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tzho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atzhou

博文

如何在非一流大学非一流专业当一个中文系学生 ——在2019级新生第一课上的开场词

已有 3106 次阅读 2019-10-22 22:31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非一流大学非一流学科

如何在非一流大学非一流专业当一个中文系学生

                             ——在2019级新生第一课上的开场词


[每年上新生第一课都战战兢兢,用了各种不同的开头。最后发现都没有什么意义。今年决定把要讲的话都写下来。第一个班的课前几乎写不下去,勉强写完了。然后后面两个上课之前再进行了修改。上完课之后又进行了适当的补充。自然有许多不完备之处,有些话又啰里啰嗦,因为不太好直说,只好翻来覆去地说。无论如何,权当立此存照,和学生彼此相互勉励吧。]


同学们:

首先非常抱歉,我采用了这样一个让人沮丧的题目作为我的开场白。尽管我也希望我能自豪地告诉你们说,我们是一所一流的大学——虽然它确实有着光荣的历史;我也希望我能自豪地告诉你们说,我们有着一群优秀的教师——虽然我们确实有着一群热爱你们、愿意为你们付出并且已经为你们的学长们付出了或多或少的青春的老师们。但是,我仍然不可能毫无愧色地告诉你们说:欢迎来到一所一流的大学一流的专业来学习。如果我们真正懂得实事求是,我就决不能这么对你们说。其中的原因非常复杂,我不可能在这里说得清楚。也许只要看看这一则新闻报道的开头你们就大致能够明白我的意思了:“ 清华新闻网815日电(记者 曲田 王媛媛 李晨晖 摄影 李派 石加东 杨思维 刘麓成 王怡臻 邓溪萌 冯兆迪 田秋实 乔玥涵)815日上午,清华大学2019级本科生新生开学典礼在综合体育馆举行,3800余名新生参加开学典礼。”(参见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thunews/12299/2019/20190815120016387409696/20190815120016387409696_.html

我给你们念这句话的此时此刻,已经是2019108日或者10日了。你们应该还记得自己来学校报到的日子,它大概晚于那个时间点一个月。而轮到我,一个普通老师能够站在你们面前正式上课的时间,又过去了差不多三个星期。我们的课程是从我们学校的第六周开始的。本学期一共有20周,其中19周、20周是考试周。一般地,第18周被称为复习迎考周,虽然我的课程没什么复习的,但我那时候大概也不太好意思在考前还继续给你们上你们从第一节课就厌烦的课程了。在上课的过程中,还有一个不一定轮得上但也可能轮得上的运动会,以及一个全校统一规定的实践周。所谓实践周,就是指不准让学生还呆在教室里继续给学生们上这种呆若木鸡的课程。好了,你们现在可以算出来,在你们大学第一个学期,你们究竟拥有多少坐在教室里的时间了。从这里,你也可以猜测出,我以“如何在非一流大学非一流专业”作为题目的大概根据。

这就是我和你们交流的第一个问题:作为一个非一流大学的非一流的专业的学生,你拥有的学习时间远没有你想象的多。有许多力量在暗示我们,作为一个大学生,你不能成为一个“书呆子”,你要做好进入到社会中的准备,你要让你的大学生活对你的未来生活有帮助、有用。我当然不是反驳说,大学里就应该过一种和未来的生活没有关系的生活。但问题是,我们如何界定我们的此刻和我们未来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的纽带究竟是什么?谁能够站在此时此刻预言说,我学的这个有用、那个没用?写到这里,我无法写下去了,产生了是不是放弃这篇我早就想过、但从来没有动过笔、现在终于动笔了的文章的想法。我冷静地想了一想为什么我写不下去,答案好像是:我也不知道你们需要什么,我也不知道什么对你们没有用。

