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科学争论:大地震在满月时多发的说法缺乏证据?

已有 2059 次阅读 2018-1-18 14:50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月亮赤纬角变化周期, 科学争论, 潮汐激发地震, 满月新月

 科学争论:大地震在满月时多发的说法缺乏证据?

                             杨学祥,杨冬红

 

关键提示:人们习惯把一切灾难和不幸归咎于满月,显然这是不科学的,但地质学家最近证明,满月和新月会增加大地震发生的可能性。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专家井出哲及其地球科学系同事对最近20年发生的大地震(震级超过5.5级),包括2004年苏门答腊大地震、2010年智利大地震,以及2011年日本海啸发生之前两周的月相和相关潮汐力量进行研究。

他们发现,与月相有关的潮汐规模与大地震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关联,而震级低于5.5级的地震与潮汐之间则不存在这种关联性。这个研究成果刊登在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月刊上。他们发现上述三次大地震发生时,正是涨潮波浪最大之时,同时与小地震相比,大地震发生的比例随着潮汐力量的增加而增加。

科学领域从来就不是一言堂。

美国科研人员一项统计分析表明,大地震的发生与月相和特定日期有关的传言缺乏科学依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的苏珊·霍夫评估了17世纪以来发生的204次震级8级及以上的大地震,将其与月相和日期进行对比。霍夫说,研究发现没有证据表明大地震的发生受地球同月亮或太阳的相对位置影响。虽然有观测者认为大地震与特定的月相有关联,但这种模式与“数据完全随机得到的结果没有差别”。

我们的研究表明,过去,人们仅仅把日月大潮时(满月和新月)发生的地震火山活动看成是潮汐激发的结果,因而,强潮汐与地震火山活动的对应关系并不明显。如果考虑朔、望、上弦、下弦、月亮近地潮、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和最小值七个天文要素,强潮汐与地震火山活动的对应关系就非常明显了。

全球地震的9年和19周期得到最新数据的证实,这两个周期就是月亮赤纬角18.6年周期及其半周期。这一因素导致满月和新月对地震影响统计结果不准确性,争论也在所难免。

 

相关报道

 

哪些原因会造成地震发生?有些令人意想不到

20180118 10: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18据台湾东森新闻网站报道,17日下午,在台北北投发生里氏5.7级地震。这起地震是从1977年观测以来,北投区发生规模最大的地震。因最近七星山冒出白烟,许多人怀疑是否为大屯火山的喷发前兆,台北又发生规模罕见的地震,更加令人担忧。

  其实地震有很多原因,其中有些原因则令人意想不到。比如:

 

  盖水库

 

当水库建在没有断层带经过的地区,由于水库蓄水改变原来的地应力分布,造成局部的地震。由于水库的水体相较于固体的土石,其重量施加于地壳的压力较为平均,长久来看,水库会平均地壳上的压力,减少因为压力不均所造成的地震。若水库盖在有断层带经过的地区,则有可能诱发地震。

 

  满月

 

2016年东京大学地震研究团队研究满月、新月与地震的关系,统计显示,满月、新月除了会引发涨潮现象,还发现大多数的大地震发生在高潮汐。过去20年来,128.2级以上地震中,有10次发生在海水高潮前后,即月球引力较强的时候。

 

暴雨

 

新西兰奥塔哥大学、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及德国科学家共同研究指出,当雨水渗入地表成为深层地下水后,可能会影响地函(地函在地壳板块之下),进而改变地壳断层的应力状态而导致地震。

 

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会加速高纬度的冰川溶解,对高纬度地区而言,冰川的溶解使地壳上冰川重量减小,会导致地壳回弹,在回弹的过程中会改变地壳内应力的分布,从而使断层系统活化、产生地震。

 

地下水造成陷落地震

 

  在一些富含石灰岩的地层,岩石会被地下水溶解,因而在地底下形成巨大空洞。如果地层的支撑力不足就会崩塌陷落而引发地震,称为“陷落地震”。这类地震规模会比较小,也因而不太受重视。

【编辑:李欢】

http://www.chinanews.com/tw/2018/01-18/8427157.shtml

 

研究:大地震在满月时多发的说法缺乏证据

2018-01-17 14:17:2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华盛顿1月16日电(记者周舟林小春)美国科研人员一项统计分析表明,大地震的发生与月相和特定日期有关的传言缺乏科学依据。

