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万水千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odeng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博文

远山呼唤(日志二十) 精选

已有 6475 次阅读 2020-10-9 22:29 |个人分类:考察随笔|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西藏, 江达, 金沙江, 溶洞, 化石

远山呼唤(日志二十)

早上醒来,一按开关,没有电。停电的事,现在即使是在偏远的地区开展野外工作也很少遇到,而这是在德格县城里。马上想到的就是很多野外要用的设备没有充满电,当然也包括手机。好在我们有准备,在行进途中可以在车上进行充电操作。我有头灯,照明没有问题,但有些事就为难了,比如要不要洗澡?会不会热水突然没了?电梯好像有应急电源,要到旅店顶楼早餐,还是不敢坐,慢慢爬上去吧。气喘吁吁到了餐厅,是累得需要多吃一个鸡蛋还是一个都吃不下了?

但我们不能因为停电耽误工作,大家克服困难,收拾好行李,按时出发。今天我们将跨过金沙江,在此次科考中首次进入西藏,前往江达县开展工作。天气很好,国庆中秋长假过后的道路也变得行云流水般畅通。

连接德格和江达的金沙江大桥过去称为岗托渡口,在大桥的西藏一侧建有十八军进藏纪念馆。1950年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扫清了进军西藏道路上的反动势力,在岗托胜利强渡金沙江,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西藏的土地上迎风飘扬。当年的岗托渡口是茶马古道连接内地和西藏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极其险要。为阻止解放军入藏,旧西藏噶夏政府负隅顽抗,在渡口边上修筑了三个军事碉堡。十八军将士胜利粉粹了敌人的图谋,并且以高度自信的气魄将这三个碉堡保留至今,向来往于此的人们讲述着进军西藏的光荣历史。

 

我们今天的任务是前往江达县德登乡核查朱日拉山俄哲巩裂隙型溶洞堆积,这是古脊椎所的前辈在1982年夏季发掘的。为了确定溶洞的精确位置,昨天我们已联系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的陈祖军研究员,他通过江达县文物部门向德登乡告知了我们今天的行程。

沿317国道一路西行后,我们在瓦拉寺向北转往德登乡方向。导航也有误导的时候,因为日新月异的发展有时候让系统来不及更新。导航说这段路程需要4个小时,当我们实际行驶时发现这是路面条件非常好的201省道,许多全国各地的大货车都在来往驰骋,两个小时就到达德登乡。

途中我们还在道路旁的溪边野餐,觉得选了一个不错的地方。果然,不止我们这样认为,下车后才发现秃鹫们也在溪流的两岸各开了一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也算是一例吧。其实倒是鸟儿们自己不太和谐,秃鹫之间争抢打斗,还有凶猛的大鵟和斯文的喜鹊想来分一杯羹,都被秃鹫赶跑了。

 IMG_7881.jpg

到达德登乡,白玛邓增书记和粟伟业乡长热情地迎接我们。我们讲解了今天的任务,并宣传了青藏科考的重要意义。午后粟乡长和神青龙村第一书记旦增洛追等一行陪同我们前往朱日拉山,核查俄哲巩溶洞。朱拉山在藏语里就是“龙的山”之意,是当地藏族乡亲根据对化石的理解而取的名字,就像周口店的龙骨山一样。从柏油路到石子路,从土路到草路,从摩托车路最后到没有路,越野车把我们送到朱日拉山下。剩下的就靠我们的双腿攀登,在海拔4000多米的石灰岩陡坡上,没有任何一个人退缩。最后胜利登上峰顶,形成于上三叠统波里拉组灰岩中的俄哲巩洞穴就在我们脚下。俄哲巩洞穴堆积中含有披毛犀、三门马、羚羊和鹿的化石,经与其他动物群的对比,显示其时代应为中更新世。

 

今天的考察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巨大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当年,古脊椎所的前辈们要到达德登化石地点,仅从四川前往江达县同普镇就花费了5天时间。我们今天两个小时就到德登乡的车程,当年走了整整一天。1982年是乡政府组织了十几匹的马队才完成俄哲巩洞的发掘,现在的越野车则让考察队员们节省了更多的体力。

 

感谢德登乡领导的热情挽留,我们还是继续赶路,傍晚抵达江达县城。不仅一路上饱览了雄奇险峻的高原风光,还在就要接近县城的地方看见了公路旁树林里的庞大猴群,感受了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的美妙场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43751-1253769.html

上一篇:远山呼唤(日志十九)
下一篇:远山呼唤(日志二十一)
收藏 IP: 36.162.147.*| 热度|

15 黄河宁 黄永义 张晓良 卢小康 冷成彪 刁承泰 李学友 张永刚 杜占池 冯大诚 杨卫东 李焰东 梁红斌 吴嗣泽 张淑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6: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