如果是这样的,那么我再次把问题交给你们:你们知道什么对你是有用的吗?或许你一定会提供你自己的答案,并且我敢打赌,你们的答案不尽相同。那么我再问你另外一个问题:你知道什么对你是没有用的吗?你现在获得的某项能力,你将要听到的某个观点,哪个对你是没有用的呢?也许你仍然能够得出你的答案,也许你仍然可以说出你关于什么有用什么没有用的清晰答案。对有些同学来说,这两个问题都很简单,可以迅速做出回答;而对有些同学来说,也许,回答“某某有用”,要比回答“某某没用”更为简单,后者的回答似乎比较棘手。之所以回答“某某没用”比较困难一些,其原因在于:判断一个东西有用没有用的根据仅仅在于——它此刻对我有用或者没有用;当你说一个东西没有用的时候,你其实是在回答:我用不上它,我不会用它,我不知道怎么用它。然而,我们却把它置换成了“它没有用”这一答案。回答“有用”,你自然会去珍惜它,但是当你回答它“没有用”的时候,实际上你就放弃了它,而你放弃了它的一瞬,你也就失去了它。因此,当我们在回答“没有用”的时候,实际上是在拿当下的判断,去取代未来的判断,它带来的影响是:我们自动缩小了我们未来的可选范围,改变了从现在到未来的轨道方向与宽度。

这就是我要和你们分享的第二个问题:你所学到的东西,你不知道什么是有用的,你也不知道什么是没有用的,既然如此,你最好尽可能多地去学习各种不同的东西、去听取不同的观点,你要开放你自己,你要不断地去学习,你要疯狂地去学习,你要心无旁骛地去学习。学习,是我们在大学阶段的中心。你要把一切都变成学习,学习就是你的一切。在一个非一流的大学,学习一个非一流的专业,尤其如此。我们不能拥有额外的什么,除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本身。

我听说,你们中的一个在军训的时候,退学回家了。我感到很遗憾,我再没有机会和他共同学习了。不过,我也替他高兴:在他认为他没有到达他理想的大学的时候,他及时退出了,他至少还有八九个月的时间去重新选择另一种生活,哪怕八九个月之后他发现他的生活并没有多少改变,但是,他至少学会了一样东西——我必须接受这样的生活。比这个更可怕的结果大有人在。在一个非一流的大学学习非一流的专业,非常容易产生的一个结果是:永远不满足于现在,永远对现在充满后悔,永远觉得自己不该在这里,永远觉得自己应该做点别的。许多同学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中过去了一个学期、两个学期、一年、两年、三年、四年。等到四年都过去的时候,他的人生已经不再有太多的另外的可能,他已经失去了他永远再也不会拥有的时光。所以,我给你们的第三个建议是:在大学的阶段,你们要抓紧一切时间,安心于你现在拥有的一切时间,在这些时间里,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寻找适合于你的生活,这个生活不是确定的,这个生活是等待你通过不断的学习去发现、寻找和创造的。不要被各种暂时的利益、诱惑和说辞所左右。如果你要去实践,去参加各种活动,当然可以,但是它不应当成为你的主业,它不应当变成你通向未来的保证——除非你把它也变成一种学习。



                              (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在非一流的大学学习非一流的专业——中文专业,我们该学习什么呢?你可能觉得中文专业没什么可学习的。我也想对你说:确实,中文专业没有什么可学习的。比如,你的英语你每天可以感到进步,背对了一个单词就有一个单词的收获,你的数学,学会了一种解题方式就是学会了一种解题方式。而中文,或者说,汉语,谁不会说呢?谁不会写呢?谁不会听呢?对了,我要说,这就是学习中文困难的地方之所在——你比别人的理解力多那么一点点,别人察觉不出来,而你已付出了百倍的努力,你比别人谈吐和写作自如那么一点点,别人也觉得再正常不过,仿佛不学中文专业的他也能够做到。在一个“人人都会”的领域,要想有一点点明显的进步,非常困难,也难于被人所承认。这正是学习中文的难处。

在一个非一流大学学习非一流的专业——中文,尤其如此。因为,在一个一流大学学习中文,你会产生一种溢出效应的光环感:你可以自我期待或者被期待成为一位著名的作家、一位著名的学者、一个可能被用人单位抢着要的笔杆子、一个重点大学中学急于招聘的教师……但我们呢,我们这些非一流大学学习非一流专业——中文的我们,我们的光环在哪里?

