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池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arryking 知识,在于谦虚的向别人学习; 智慧,产生于充满知识的自我思索

博文

Chomsky的讲座散记

已有 5274 次阅读 2010-8-13 22:54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流水帐, Chomsky讲座

    今年运气比较好,刚过北京就遇到Noam Chomsky访华,大陆这一站就到了北大。从本科时候上《编译原理》到后来学《计算理论》,几乎都要讲到Chomsky范式规整的上下文无关文法。一听到Chomsky要来做个演讲,那是一点都没犹豫的跑去订了票....后来进场后发现座位非常靠前,果然下手比较快。
    本来觉得Chomsky虽然挺厉害,但由于国内毕竟了解的人不多,应该没太多人去吧。13:00开始凭邀请函拿票,结果吃了午饭还差10分钟时排队的人已经成了一条长龙,目测有300人上下。随便前后聊了下,有人大的、北语的、还有专门从南开、中南大学跑来的..-_-!真没想到有这么火。呃,传说中从上世纪初到现在,这位是访华的最牛的三大牛之一了(另外两位牛分别是:罗素,和美国教育学家杜威)
    晚上整个活动正式开始,先是举行了为Chomsky颁发了荣誉博士学位仪式,之后就是他的演讲。之前倒是知道演讲的题目是“Contours of world order: Continuities and Changes”一个比较政治的话题,但还是希望能听到一些给人些思维火花的东西(外加纯属膜拜..)。
    老乔一开讲,我知道没戏了:今天肯定是主要讨论公众政治的东西。果然,首先讲了他对当前世界里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的看法:环境和核问题,前者讲了从墨西哥原油到温室气体排放....后面主要针对伊朗核问题,以及伊朗周围阿拉伯国家、以色列、美国之间的关系..
    呃,后来还讲到了冷战后美国军事力量的发展以及世界秩序维护相关的东西..bla bla bla(说实话,这块有点昏昏欲睡,因为确实不感兴趣.)
    1个多小时下来,乔的主要演讲完了。不过话说回来,虽然今天讲得完全是我不感兴趣的,但是80%的东西基本还是听到了,感觉乔的思路非常清楚,这点很佩服一个82岁高龄的老人。我听都有点累,别人还是站着说完自己的观点...
    接下来就是答问环节,本来以为是提问回来,还准备了站起来发个问。结果发现是写纸条提问,..没带纸笔,自己就忍了。个人觉得,今天听这场演讲,最有意思的就是这个答问环节了,下面的人还真能问,问题确实都挺好的:“乔教授,请你评价下当前中国高考一次定终身”;“乔教授,请你评价下现在啥都有中国特色的情况,比如连学术都是中国特色”;...这顺带还学到一个词:原来“中国特色”是Chinese model.
    印象最深问题“乔教授,你今天的演讲议题是Contours of the world order,那么你用一个简单的词评价下你的Contour呢?”这个问题乔用了unchangeable,意思是他虽然研究的东西都在变,但自己是一直不变的在追求自己的理想;这感觉说得非常真诚,要做到却非常的难。
    最搞笑的问题“乔教授,您可以分享下您在Central High School in Philadelphia念高中时的真实感觉吗”这两个问题问得乔老是做了个鬼脸:“Do you really wanna the truth?,__真实的情况是我很讨厌那所高中,学生一去完全没有自己发挥的空间,一天到晚应试的学习,复习考试...呵呵, 乔老还蛮有童趣的。
    总结一下:今天去听Chomsky的讲座,没听到太多能让自己思维可以有火花的东西。不过总的来说,去膜拜下当代的大师还是应该的。还有就是,我觉得主办方的有个目的达到了:“希望Chomsky演讲这种活动能为广大不同领域的学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Chomsky横跨了语言学、心理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今天去的时候顺道和周围的人聊的时候发现:有来自各学校不同领域(语言哲学、语言学、公共政治、计算机...)的学生、老师。感觉跨领域交流这个目的确实达到了。

最后顺带上传张手机拍的相片,左边坐着那位就是乔大师..(呃,主办方开始说不让带相机,我就没背机器。结果去了后发现大家都在拍照....早知道还是带个相机,凑合着看看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5847-352766.html

上一篇:角色转变,新手上路了
下一篇:原来成功和失败,有时候只在一线之间
收藏 IP: .*| 热度|

4 曹聪 黄富强 刘钢 唐常杰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2: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