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oumo01

博文

创造一所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大学【实践篇】 精选

已有 4772 次阅读 2012-2-8 21:5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学, 教育, 开放

    教育问题可以讨论一百年!所有的讨论加起来,也比不上一次大胆的尝试。这里是我设计的开放大学的实现方式,并不很完善,很多地方,很多细节需要大家共同的讨论。我想把它做出来,这需要大家的帮助。我相信,对任何不满最好的表达就是亲自去解决它。如果你不想继续让更多人承受学非所愿的痛苦,如果你不想因为遇到一个不太好的老师,就毁掉自己对一门课程的理解,如果你不想20几年后,当我们的下一代读大学的时候,还要去美国欧洲,最好的办法,就是大家一块去改变它!

1 网络和功能设计 

   这是要完成这个开放学习环境,所需要的设计的网络。基本思路是,通过一个SNS型的网络连接各种学习者和辅导者,使学习者可以相互了解,并且可以灵活的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学习管理系统支持学习共同体的学习,包括学习计划设计,资料分享,讨论,作业提交,笔记分享等等功能,并且可以依据发展需要,逐步的增添对各种教育技术的支持。通过一个课程管理系统,可以让辅导者自由创建各种课程。也可以由一个学习共同体通过开放课程和自己设计的学习过程进行学习。类似于豆瓣使用书籍来发掘可能的共同兴趣,这个网络以课程作为核心,发掘学习者之间的联系。通过一个社区功能,设计各种文化活动,保持学习的生机。 

   需要一个SNS型的网络,作用: 
   
    连接学习者和辅导者。
    学习者可以通过这个网络找到和自己学习倾向相同的其他学习者 
    学习者可以通过SNS网络找到自己学习领域的特长人员,并有机会请教他们 
    学习者可以通过这个SNS网络组建各种学习共同体 
    辅导者可以通过这个SNS网络发布自己设计的课程,并让有这种学习倾向的人知道 

   需要一个课程管理系统和学习管理系统,作用: 
 
   让教师可以通过课程管理系统支持学习共同体的学习,包括阶段辅导,作业指导,讨论,问题解答。 
   让学习共同体可以通过学习管理系统方便的讨论,分享资料,上传作业,小组合作。 
   让学习者可以通过学习管理系统,管理自己的笔记,查看自己的学习历程,发布自己的笔记 

   需要一个针对各种文化活动的学习活动的社区功能,包括: 

   各种阅读型杂志,比如对某个经典人物和学说的简介 
   各种实际活动,比如在学习中某个小组的实践活动的展示 
   一些长期的讨论和沙龙项目,专门讨论某个问题或某个主题 
   一些参与性较强的视频征集,GEEK活动 

   这方面还希望能请教在SNS网络和LMS方面有经验的人士。 

 2 对课程的分类和层次的设计 

   因不同的学习需要,课程可以分成很多方面,很多领域,很多层次。这样需要一个合理的分类系统,能帮助学习者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习需要。比如,通识类的课程,可以分为启蒙性质的观念课程,普及性的通识课程,以及专业类的基础课程,专业类的高级课程等等。一个好的分类系统,能说明课程的不同层次,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联系和依赖。这样能帮助学习者了解自己目前在学习的那一个阶段,以及应该怎么进一步安排自己的学习。 

   需要做的工作: 

   需要依据新的观念,设计新的课程层次 
   需要就某一课程的学习,搜集各种相关的资料,不只是开放课程,还有相关资料 
   需要一个职业百科的维基,介绍各种职业特点,所需要的技能。 

   这样的工作需要有教育专业背景的人材来帮助完成。希望一些有资深教育经验的前辈给予指导。 

   3 管理工作和宣传工作 

    这样大的一个项目,自然需要管理方面的人才来统筹规划。因为这样一个开放学习环境,需要很多各种方面的资源和支持,因而需要一个公共关系团队来专门的宣传和联系。 

    具体工作: 

    整个项目的统筹和规划,各种资源的管理 
    在各个大学对教育理念的宣传 
    各种潜在的教育资源的搜集 
    联系互惠性质的各种可能合作 

    除此以外,还需要法律相关的人士指导设计明确的版权策略。 

    希望有管理才能和的人士,能加入到这个进程中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6703-535481.html

上一篇:创造一个开放大学【理念篇】
下一篇:创造一所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大学【需要您的帮助!】
收藏 IP: 115.155.105.*| 热度|

7 刘洋 罗汉江 刘广明 孔梅 吕乃基 朱艳芳 jiangnanren

发表评论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0: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