我们一样地会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事实上,许多著名作家根本就不是学中文的。我们一样地会是一位著名的学者,事实上,许多著名学者并非出自名门。我们一样地会成为单位的笔杆子,我们一样地会成为孩子们喜欢的教师。前提是:作为一个非一流大学学习非一流专业的学生,你要从现在开始就每天持续不断地努力——某种意义上,我们现在努力已经晚了,某种意义上,我们现在的努力只是意味着追赶,甚至,仅仅只是在补课而已。每一门专业课程和通用课程的设置,无需多言,都是你们应当去认真面对的分内之事。然而,做完分内之事并不等于你做了事,要想真正成为一个为未来做好准备的人,分内之事的之外之事,才是你们应该追求的目标。这是我对你们的第四个期望:学习,不是被动地学习,而是积极、主动、探索和发现式的学习。

这意味着你不是只是跟着课堂的节奏走,不是为了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而学习知识。你要做的,是必须在基础知识和能力部分要夯实、打牢,这意味着你要在基础知识部分的基础上,发挥出属于你个人的特殊的能力。在我看来,所谓中文专业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有准确的表达能力。无论是在口头还是在书面语的表达中,我们都应该能让别人非常及时、准确地把握我们的观点。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学会在我们的表达过程中找到合适的词语和句子、句式。这些毫无疑问不是人人都会的,是需要学习的。

二是在准确的基础上,还要清晰。清晰的意思除了准确,还有逻辑的严密这一层。许多人以为中文系是学文学的,所以需要想象力。但我要提前说,逻辑,是一个优秀的中文系的学生所应该具备的基础能力。这是我们教育中常常缺失的一环,所以我专门把它列出来。它涉及到我们的写作训练,大家以后在此方面要多多上心、注意和打磨。

三才是大家所能够设想的:文采的丰富。中文系的学生,应该在表达的时候具有好看的文采,动人的句子,这些不是容易做到的,要大量的积累和练习才能做得到。顺便说一句,文采最好加上字的好看,这是我本人用我宝贵的糟糕经验才明白的。

前一段时间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某个单位的国庆征文活动,结束时加上了集团老总之一的微信。他说他年轻时喜欢诗歌,说出了一堆一般人不知道的诗人的名字。我非常惊讶,谈话间知道他是中文系毕业的,工作后从秘书做起,到了如今当上老总。打开微信,我第一眼就看他的字非常好。而且他文笔非常不错(说到这里,有个同学轻声说了声:啊!大海)那么刚刚好,他微信里有一段提到了“大海”,咱们就冒昧地读一下这段微信文字吧:“离开可可托海,驱车300多公路,入住布尔津郊外的杉河书院。没想到在书院后院和额尔齐斯河再次偶遇,看来这一路和额尔齐斯河有缘。清晨,迎着曙光,冒着气温为负数的严寒,只身来到额尔齐斯河畔。阳光下,河面升起丝丝薄雾,宛若给刚刚苏醒的河流披上了一层若隐若现的薄纱。在这里,额尔齐斯河已从可可托海那匹奔腾的野马,变身一位安静的美少女,依偎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静静地流淌。或许是知道自己即将离开生她养她的故土,去到哈萨克、俄罗斯,最终注入北冰洋,便刻意在此放慢了脚步,尽显依依不舍之情……”怎么样?这段话就包含了我刚刚说的三个要素:准确、清晰,以及文采好。大家可以由此理解到,一个优秀的中文系的学生应该努力的基本方向,一个优秀的中文系可以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和可以到达的位置。我希望大家以这位前辈为自己努力的方向和标杆。

以上建议,我认为这是中文系学生基础的基础。除此之外,中文系的学生,尤其是身处当下社会生活急剧发展的中文系的学生,再结合我们学校的特点,我们还有一些基本功去夯实,一些视野需要去拓展和准备。我们不妨接着刚才的话题往下谈:

