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xiaoyu092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nxiaoyu0928

博文

《图书情报工作》投稿心得小记

已有 15844 次阅读 2015-6-29 19:34 |个人分类:科研心得|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原文发表于武汉大学信管研究生网  http://simyjs.whu.edu.cn/detail.asp?newsid=7383 

论文地址《科研人员论文引用动机及相互影响关系研究》 

      几近波折,终于在前不久收到了编辑部的邮件,让我仔细校对文章清样。能感觉到《图书情报工作》编辑部老师们一丝不苟,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和职业品质,拙作能被该期刊录用是我的幸运和荣耀。 

      简单总结分析整个投稿过程,以便于自己以后少走一些弯路。
      论文最初的idea来源于研究生课程学习中自己的一些粗浅体会。我在学习《信息计量学》这门课的过程中发现,传统的引文分析是从第三人称视角去对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和内容分析。即从引文分析的视角来归纳科研人员的论文引用动机。而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作者基于何种动机来引用某篇文献还应该结合其自身的心理感受。即从第一人称视角考察引用动机。但是以往的调查问卷在调查作者引用动机时,缺乏对引文动机进行整合和归类。引文动机很多但有主次之分。如果将引用行为看作是科研人员的一种学术信息行为,那么可以考虑将引用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引用动机和外在引用动机,内在引用动机是作者内心主观感受存在的引用动机,而外在引用动机是受到某些外在条件刺激而产生的引用动机。不同类型的引用动机间会存在某种程度的影响关系。基于以上的思考,在相关的文献调研学习的基础上,我打算用行为研究的方法试图解决这些研究缺陷,即探索不同引用动机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关系。
      初始的研究开始于2014年10月份。我通过对问卷进行设计、修改和完善,渐渐加深了对引文动机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渐渐熟悉了行为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流程。中间的过程不再赘述。初稿完成于今年2月份,3月初将稿件投给了《图书情报工作》,结果5天之后就被拒掉。原因是该期刊“不接受假设验证式论文”,让我修改后重新提交。而其实,假设验证式的文章应该是管理学和心理学领域一种比较常规的写作格式。后来在跟编辑部老师们的讨论中彼此交换了意见,不过还是按照他们的要求对文章进行了修改,并于3月23日重新提交。文章经过了两次外审,时间历时近两个月,外审的意见不统一。有认为文章创新性不足,给出了拒稿意见;也有认为方法比较独特,可以修改后录用;还有认为从信息行为视角出发不是文章亮点建议删去。最后编辑部可能鉴于文章文献综述比较扎实,数据分析比较严谨,给出的意见是修改后再审,同时让我一一回复之前外审的意见。在对外审意见和编辑部复审意见仔细阅读和分析后,我认为一些意见十分中肯,也是文章的确存在的局限,对于这些意见都逐个采纳并作了修改;但是一些意见感觉外审人对研究方法还是不够熟悉,对信息行为研究不够了解,或对引文动机研究不太了解,所以我对一些没有采纳的意见作了详细的解释和补充。修改稿于5月25日重新提交,可能是修改得比较到位,对意见回复得比较详细,最后终审很快给了录用。
      总的来说,我觉得自己这篇文章并不是特别有创新性,但是在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方面作了很细致的工作,这在以往的相关研究中并不多见。我想这可能是编辑部最后决定录用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在修改过程中,回复外审意见很详细,态度端正,我想这也体现了一位科研工作者尊重同行评议的基本科研素质。稿件录用过程是曲折的,但结果总算令人满意。文章并不完美,但没有任何一篇文章是完美的,也正因为如此,科学才能不断进步,方兴未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99475-901468.html

上一篇:情报学的意义——生有涯,而信息无涯
下一篇:在新加坡读情报学博士项目的体会
收藏 IP: 59.172.176.*| 热度|

3 赵星 王启云 刘意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7: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