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ic Horse: An Elegant Bein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l6866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博文

答博友汪育才先生

已有 3122 次阅读 2020-11-22 11:20 |个人分类:人物记事|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按】博友汪育才先生写了书法家黄澍95岁入党的博文。他说黄先生曾教过他数学。而我恰好也曾在武汉中科院数学物理所工作过,当时的所长为我国著名数学家,第一届学部委员李国平先生。李先生年轻时曾留学日本和法国,在数学上有很深的造诣。除此之外,他对古诗词也很有研究,曾提出过“词为诗综”的理论。而且还花费许多气力在古词中为他的这一学说寻找根据。不仅如此,李先生年轻时对古诗词就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尤其对词,更是偏爱有加。我们夫妇结婚10周年之际,曾向他请过墨宝。他还专门为我们创作了一首词。李先生的毛笔字也很有特色。今天读到汪教授的博文,问他李国平的墨宝是否有价值。他说希望我能给他看一下。我曾在科学网上写过一篇《怀念李国平》的博文。借此机会,把旧文重发一下,以满足汪先生的要求。


——————————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中叶,我曾与中国科学院的著名数学家李国平先生有过一段比较长的交集。我是1979年来到他创办的中科院武汉数学物理所工作的。1955年,李国平成为中国科学院第一届学部委员(现称院士)。1956年,他便创建了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研究室,他担任室主任。同时创建的还有中国科学院数学计算技术研究所,他担任所长。文革期间,为了保存研究队伍,他主动将这二个单位交给海军,成立了6709所。文革后,李先生想将原来的纯理论部门与应用部门分开,希望中国科学院出面,将原来的数学研究室从6709所剥离开来,并在中科院下面单独成立一个研究所。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万事开头难,一方面要重建研究所,一方面要创办《数学物理学报》(中、英文版)。由于那时有些翻译的工作,我便为他承担了一些这部分内容的工作。

《数学物理学报》(中、英文版)先后创刊了,李先生任主编。我除了翻译工作外,主要的工作便转向《数学物理学报》(英文版)的编辑工作。在这个岗位上我一干就是15年的样子。李先生治学严谨,对我们年轻人的要求也很严格。我曾于1978年经过武汉大学英语系的考试,获得了相应的学力证明。但到了《数学物理学报》(英文版)工作后,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能力还要提高。毕竟数学有别于人文社会科学,因此有些汉译英的工作就需讨教李先生。此外,我还自学数理逻辑、翻译逻辑学、科学哲学、术语学、科学史等方面的著作。这对我的本职工作有很大帮助。

那时,《数学物理学报》(英文版)从上海的商务印刷厂拿到湖北沔阳印刷厂印刷。我每个季度都要到沔阳看校样。我虽不懂数学,但对中国古典诗词很有兴趣。这一点恰恰也是需要向李国平先生学习的。中科院系统所李邦河院士说:“李国平先生不仅是数学家,也是个大诗人。”我也常就诗词方面的问题讨教李先生。李先生说,词是很难的哦!1990年,李国平先生80寿诞,武汉大学出版社为他刊印的《李国平诗词选》,我也参加了相应的工作。例如,当年我在沔阳印刷厂,他的诗词就是由我认真进行了校对。

李先生年轻时就对诗词有很扎实的功底,他的诗以五言古诗为主干40岁前自辑所作古近体诗百首为《慕陶室诗稿》,但该诗稿在文革期间毁掉了。1983年后又开始作词,对小令颇为推崇。他还致力于词的研究,认为“词非诗余,实为诗综。”并撰有《词中诗辑要》和《苏东坡诗中词百首》两书以验其说,似乎希望用“数学的方法”来论证其“诗综之论”,这大概也是数学家的思维逻辑吧。

1991年,原山东海洋学院(现中国海洋大学)水产系系主任尹左芬去世,令我很悲伤。尹左芬是我大姨。我落难唐山生重病,是她施以援手,把我接回青岛,在她家养病一年余。70年代出来闯荡时,我们也时常通信。直到现在还保留着大姨的信件。从某种意义讲,大姨是我的“通信知己”!大姨去世后,我就再也提不起写信的热情来了。后来,我写了首《十六字令》怀念大姨,写好后请李国平先生斧正:

潸,白酒青山自僽僝。蒼茫路,空盼故人還。

李先生读了半天,仰头看了下我。说了句:“入流了。挺感人的!”听了李先生的话,我非常受鼓舞。诗词除了格律外,一定还要有感情。

李先生对友人、学生、同事等,求他诗词、墨宝,有求必应。数十年来创作诗词数百首。李先生的书法潇洒飘逸,而且他画的梅花也是一绝,被称为“易经梅”。在他晚年时,我曾讨的他的一副梅花配的作品。由于数次搬家,不知放到何处。但肯定没丢,不久前我还见到过。我们夫妇结婚十周年时,也曾向他讨了墨宝。我以为他会写一副古人的诗词呢。可是他却告诉我,他不写古人的东西,都是自己创作的。现在我开始理解其中的意蕴了。


香花綠草樓前路,八歲嬌娘奔學去。禮堂響徹定時鐘,哪管春秋風與雨。

有家卻比無家苦,掛肚牽腸千萬縷。養兒育女盡艱辛,到老莫愁無著處。

                            調寄木蘭花

                            祝賀

                               劉鋼同志伉儷結婚十週年有女八歲之喜

                            李國平並書


我于1995年离开武汉到北京读书,临行前还专门向病重的李先生辞行。1996年,李先生因病去世,我还参加了他的追悼会。

1648432wttvt9432tewssv.pn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5489-1259403.html

上一篇:簋街小龙虾
下一篇:我的大姑夫
收藏 IP: 123.123.100.*| 热度|

14 郑永军 尤明庆 杨卫东 张晓良 杨正瓴 朱晓刚 刘炜 汪育才 宁利中 王从彦 汤茂林 武夷山 王汉森 李毅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7: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