  美国地质勘探局的苏珊·霍夫评估了17世纪以来发生的204次震级8级及以上的大地震,将其与月相和日期进行对比。为避免统计样本中有些地震是更大级别地震的余震,影响统计质量,霍夫只比对了较大规模的地震,因为这是某次更大地震余震的可能性较小。

  霍夫说,研究发现没有证据表明大地震的发生受地球同月亮或太阳的相对位置影响。虽然有观测者认为大地震与特定的月相有关联,但这种模式与“数据完全随机得到的结果没有差别”。

  研究确实发现一些不同寻常的“信号”,例如单日发生地震数量最多的一天发生在新月7天之后。但霍夫指出,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且“那时月潮应该处于最低点,这也不符合物理规律”。

  潮汐现象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等天体的引潮力作用下产生的周期性运动,距离地球较近的月球是引发潮汐的主要原因,其中满月和新月时潮汐力最大。霍夫认为,这会在微弱程度上对地震成核产生一定应力,虽然有专家认为两者存在弱关系,即潮汐应力大时地震次数多,但“他们从未宣称这可以用来预测地震”。

  大地震发生前需要存在成为地震“种子”的破裂过程,这一过程称为“地震成核”。

  霍夫说,如果满月时再发生一场强震,那时这种传言又会冒出来,希望人们看到扎实的研究,即从长期看,没有追踪记录表明大地震在满月时多发。

  研究发表在即将出版的美国《地震研究通讯》上。

责任编辑:admin

http://www.dzwww.com/xinwen/shehuixinwen/201801/t20180117_16928308.htm

 

研究称满月新月或致大地震:主要与潮汐力量有关

2016-09-14 11:25:00 来源参考消息网(北京

参考消息网914报道西媒称,人们习惯把一切灾难和不幸归咎于满月,显然这是不科学的,但地质学家最近证明,满月和新月会增加大地震发生的可能性。

西班牙《国家报》网站912报道,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专家井出哲及其地球科学系同事对最近20年发生的大地震(震级超过5.5级),包括2004年苏门答腊大地震、2010年智利大地震,以及2011年日本海啸发生之前两周的月相和相关潮汐力量进行研究。

他们发现,与月相有关的潮汐规模与大地震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关联,而震级低于5.5级的地震与潮汐之间则不存在这种关联性。这个研究成果刊登在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月刊上。他们发现上述三次大地震发生时,正是涨潮波浪最大之时,同时与小地震相比,大地震发生的比例随着潮汐力量的增加而增加。

理解这种现象需要研究月相几何形状的时间点。出现满月和新月的时候,太阳、地球和月亮几乎在一条线上。满月时,地球几乎在太阳和月亮的中间,因此我们看到月亮被太阳照耀的一半;而新月时,月亮几乎在太阳和地球的中间,因此我们看不到月亮被太阳照耀的一半。

在这里“几乎”是很重要的,因为当三个天体完全在一条线上时,我们看到的就是日食或月食。

月亮的两个极端阶段(满月和新月)是引起大潮的原因。因为太阳的引力加上月亮的引力会抬高海洋的水平面。满月时太阳和月亮从相反方向牵引潮水,新月时太阳和月亮从相同方向牵引潮水。但在这两种情况下,太阳和月亮的引力都是叠加起来而不是互相抵消,从而产生大潮。

因此,月相的极端阶段与大地震有关系并不奇怪。

日本科学家推测,当地表缺陷本身处于一种脆弱的平衡或者即将失衡状态时,就会受到潮汐力量的挤压,潮汐不仅对海水有影响,对地表断层也有影响,而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潮汐力在满月和新月时达到最大值。

发生大地震的原因尚未被完全找到。得到最广泛接受的一种理论是,它是一种破裂现象,是地下的小裂缝逐渐变大的过程。

东京的地质学家推测,地震不是裂缝的初形成,而是变成大裂缝的过程,这个过程容易被潮汐力量诱发。这就解释了满月和新月只与大地震有关联而与小地震关系不大的原因。

无论如何,井出哲及其同事们认为,在地震带地区预测地震几率时,应把月相因素考虑在内。

http://news.163.com/16/0914/15/C0UEMRGH00014JB5.html

 

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全球多次大地震竟是月亮惹的祸

已有 1218 次阅读 2016-9-13 17:42  

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全球多次大地震竟是月亮惹的祸

                  杨学祥,杨冬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2723.html 

 