四是观点的深刻。我认为,一个中文系的学生,在别人眼里与众不同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能对同一事件提出与众不同而又合情合理的深刻的观点。我并不认为哗众取宠是可取的,相反,真正的深刻是对大家没有察觉到的常情常理的体察与阐扬,这就需要磨砺自己的思想,扩大自己的视野,深刻体察自己的人生。要做到这一点,正是我这门课程——文学概论首当其冲的任务之一。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五:强大的思辨能力。前面说过我们要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是一种思维能力,思辨能力也是一种思维能力。它们紧密相关,又不尽相同。思辨能力更多地是一种传统哲学强调的能力,它需要我们对哲学基础问题有所学习和了解,这一点我们将努力在本课程的课堂上一起前进。

第六,我们最好是要懂一点现代逻辑,而现代逻辑又与数学能力紧密相关。传统逻辑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了更为严密的现代技术手段,形成了现代逻辑。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的发展又建立在人工语言的发展的基础上。而人工语言大量采用了符号系统,所以也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我们许多同学是理科生,以前有同学在抱怨自己怎么被调剂到中文系了。这两年随着我的反思和观察,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具有理科背景学习中文或者人文学科,实际上具有非常大的优势。从人工智能与人文学科,到人文学科在消费社会中的位置,这些,都离不开理科知识背景。我很难想象,当今社会没有一点理科背景和知识,却能很好地理解我们的生活。因此,我建议大家趁着现在刚刚高中毕业,还有一些数学知识基础,趁热打铁,继续学一点现代逻辑,继续学一点数学,为理解和参与未来人工智能的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七,我要强调的是,善于利用学校资源和导向,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好英语,乃至于其他与你个人的兴趣和未来可能的方向有关的小语种。我们专业给了大量时间在英语课程上,同学们对此抱怨不止。我想,这可能是由于英语学习仍然停留在一个比较传统的方式上。我建议大家要挺过难关,不要好高骛远,不要心浮气躁,更不要人云亦云,脚踏实地,学好英语,有余力的同学,努力将英语学习同专业学习结合起来。包括文学和理论在内的当代许多思想,不可能离开英语的阅读和应用。再有余力的同学,最好学一门小语种。据我所知,曾经有同学在业余时间报班,学习了两门小语种,并且效果还不错。我期望同学们能够抓紧时间,合理安排,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适合于自己的外语学习目标。

第八,是一条和专业不太相关的建议,但是我认为非常重要,人人都该记住——别的话可以忘掉,这句话却千万不要忘——在大学阶段,培养一门体育技能,尤其是集体运动项目,比如足球、篮球。这样的运动将帮助大家强身健魄,并且开放、乐观,对自己的人格和心理健康提供助益。大学里许多知识来源于同伴、伙伴,而不是老师和课堂。我希望通过体育,你们能够收获人生中不一样的性格碰撞、能够拥有海纳百川的胸襟,不断拓展和开放你自己——而这,正是读大学最根本的目的。只要我们不断地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我们是在一流大学还是不在一流大学,我们读的是一流专业还是并非一流专业,便已无关紧要。

第九,我要强调一下与我课堂有关的小问题:请你略微做一点笔记,请你多读一点课外书。我不希望你们拿着两只耳朵甚至一只耳朵、一本从不打开的书甚至没有书、以及在突然要动手的时候匆忙找同学借一支笔和一张餐巾纸——这些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来到我的课堂上。我的课堂是一个思维不断流动的课堂,也许一不留神,你就不知道我在说什么了,然后你抱怨我的课听不懂、抱怨我没有逻辑、抱怨我讲的太难。对不起,在感谢你对我指出缺点的同时,我也必须严肃提醒你:如果课程显得难了点,你自己是否也有那么一丁点儿的责任?

