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进化与双重伦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mkxcyp

博文

生命伦理视阈下的疫情反思(五)2

已有 1522 次阅读 2021-2-8 18:31 |个人分类:生命伦理|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生命伦理视阈下的疫情反思(五)

5科技服务于人类,但其发展务必进退有序

与以往相比,科学技术,尤其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甚至已经到了失调失控的地步。除了为疾病的防控和提高农作物品质与产量的部分研究外,许多项目与人类的健康生存和生活需求已相去甚远,甚至已越过希望“健康长寿”和“丰衣足食”的目标,而变为奢求名利。研究者追求科学精神甚至客观真理的初衷日渐淡化,功利主义所造成的追逐名利让有些科学家走上了“浮夸与烦躁”的不归之路。

人类早已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技术是双刃剑,如核技术使我们能够驾驭并利用“清洁”核能,但其也可能伤害人类健康甚至毁灭整个地球;克隆技术使我们如上帝一般创造万物,但人类千百万年漫长的自然进化可能根本来不及对此有所适应;基因编辑可能使我们治疗以往无法治愈的顽症甚至剔除不喜欢的性状,但此举也随意搅动了生物亿万年进化的基因组秩序;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或可使我们期望“百病不侵”甚至幻想“长生不老”,但在抗生素及抗病毒类药物等医疗手段的长期选择作用下,病原物的抗性进化已远非“日新月异”所能描述,不为人知的新型耐药病原物不断出现。上述所有,均与我们对与人类极为密切相关的生命伦理秩序缺少基本的认知和理解有关。我们自以为人类文化,尤其是科学技术无所不能,即便是必须承受这柄双刃剑的伤害也在所不惜。岂不知,亿万年进化积淀而成的“生命伦理法则”不会对只有一万年左右历史的人类文化伦理有丝毫妥协。即便是人类也有侥幸成功,那也无非是自然进化时空中的沧海一粟。

以基因研究为例,碱基顺序及其空间关系决定了基因的基本功能,而基因是否表达更具有严格的时空秩序性。生命活动的秩序性源于遗传信息的结构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功能表达秩序性——遗传伦理秩序。在数十亿年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遗传物质的传递、变异及其表达已积淀出保守的秩序性。而现代生命科学,在极其有限的“进化时空”内,人为的改变遗传序列甚至创造新的生命体,此举,在创造出所谓有利于人类发展的基因成果时,难道不会因为一时疏忽,或无心之举,或自认为两害相权,甚至也不可能排除极少数恐怖分子恶意相向,从而发生令人束手无策的人间悲剧吗?

生命科学的有序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在自觉遵循生命伦理秩序的基础上,生命科学若是脱离了自然与生命伦理的约束和引导,如同悬崖不知勒马,终将悔之晚矣。这次疫情中,各种各样的关于冠状病毒人工来源的说法,虽然可能是无中生有,但生命科学发展至今,在理论和技术上一切皆有可能。这就更说明科学工作者主动自觉的接受生命伦理原则约束是何等的至关重要。即便此次疫情与人工制造无关,但防患于未然总是必不可少的。人类怎样去保障生物安全及其与之息息相关社会安全呢?对科学发展的时空规模与节奏进行有效调控,使之“进退有序”,不失为明智之举。否则,人类迟早会发生衰亡直至毁灭在自己编织的如日中天的科技天网中。正所谓: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长期以来,人类想到的只是对科学技术的享受,误认为这就是人类文明。然而,真正的人类文明不应只局限于人类,更不能只是所谓造福当代。真正的文明必须是建立在“自然伦理”基础上的“生态文明”,这也是中国政府近年来着重倡导的,也是全人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需要深刻反醒与反思的。

千百年来,人类在战胜重大疫情的道路上步步为营,在公共卫生环境、抗菌素及疫苗研制、诊断技术、医学生物工程等对抗疫情暴发的有效手段方面不断取得重大进展,但病原微生物并没有因为科学的进步而有所退缩,更不会自行绝迹。因此,我们不仅要吸取历史和当前的惨痛教训,更应该通过有效的方式与途经对后人进行系统的生命伦理教育[9],以避免重蹈覆辙。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程焉平. 生命伦理问题的起源与演变(当代生命伦理学争鸣与探讨)[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CHEN Yan-ping.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Bioethics[M]. Beijing: Central Compilation & Translation Press), 2010: 359-366.

[2] Alles DL, Stevenson JC. Teaching Human Evolution[J]. The American Biology Teacher, 2003, 65(5): 333-339.

[3] 李娟. 人类起源之迷[M]. 北京: 时事出版社(LI Juan. The mystery of human origins[M]. Beijing: Current Affairs Press), 2008: 118-119.

[4] 丹尼尔·利伯曼. 人体的故事--进化、健康与疾病[M]. 蔡晓锋译。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Daniel E. Lieberman. The Story of the Human Body: Evolution, Health, and Disease[M](Translated by: CAI Xiao-Feng). Zhejiang: Zhejia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17: 163-186.

[5]邓芳芳,贺竹梅. 遗传与进化视角下人类“失配现象”之辨析[J]. 医学与哲学(DENG Fang-fang, HE Zhu-mei. Analysis of human evolutionary mismat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etics and evolution[J]. Medicine and Philosophy), 2019, 40(15): 12-17.

[6] 马库斯·杜威尔. 生命伦理学: 方法、理论和领域[M]. 李建军, 袁明敏译.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Marcus Düwell. Bioethics: Methods, Theories, Domains[M]. Translated by: LI Jian-Jun and YUAN Ming-Min. Beijing: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 2017.

[7] 舒远招. 西方进化伦理学[M].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SHU Yuan-Zhao. Western Evolutionary Ethics[M]. Changsha: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Press)2006: 1-17.

[8] 尤瓦尔·赫拉利. 人类简史: 从动物到上帝[M]. 林俊宏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Harari YN. 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M]. Translated by: LIN Jun-Hong. Beijing: CITIC Press Group). 2014: 77-131.

[9] 贺竹梅,程焉平. 以自然之道蓄会通之识——论生命伦理教育的通识性[J]. 通识教育评论(HE Zhu-mei, CHEN Yan-ping.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eral education by natural way--on the general nature of bioethics education[J]. General Education Review). 2018, (total 5): 104-113.

(全文完))本文应约于2020年2月发表在《生命科学研究》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68955-1271309.html

上一篇:生命伦理视阈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反思(四)
下一篇:如何老去? ——遵循生命伦理,安享苦乐余生
收藏 IP: 103.57.1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6: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