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m939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sm9393

博文

议清华在线博士论文答辩

已有 2487 次阅读 2014-6-18 14:13 |个人分类:杂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议清华在线博士论文答辩
笔者看了这一报道好是好,压力不小。不久前北大张明霞写的博文,介绍她的博士生答辩,我看后有一些疑惑:1、一个老师带五个研究生,两个博士、三个硕士。负担很重,就是不教课压力不小。2、答辩时论文题目都不说,总是夸答辩精彩,其实看者不感到精彩。3、专家提问是学理还是学工。张明霞老师还认为问题提得好,其实这是明知故问没有水平,你连北大是学理科都不知道,还参加什么博士生论文答辩,应该针对论文中机理解释提出更深的思考,答辩委员会还能再请这样的专家吗?有什么办法,各个单位都请自己认识的专家、教授评议,那个老师愿意找专挑刺的专家、教授。再者有的专家、教授也要考虑自己学生答辩,得罪人多了有什么好处!4、除非超脱的专家、不是同学科的人士才会发问。总之在线答辩是一大进步,但不要求之过急,老师负担重,要减负。学生有个适应过程。

 

附件1

清华大学首次在线呈现博士论文答辩

 

 

6月初,一场“特殊”的博士论文答辩在清华大学逸夫技术科学楼的多媒体教室里进行。

除现场答辩师生和前来观摩的学生外,还有数位忙碌的工作人员。他们有的在教室前后架起摄像机,有的坐在操作台前调试设备。在这里,清华大学首次在线直播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全过程。1个多小时的直播中,清华校内有数百人次在线观看了答辩视频,并小范围尝试了线上与线下的互动。

别看互动规模不大,意义可不小。这不仅打破了以往慕课(大型开放式在线课程)只对教学过程进行线上呈现的传统,实现了评价与考核环节线上呈现零的突破,也对博士论文答辩的质量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当论文答辩在线直播成为常态后,师生将面对镜头,接受同行业、同领域专家与学者的检验。

有专家表示,这对于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方式的进步,会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

将学术考核暴露在公众视线,给学生和导师更大的压力和动力

想想看,如果你是一名即将参加论文答辩的博士研究生或者硕士研究生,不仅要接受答辩现场老师与同学的问询和“刁难”,还要通过网络接受国内其他高校甚至国外高校同行的注目,你会不会紧张?你会不会以更饱满的精力、更充分的准备、更踏实的研究来面对这次挑战?

如果你是一位导师,自己的学生即将参加直播答辩,你会不会在培养期间给予学生更多关注,提出更高要求,以保证他在答辩时不“丢人”、不“灌水”?

在答辩现场,记者发现,观众不算特别多。不同的答辩点中,多的有50人,少的也就五六个。但增设的摄像机,无疑将学术研究和学术考核公开在更多人视线中,压力毋庸置疑。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教授罗勇表示:“论文答辩直播确实给了我们一定的压力,答辩直播让学生更严谨地对待自己的研究。”罗勇的学生楼鹏康在答辩结束后,终于松了一口气:“准备答辩的过程中,我一直都很紧张,一再核实每个数据,一遍遍修改幻灯片。”参加答辩的化学系博士研究生吴宇恩则表示,因为镜头比较远,架在教室的最后,所以紧张感倒没那么强烈,自己最关注答辩问题本身,就害怕问题答不好。

答辩直播对于评委也是个挑战。“是有些紧张,”担任评委的罗勇坦言,“对于这几名要答辩学生的论文,我是看了又看,想了又想,就怕在答辩时给出的建议不客观。”

清华大学学位办副主任崔凯介绍,因为直播需要架设机器,答辩场地需要大一些。但今年视频直播答辩的现场,基本还按各个院系原来的答辩点布置。学校不去打扰、改变他们原来的答辩方式,减少因换场地给师生带来的心理上的不安和压力。

记者在现场观察发现,直播全过程中,没有喊停,没有重拍,没有“补”镜头,直播其实就是一场如实的记录。采访中,老师与学生们认为,直播带来的是对提升教学质量的倒逼,将会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校研究生的培养水平。

创造新知与传播新知相结合,答辩直播使慕课内涵更丰富

提及慕课,我们常常想到的是“翻转课堂”,想到的是教与学方式的改变。但能否将慕课引入评价与考核环节,目前还很少提及。清华大学的直播答辩,迈出了尝试的第一步。

答辩直播视频上线一周后,已经引起了几十位网友的讨论。网友“dabing2011”留言说:“老师的提问比较给力,各种影响因素都考虑到了,对答辩者是很高的要求了。”也有网友对这种答辩视频上慕课的形式给予了肯定,“挺好的,希望把不同学科的论文答辩过程摘取精粹进行展示。”网友“xiuxianzhe”留言说。也有网友对这种形式拍手称赞,“敢于公开答辩过程实属不易,这位博士个人能力也很突出,建议其他院系、高校也能尽早做到透明化答辩。” 还有网友就论文题目、论文内容和观点发表了见解,提出了专业建议,从现场到线上的学术问题讨论已初见端倪。

“论文答辩直播、互动的过程,就是知识传递、分享的过程。有时候,分享的过程或许比结果更重要。”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杨斌认为,慕课有3个关键因素,即不管何人、不管何时、不管何地,都能进行学习。“直播答辩就是通过普通在线视频工具,实现线上、线下自由的学术交流,进行知识的创造、传递与分享。”

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主任聂风华也指出,慕课作为一种基于网络的教学方式,具有趣味性、互动性、广泛性等特点,对于知识的学习和传播、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具有重要意义。博士论文答辩在线直播,是将“创造新知”与“传播新知”进行结合,特别是现场内外的“答”与“辩”,还可以成为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创造过程。

聂风华认为,随着全社会网络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和我国高校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各类学术资源基本具备了共享的条件,这次博士论文直播正是朝着这个方向进行的有益探索。

今年,清华大学只是在校内开展了直播答辩的尝试,未来答辩直播或将面向校外广大受众。据了解,答辩直播将会在更多地区、更多学校进行,当研究生参与直播答辩形成一定规模后,积累的数据库将对学术研究起到重要参考作用,“可能10年、20年以后,我们会有成千上万份答辩直播的数据,这将是一笔很重要的财富。”罗勇说。

更强的互动性也是答辩直播需要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据介绍,随着和慕课平台的合作,在线实时评论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网友们做出的不同类型的评价,可以被最大化地整合,从而推动科学研究迈向新的层次。随着直播技术的进步,答辩的方式也将会进一步优化。“希望未来的答辩能够实现远程互动,而不只是单纯的网络直播。未来的答辩,老师们或许在不同的现场,一个在中国,一个在美国,一个在印度……”杨斌说。(原标题:《清华首次在线呈现博士研究生学术评价与考核全过程 论文答辩 开启直播模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39385-804411.html

上一篇:现代电子技术引发科普作品的创新
下一篇:科研选题从那里来?
收藏 IP: 114.248.11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22: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