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记忆中舌尖上的中国年

已有 3303 次阅读 2018-2-11 10:09 |个人分类:闲情偶寄|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中国年, 美食

   春节的脚步愈来愈近了。所在城市似乎在努力营造“中国年”气氛,张灯结彩,除此之外,人们也不需要备年货,也没有啥民俗活动(倒是博物馆、美术馆会搞一些主题展览,通过展示年画、特色民俗活动等回忆日渐遥远的“中国年”)。人们感慨,过年愈来愈没有年味了。不由得回忆起故乡那舌尖上的中国年。

   我的故乡湖坪村是位于江西省中部腹地的小山村,但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沉淀。湖坪村是江西省最大王姓古村,至今为止湖坪村多处保留了许多明清古建筑群。而且,我家厨房在清代建筑,睡觉的地方在临近的另一幢明代建筑。我回忆的时间为1990年前后。

   记忆中的中国年,其中一大主题是忙吃的,围绕过年,年前年后,忙好长一段时间。

   腊月里,几乎家家户户会做霉豆腐(又叫红豆腐),一种有地方特色的腐乳。自家的豆子自家磨好自家做“黄豆腐”自家制作,一做做好几大罐,可以吃好长时间。这道菜也算是春节期间的辅菜。家家户户会做的还有霉鱼(又叫红鱼),将大花鲢或大草鱼腌制好蘸辣椒用陶罐储藏,过年的时候会拿出来煎熟或蒸熟上桌。霉鱼之外,还可以霉鸡、霉鸭等。腌制再晒干的有一大系列,包括腊肉、香肠、腊鸡、腊鸭、腊猪口头、腊猪肝、腊猪心、腊猪腰子、腊猪耳朵等等。临近年底,家家会炒制各种年货。最常见的有薯片、花生、黄豆等。需要用到河沙,炒熟之后筛好去沙。此外,许多人家会自制水酒,糯米蒸熟冷却后混入酒曲发酵,充分发酵后,混入一定比例的水装入酒瓮,用稻草将酒瓮围紧混入谷壳点火煮熟,煮熟后将酒瓮放阴凉处,要喝时或舀或筛一壶出来,温一温。有些人家会打麻糍,糯米蒸熟后,三五青壮年一起在石臼里捣烂。一部分直接弄成小团,蘸点薯片粉,很美味;另一部分平摊开冷却分成若干块存放,需要时再煎熟,蘸点白糖。有些人家会做麻糖,主要原料为大米制作的爆米花与红薯熬制的糖稀,混合冷却切片而成。

   大年三十那一天,格外忙碌。从早忙到晚,大部分时间是在弄吃的。煮一大锅肉,里边有提前腌制过的肉、新宰杀的年鸡等一块煮,这一步算粗加工。这一锅中,要切一块肉方出来贴上红纸插上一双快治、煮熟的年鸡贴上红纸做供品(中午的时候家族成员有个祭祀仪式,给列祖列宗上供,供品还有一系列,比如煮熟的加了黄豆的大米饭,煮熟后手撕成长条的春不老青菜等,祭祀结束之后年鸡再加工成各种美味,分而食之。那一天的菜,样数多,且多有寓意。比如煮熟后手撕成长条的春不老青菜叫长菜,寓意大致为生命长青,可以凉拌吃,也可以再开锅加工一下;芋头、鱼均表示年年有余。笋干切成小薄片再加工、春笋炒肉等算是地方特色美食。藏辣椒(秋天腌制储藏的红辣椒或青辣椒)可以与许多种菜一块炒,成为地方特色的美味,比如藏辣椒炒肥肠、藏辣椒炒白菜茎等。

   大年初一,我们家是吃素的。那一天,不用荤油,荤菜全部收好。素食也可以弄出一大桌,包括前边说的长菜、芋头、笋,还可以有圆萝卜、自制的黄豆腐、香菇、木耳、莲藕、茨菇、菠菜等等。大年初二,吃过早饭,就开始拜年。我基本年年是我们家的“特派员”,去给外公外婆、舅舅舅妈等拜年,要带拜年果子、烟、酒。我有7个舅舅(外公有4个儿子,外公的弟弟有3个儿子),他们家住距离我家十华里地的罗陂乡罗田村(刘姓聚居的比较大的村庄),每一年基本上每家至少吃一餐饭,这一餐饭同时招待好些亲戚,且有约定俗成的标准,比如要求一桌(八仙桌)最少得有12个菜,还有时得同时备好几桌菜。故乡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民俗,就是拜年时需要“煮汤”招待客人,“煮汤”的原料为红薯粉丝和鸡蛋(早起要求放4个,后来改放两个),情谊要到位,人家煮来了要吃,但不能全吃光,鸡蛋最好吃一个(其它的可以“循环利用”),印象中,我最多的一天吃过7个鸡蛋!各家煮的汤各有各的味道,各家各有用心。各家准备一大桌菜更是提前准备,精心谋划,会推出主打菜、特色菜。比如我大舅擅长捉泥鳅,过年的时候上道泥鳅;二舅有路子弄来野味,比如野兔……

   我作为游子,自1995年上大学之后,离家两千里之外,回家的次数很少,在家过年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舌尖上的中国年似乎已成了遥远的回忆,甜蜜而温馨,若隐若现,相依相随。




瑞庭先生祠


故居

延伸阅读:

家在湖坪村专题博文辑.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767096.html

我生在湖坪村,长在湖坪村。如今虽身为游子,但心系湖坪村。自2005年开始笔者开始写博客至今,发布过数十篇关于家乡和家谱的博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099399.html

上一篇:您的科研会休息吗?
下一篇:《快乐的软图书馆学》选播开播了
收藏 IP: 117.92.9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0: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