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edhw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fedhw 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

博文

备而不用与用而无备

已有 2967 次阅读 2020-6-27 09:5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密度, 供应, 浪费, 需求

对于消防设施的配备,有一条具体要求或建议: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过去的药铺门口也会悬挂一副意思相近的对联:但求世间人无病,何惜架上药生尘。

道理很浅显,一般人都能理解,可现实生活中遇到火灾时,仍然会经常发现等到需要“用”时,竟然无“备”,或所“备”数量不足,以至于现场虽有很多人,却往往只能驻足围观,束手无策,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火灾现场.jpg

首先,火灾是一种极小概率事件,实际发生在每个人身边的火灾,可能是二三十年一遇,甚至是五十年一遇,只要不起火,所有的现场消防设施均表现为无“用”。所以,尽管众人对火灾的危害性已有一定认识,但是,由于发生概率实在太低,所以从主观意愿上难以真正重视和在意。

除去主观意识,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成本,需要保护的区域面积太大,导致覆盖密度根本无法满足:以火灾报警器为例,从个体的角度看,在自己的住宅里安装三五只报警器并不算难事,那么接下来,一栋建筑(包括公共区域)该装多少只?一个小区需要多少,一座城市又需要安装多少...这明显是一个无比庞大的数量,从成本角度看难以承受,灭火剂及相关设施同样如此。如果不能满足全覆盖(或接近全覆盖,哪怕只满足八成的比例),尽量深入到存在火灾风险的每一个角落,那么谁又能预知下一起火灾会在哪里出现?

                       屋顶.jpg

其次,就算东西已经备下,能不能用得好,又是个大问题,当事人使用不熟练,灭火剂供应跟不上,仓促之下,整个灭火剂物流体系无法快速运转起来,都会导致看似有“备”,实则“用”不上,这样的情形在现实中也较为常见。出于成本等因素的限制,导致灭火行动实际上变成了碰运气:恰好遇见“有”的时候就“用”,没“有”的时候就只能“等”或去别处“找”,从而丧失了技术发挥所应有的确定性。从另一角度来看,同样是因为火灾的小概率,五年十年过后,大部分的储“备”都会趋于报废,要说一点都不可惜,并不现实。显而易见,对绝大部分用户而言,“备”得越多,有可能浪费越大,伴随着数量的增加,还要消耗大量的精力去维护,这也是个问题。

  具体到每一家用户,对于各种类型的消防设施,长时间都表现为零需求,只有到了某一个特定时刻,才会一下子“爆发”为强需求,多多益善,这便形成一个巨大的矛盾:多备,有可能不划算;不备或少备,关键时又不够用。由于成本、使用、寿命及安全性等一系列问题卡在那里,解决起来的确不容易:单个成本每增加一分,一旦扩展开来,整体就会变得实际无法承受。假如“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正因为“不知道”,这事儿就变得很棘手。

  消防设施器具的技术性能优劣暂且不论,当常“备”这一首要基本问题尚未真正解决,自然也就没有了后续。

                                 常无病.jpeg      常无病.jpeg          

     蝈蝈创新随笔:现实逻辑的对错,依赖于数量关系

   蝈蝈创新随笔:这样的技术,为什么能领先世界

   自动及半自动灭火袋:消防设施的少与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50551-1239525.html

上一篇:由外卖小哥联想到社会应急
下一篇:火灾预防的误区
收藏 IP: 180.91.11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0: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