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余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ongzy 揭开意识活动的神秘面纱

博文

新宿命论:跨越社会阶层的定数

已有 4934 次阅读 2017-7-28 21:5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关于社会阶层的流动和跨越,印度电影《流浪者》有个很有名的观点:“法官的儿子是法官,贼的儿子永远是贼”。社会低层群体面对生活的艰辛和阶层跨越的无奈,许多人梦想一夜暴富,或一举成名。他们更愿意听灰姑娘成为白雪公主的童话故事。现实社会中,大量的父母将自己实现不了的愿望转移到子女身上。名类补习班、培训班、奥数班遍地开花,家教成了当下社会的一大景观。更有少数父母违背教育规律让学前幼童背记一大堆诗词文章,学一些超越年龄要求的数学计算,期望一夜之间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神童。学校叛离了教育的初衷,让小学生背负起一个沉重的大书包,却让大学生痴迷于手游。在大脑活动机制的科学范式中,智能的提升有其自身规律。大才的潜质形成于三岁之前,命运的定数早在七岁之前已经埋下;成败得失由生活圈的内涵价值决定。这是大数据意义上跨越社会阶层的新宿命论: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不努力一定会坠落!

    一、大才的潜质形成于三岁之前

    “三岁看到大,七岁看到老”自古以来就被广泛认同,但从未有人探寻其背后的潜在规律。生命从单细胞到复杂细胞、从底级生命到人类智慧的进化中,有一条进化主线必须引起重视--这就是神经元模块化功能和同类神经元集群进化原理

   神经元脑化集中是低级生命向高级生命进化的分界线(智能进化的第一层次)。

   神经元模块化功能分工的进化程度决定着普通动物与智能动物的种类差别(智能进化的第二层次)。

   神经元模块化功能分工的开发利用程度决定同类生命在族群内部的等级地位(智能进化的第三层次)。

   在生命进化的三个层次特征中,低级生命永远不可能跨越到上一级层次的生命智能。这是一个由漫长进化历史形成的等级差别。在智能进化第二层次中,许多低智能动物,由于端脑记忆神经元模块进化程度欠缺,记忆信息无法长久保存或储存时间不足。某些鱼类只有几秒钟的记忆功能;家猪等低智能动物对于生命经历中许多危险情境无法形成记忆,或者记忆储存时间很短。“重蹈覆辙”的错误很容易在强食弱肉的竞争中被淘汰。进化到了第三层次的生命,虽然具备了高智能的潜质,如果出现大脑发育差错或后天智能开发不足,其智能就会坠落到下一个生命层次水平。比如,先天大脑发育不全的脑残者或缺失正常教育的“类猪孩”,都是人类智能降低到不及动物智能的最好注释。被人类驯化后的第二代狮、虎、狼等动物甚至连狗、羊等小动物都不敢攻击,更谈不上回归自然界生存。人类中的双胞胎个体,如果分别由经济条件和知识层次差异极大的两个不同家庭抚养教育,同样会出现智能上的巨大差异。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所有处在智能第三层次的生命,其智能水平的高低都可从端脑的记忆信息储存模式中找到答案。
    如果将人类的端脑视为计算机的硬盘,那么,这个“硬盘”从生命出生那一刻起就开始储存信息。家庭成员的声音、气味、食物的获取、周边的环境动态、以及自身肢体活动状态等所有信息均被端脑中的神经元储存下来--称之为记忆(储存信息的神经元可称为记忆神经元。颅内还有承担其他功能的神经元,如丘脑和脑干网状结构的神经元模块承担感知功能,大量神经核承担信息转换功能)。储存信息是记忆神经元功能分工形成的进化属性。比如,婴幼儿的语音信息储存,无论周围的声音是英语、汉语,抑或是方言口音,婴儿的记忆神经元都会依照声音频率组合的不同,以神经元树突固有频率的可塑变形方式予以原样保存。第一次储存的声音并无任何指向意义,更无任何理解的必要。但是,当父母亲后一次以同样的声波与婴儿交流时,这些“没有含义”的记忆信息与外部特定指向的行为形成了对应关系。每个婴儿的姓名代号就是父母亲以这样重复呼叫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事实上,所有语言都是以这种方式逐步被婴幼儿理解、被分辨出各自代表的含义,进一步发展出主动表达。

