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gy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ongyao

博文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创新与变易之道

已有 3096 次阅读 2021-4-23 02:38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创新与变易之道

童调生

中国古代的创新思想源远流长,在3600年前,商朝刚建立,国君商汤为了吸取夏朝败亡的教训,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九个字作为座右铭,刻在澡盆上。时时提醒自己,弃旧图新,与时俱进,激励创新精神以保持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以后这句话被儒家的经典《大学》以汤之《盘铭》引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由此可见儒家对创新之道的重视,这种创新的意识为儒家教育所继承,成为其重要的教学思想之一。

儒家经典《周易系辞》曰“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其德日日增新,把更新、创新提升为一种优良的品德。并且提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成为改革、思变、自强不息的座右铭。任何事物的创新,都意味着该事物在创新过程中的变化,也就是周易所谓的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这个思想被后世传承并形成成语革故鼎新”。

周易之易一名而含三义,简易一也,不易二也,变易三也,这三种含义都是对易的发挥,而周易贯穿始终的实质内容就是变易。变易是宇宙万物永恒的运动本质:“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自天地开辟,寒暑迭来,日月更出,孚萌庶类,亭毒群品,新新不停,生生相续,莫非资变化之力,换代之功。然变化运行,在阴阳二气也,谓之为易,取变化之义。”

《诗经》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句话被以后的儒家经典多次引用,《孟子》引用曰“周虽旧帮,其命维新,文王之谓也,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国”;《大学》引用曰“周虽旧帮,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中国虽然是一个古老的国度,却肩负着改革创新的使命,由儒家经典引用其命维新可见作为孔子和孟子都极尽所能的大力推行创新思想,以保证国家的活力和强盛。

《易经》中“变易” 之道是国学中的辩证法,是中国古代创新文化的重要思想方法基础。

辩证法起源于人类对于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昼与夜,天与地,日与月,寒与暑,生与死,男与女,从这些自然现象对比中抽象出:上与下、左与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动与静,正与反,有与无,强与弱,阴与阳等对立关联的概念,并上升到哲学的思考。对立统一是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

在欧洲牛顿的自然哲学原理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都是关于动与静的力学定律,第三定律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学定律。都是自然现象力学中的关联对立的命题。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是质量和能量关联对立的命题。

中国古人从自然现象的思考中归纳出阴阳之道,阴阳的对立统一,互相转化成为中国古老的自然哲学中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并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中。

道德经:“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和无的辩证法。有生无,无生有,不断地有无相生是古老道家对宇宙和自然的哲学思考,“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无相生的辩证发展形成了创造学的哲学思想基础。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开宗明义:“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意味着宇宙中日月星辰万物形成之前一片混沌状态,经过演化,才“有”了日月星辰万物。

中国自古以来,学者们如天马行空,对宇宙演化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猜想,形成了很多学派理论,元素论、道论、汽论、太极论、神创论和象数论等,都认为宇宙是在不停地演化着的。其中也不乏与星云说接近的气化说。早在《淮南子•天文训》中就有一种思想,认为天地形成以前,是一团混沌状态的气体。 气有轻重,轻清者上升而为天,重浊者凝结而为地,天先成而地后定。天地的精气合而为阴阳,阳气积久生火,火的精气变成太阳。阴气积久生水,水的精气变成月亮。太阳和月亮过剩的精 气变成星星。屈原又提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阴阳和元气三者结合,本源何处、怎样演化?这是宇宙演化之问。在科学史上,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宇宙是一个大水晶球体,整体上是不变的。由于宗教的原因,宇宙不变论也是文艺复兴前西方学术界普遍的观点。直到18世纪康德才用星云说提出了宇宙的“何本何化”。

中国古代关于宇宙变化的学说是变易之道在自然哲学中的体现,这是中国古代自然哲学思考的一大特点,并且是人类对宇宙认识的一个重要突破和贡献。

“变易”之学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运用辩证、发展、理性等创新性思维去认识和改造世界。《道德经》的开篇之语“道可道,非常道”,意味着认识的过程永无止境, 第一个道是指世界的客观规律,世界的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知的,是谓“道可道”也;对于世界客观规律的认识而形成理,“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非常道,世界的客观规律以及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知所形成的理并非永恒不变,即真理的具有相对性。

“道可道,非常道”,认识过程永无止境,意味着创新也永无止境。而“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则意味着一种继承和创新的辩证关系,在创新中有所继承,在继承中有所创新。否则虽然创新者是“道之华”,如果在继承过程中没有新的发展创造,道之华也会由于因循守旧而失去华彩,而成为愚之始”。

关于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清朝纪昀以下棋执谱与医病开方为喻说:国弈不废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说明了在继承中有所创新、在创新中有所继承的辩证关系。

除了以上介绍的儒家和道家的变易创新之道外,在诸子百家中,各个学派都有各自的辩证创新哲学。墨家在科学技术和逻辑推理方面有所创造,兵家在战略战术方面有所建树,法家在社会制度和法律方面有所创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54114-1283293.html

上一篇:不要冤枉了孔子
下一篇:87岁高龄著新书《问道 文化新论》(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
收藏 IP: 119.129.225.*| 热度|

2 张晓良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6: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