会学、经济学、政治科学、文化学与价值哲学等相关学科的跨学科研究才有可能把这一研究引向深入。在这种跨学科研究的角度上分析,又可以把“资源”的定义界定为“人与社会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现实基础和一切价值的根本来源。” 这样,研究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机制和相应的客观规律就必须从对社会资源的研究入手。于是,对信息社会、信息时代和信息文明建设的基本机制和相应客观规律的探索就必须从信息资源的价值问题入手。
 
 
参考文献:
1.杨文祥.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之光(相关章节).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401829.html

上一篇:迟到的2011年元旦寄语
下一篇:信息文明之光(10):刍议“资源” 与“信息资源”
收藏 IP: 222.222.150.*| 热度|

1 鲍海飞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09: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