   由于三岁之前神经元鲜嫩可塑极易变形,所以,婴儿长到3、5个月时,对于简单的语言,基本就能听懂并理解;两岁之前会按父母的语言风格学会说话。从语音储存的“听”到口腔发音的“说”,端脑不再属于简单的“硬盘”,记忆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关联建立起记忆神经网络。“无意义”的记忆片断(可称之为“信息元”),被关联成有指向含义的大脑记忆事件。

    与声音信息储存原理一样,婴幼儿对视、嗅、味、触的初始“记忆片断”也不需要理解其含义。每一个“记忆片断”只不过是一组信号频率的组合。在微观层面,一个神经元可以由多至上万个突触予以关联。同一个神经元在不同的记忆神经网络中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如果将婴儿未来可能达到的智商视为一幢美丽的大厦,则建造智商大厦所需的砖块等各类建筑材料就是婴儿早期的“记忆片断”。早期储存的“记忆片断”种类越富足,未来搭建的智商大厦就会越容易,而且越漂亮。从大数据的角度去评估,你一定会发现不同家庭背景下养育出来的孩子,各自的理解能力和智商水平早在幼儿园或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时就已经拉开了差距。

    三岁之前是奠定未来智能发展的重要时段。家庭应努力确保“空白”的大脑能获得适时的开发。“浸、染、薰、导”四个汉字的内涵或许能概括教育的过程:精心的养护、温馨的沟通、爱心的触摸、快乐的歌谣、开心的游戏、与现实世界的近距离接触和体验,尤其要为婴幼儿提供足够自由发挥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凡此种种都能成为记忆神经元塑变后的信息内涵。错过神经元稚嫩期教育的“狼孩”、“猪孩”是个特例,成为圣人、伟人级的大才同样也是特例。三岁之前的精心养护不一定能成为大才,但是,错过三岁前的“教育”,一定不可能成为大才。因此,我们只能确定大才的潜质形成于三岁之前。

    二、命运的定数早在七岁之前就已埋下

    与三岁之前的记忆储存方式不同,三岁之后的端脑记忆功能模块不再储存简单无意义的“信息片断”。婴幼儿在与大人的交流沟通和游戏活动中,端脑记忆储存模块会将同一情景下发生的视闻嗅味触的外部信息作为一个完整的事件,通过突触关联储存为一个跨越不同脑区的记忆神经网络。新的记忆事件会以三岁之前积累的原有“信息元”为基础,将各脑区对应的“信息元”进行突触关联。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关联是短期记忆形成的核心机制。突触松脱短期记忆自然遗忘。但是,三岁之前储存的“信息元”不会丢失。如果同一记忆事件重复储存,突触关联变得稳固,突触关联的神经网络就成了长期记忆比如,端脑记忆神经模块会根据红苹果和青苹果的口味不同储存成两个有差异的记忆事件。酸甜的口腔神经活动信息和红色饱满的记忆构成一个记忆事件,苦涩的口腔神经活动和青瘦的形状信息组成另一记忆事件。在这样的两个记忆神经网络中,各自都包含自身肌体神经的活动信息。小时候吃过的食物总是伴随其一生喜好,不同地域形成的口味倾向总是具有一致性。凡此种种,都是肌体神经的活动信息附加在相应的记忆事件中,可称为记忆属性。最为典型的属性附加是恐惧记忆事件。如果婴幼儿时期突然受到某种事物的惊吓,端脑记忆神经网络会将全身肌体紧张的活动信息关联到该惊吓事件中,促使突触关联终身无法松脱。严重时会造成终身残疾。事实上,大部分记忆事件都带有肌体某一部分的活动属性。突触关联的属性内容不同,记忆事件发放信息进驱的组织器官的表征方式也不同。生命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均来自于以往记忆事件的属性驱动。如果小时候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成长,大部分记忆事件的属性都是开心快乐的神经活动信息。反之,如果小时候在苦难的环境中成长,则大部分记忆事件的属性都关联着抑郁、苦难的活动神经信息。城市孩子与贫困地区孩子面容上的表情差异,最能说明记忆事件属性具有的力量。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品行是家风家教的翻版。家庭成员的每一个行为动作、处事态度、道德品质、个性特点、内涵修养等所有活动信息,对于婴幼儿都是全新的记忆事件。所有的记忆事件中都会附加上家庭的风格特征和婴幼儿自身的活动属性。父母亲爱好读书,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也学着读书;父母亲整天吃喝玩乐抽烟酗酒,孩子自然也会跟着学样。文化基因很抽象,却是实实在在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七岁之前,既是培养孩子情绪、性格和个性特征倾向的关键时期,也是孩子能否建立起自信、好学、认真、诚信、坚毅、勇敢等附加属性的重要时段。所有这些附加着特征属性的记忆信息几乎是一个人终身不变的行为模式。每个人的命运几乎都在七岁之前已经埋下。
   三、成败得失由生活圈的内涵价值决定