同学们,我跟你们要说的很多、很多。这只是开场白,讲了四点,其中第四点又包含了九个小点。现在,我要补充我的最后一点:在我的课堂上,我保证我讲的每一句话都是真话,不是假话。季羡林先生说:“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当年我看到这句话,觉得老先生胆子太小了,一个人应该什么真话都讲出来。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我越来越意识到,在中国,能够不讲假话,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能够讲许多乃至于一些真话,更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我对真话的定义是:我所认为是真的事情。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讲的所认为对的,但这不等于我毫无疑问就是对的。我只能保证我讲的话是所认可的话,至于它对不对,需要真理去检验,需要你们去体会。你们能够发现比我讲的更真的真理,我会为你们由衷高兴。因此,我希望你们多听、多学,在不同的思想中碰撞,在碰撞中成长。你们可以不喜欢我,但是你们却应该尊重我说的话——哪怕你认为它是错的,你可以反驳,但你却不可以恶意攻击我。有什么疑问和反驳,请你们直接对我表达,我和你之间是平等的、开诚布公的,你的建议直接告诉我就好了,我不聋不瞎,也认得了几个字,我不希望你们对我的抱怨来自于任何第三方,让我变成最后一个知道的人。我给你们留了邮箱,也有微博,你可以匿名表达。临时紧急的事,在班长那里找我要电话。有话直说,虽然我不一定能够及时回答你,有时候我会直接回答,有时候我会让你自己去思考,但无论如何,我一定会听你们的任何意见——前提是:不要怀有任何恶意,不要通过任何第三方——你直接告诉我就行。我一定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待你们的任何意见。这是我对你们的最低要求。我不认为我是一个多么好的老师,我只能说我是一个不欺骗别人的人。我可以说错了,但我努力向真,努力完善我自己。这也是我对你们的要求。

同学们,你在我的课堂上可能听不到太多笑话,如果它让你感到好笑,那也是因为它本身确实好笑;你在我的课堂上大概也听不到太多故事,如果我迫不得已讲了几个故事,那也是因为它们仅仅不得不作为例证出场;你在我的课堂上可能也听不到一些道义凛然的批判和感召,如果有,那仅仅因为真理本身的召唤而不是哪个主体对你这个主体的诱惑与煽动;你在课堂上可能感受不到胖乎乎的我激情四射的个人魅力,那仅仅是因为我相信,你们要获得的是你的自我的成长,而不是对一个老师对任何他人的个人崇拜;你在课堂上可能听不到你所期待的对现实世界的宏大扫描,那是因为我认为,成长需要的是个体艰难而冷静的理智的发展,培养我们独立的理性和人格,让我们获得对这个世界的独立的反省与认知,便是对这个我们并不满意的世界——实际上,它永远都不会被我们每个人所满意,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永远努力让它朝向每个人都满意的目标奋进——的最好的贡献。

同学们,我相信,许多一流的大学一流的专业毕业的一流的学生,做了许多一流的事情,但我猜在他们中可能也有人做了许多不那么一流的事情。在这一点上,我同样相信,非一流的大学非一流专业的学生,同样可以做出一流的事情和成为一个一流的人——一个正直的人,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勤奋的人,一个能够不断理解自我不断提升自我不断拓宽自我不断到达更好的自我的人、一个不断认知理解这个复杂世界的人。我们最近几天常听到说“有国才有家”,我想,这个命题的逆命题同时也是成立的——“有家才有国”。换句话,只有每一个个体,才有一个完整的国家,而有什么样的无数的个体,就有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作为非一流学校非一流专业的学生承担了这个国家的未来和使命——有什么样的我们,就有什么样的国家。愿我们能够成为当之无愧的我们,愿我们造就一个越来越伟大的、无愧于人类文明的国家,愿我们每个人都成为它真正的基石与未来。

同学们,谢谢你们!感谢偶然的命运让我们在此相遇!让我们一起在未来的一年里,在我们的课堂上兢兢业业,怀着一颗无知的心,朝永远不可穷尽的有知日甚一日地进发。

 

2019108-1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26337-1203062.html

上一篇:今天,我在异乡拐角处遇到了我十四年前诗歌中虚构的三八红旗手
收藏 IP: 183.228.31.*| 热度|

6 李万春 吕泰省 程少堂 雷宏江 孙颉 王林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2: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