   虽然记忆神经网络构建起来的信息库具有个性化的特征,但是,海量的记忆信息并非任意发放。与计算机查找数据不同,大脑储存的海量记忆信息以两种方式发放:第一种方式是记忆的随机发放。端脑中记忆储存的时间跨度越短,记忆神经网络越容易随机发放。处于活跃状态的记忆神经网络是心理学家称之为短期记忆或工作记忆的重要机制。这种机制会随着生理年龄的老化而降低功能。所以,孩子的短期记忆特别好,老年人短期记忆逐步退化。这是生命细胞的自然规律,无需解释理由。第二种方式是共振机制,心理学家称为条件反射。当外部信息(信号的频率组合)与记忆储存信息内容类同时,无论是早期记忆,还是短期储存的信息。记忆神经网络都会以对应的谐振方式予以的发放。生活圈就是记忆神经网络最容易被激活的那部分信息内容。一个人即使储存了非常智慧的记忆信息,如果周围生活圈的信息总是不断诱发着端脑中那些次级质量的记忆,则多次被诱发记忆事件就会成为活跃信息。热点记忆事件越活跃,其他记忆事件越容易被抑制。人们常说冲动是魔鬼是相同原理,抑制使大脑形成短时期弱智。非法传销组织的“洗脑术”就是将记忆神经的“活跃”与“抑制”发挥到极致典型案例。因此,我们应经常提醒自己不要与“垃圾人”交往,不要接近“负能量”的人。每个人的成败得失很大程度上由生活圈的内涵价值决定

   四、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会坠落

    每年的高考季都会有人提出阶层跨越和寒门能否出贵子等相关话题。事实上,只要这个地球上还有国家存在,人类竞争的最终手段--战争就不会消失。民族内部的温和竞争有利民族整体智慧的提升和进化,也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抛弃温和的内部竞争,一定会被残酷的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打败。因此,不要抱怨阶层跨越不易。不管孩子出身于“寒门”还是“富门”,如果违反新宿命论规律,最终都是“败子”!这就是新宿命论的社会阶层跨越定数!

(文中插图来自互联网下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参考文献:

  [1] 钟振余. 意识的物理学原理和记忆的生物学机制[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15(1):118-124.
  [2] 钟振余.记忆信息与大脑神经元固有频率的关联性[J]. 宁波大学学报(教科版),2016(1):6-10.
 [3] 钟振余.神经元集群功能:意识形成的新解释[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5):102-107.
 [4] 克里斯托夫?科赫. 意识探秘 --意识的神经生物学研究[M]. 顾凡及, 侯晓迪, 译.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5] 迪克·斯瓦伯著. 我即我脑[M]. 王奕瑶,陈琰景,包爱民, 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6] 徐耀忠. 脑科学[M]. 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8.
 [7] 阮迪云. 神经生物学[M].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24380-1068520.html

上一篇:生命形成智慧的自然规律
下一篇:如何开发大脑潜能?
收藏 IP: 115.214.13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7: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