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已有 1863 次阅读 2012-5-5 14:23  

                     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杨学祥,杨冬红

 

1940-1981年中国7级以上地震的统计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根据中国1940-19817级以上地震目录及天文条件,1940-1981年中国7级以上地震的统计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  1940-1981年中国7级以上地震总数60次。由于地震对潮汐的滞后效应和潮汐本身的滞后效应,以最大潮汐发生后对地震的影响来计数天数。这是一个很严格的规定,可能把受到潮汐影响的个别地震舍掉了。例如,1947729发生在西藏朗县东南的7.7级地震,82月大潮,730为月亮视赤纬角最大值:南纬26.3度,受潮汐作用很明显(正号表示北纬度数,负号表示南纬度数)。统计数据表明,潮差是激发地震的主要因素。

2  当月的月亮视赤纬角最大值到最小值的天数为6.8天。距月亮视赤纬角最大值不超过3天的地震次数:22。出现频率为11/30,大于1/3。距月亮视赤纬角最小值不超过3天的地震次数:9。出现频率为3/20,小于1/6。两者合计31/60,大于1/2,排在第一位。

3  月亮近地潮周期为27.5天,距月亮近地潮不超过5天的地震次数:10。出现频率为1/6。距月亮远地潮不超过5天的地震次数:18。出现频率为3/10。两者合计7/15,排在第二位。

4  日月大潮周期为15天,距日月大潮不超过3天的地震次数:18。出现频率为3/10,小于1/3。与前人的统计结果大致相同,排在第三位。(与日月小潮合计35次,占7/12,仍为第一位)。

5  60次地震中有17次距上弦和下弦(日月小潮)时差不超过3天,占17/60,排在第四位。

6  不符合以上条件的地震次数为3。出现频率为1/20。受条件影响的地震占19/20,即95%。月亮赤纬角极大值的作用大于日月大潮的作用,这是一个新发现。这验证了月亮赤纬角18.6年周期在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日月大潮和日月小潮对地震的激发作用几乎相同。

过去,人们仅仅把日月大潮(满月和新月)时发生的地震火山活动看成是潮汐激发的结果,因而,强潮汐与地震火山活动的对应关系并不明显。如果考虑朔、望、上弦、下弦、月亮近地潮、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和最小值七个天文要素,强潮汐与地震火山活动的对应关系就非常明显了。

 

1  潮汐叠加振幅对比

潮汐叠加状况

 比值

潮汐振幅(cm

月亮远地潮

太阳远地潮

太阳近地潮

月亮近地潮

日月小潮

日月大潮

月亮近地潮与日月大潮叠加

日月大潮与太阳近地潮叠加

日月大潮、月亮近地潮与太阳近地潮叠加

1

46%

50.7%

135%

54%

146%

181%

150.7%

185.7%

46

21.16

23.32

62.10

24.84

67.16

83.26

69.32

85.42

 

潮汐的东西震荡和南北震荡,使东西太平洋海平面和南北太平洋海面发生反向升降,幅度为60厘米,破坏了地壳均衡,使洋壳反向降升20厘米,由此引起的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可激发地震和火山活动。月亮近地潮、日月大潮和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可以起到增效作用。

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

 

全球地震的18.6年周期

 

1  1896-19788级以上地震分布

 

是根据公元前426年至公元1980年全球8级以上地震目录编绘的。在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1905-1906年、1923-1925年、1941-1942年、1959-1960年、1977-1979年,地球平均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在月亮赤纬角最大时的1896-1897年、1913-1914年、1931-1932年、1949-1951年、1968-1970年,地球平均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8级以上地震高潮也有相应的约9年变化周期:1897- 1906- 1914- 1923- 1932- 1941- 1950- 1960- 1971- 1978年。

从图1中可以看到地震有约9年周期(月亮赤纬角18.6年周期的一半,即极大值和极小值都可以激发地震)和51-56PDO周期(1896-1920年地震高潮对应PDO冷位相、1920-1939年地震低潮对PDO暖位相、1939-1978年地震高潮对应PDO冷位相)。这个结果与全球8.5级以上地震集中爆发在PDO冷位相的统计结果是一致的。

解朝娣等人采用18502012年期间USGS全球M5.0地震目录资料,构成全球地震能量-时间序列,进行小波变换和准周期分析.结果表明,全球地震能量释放的时间序列存在9年、19年和45年的3个准周期,其中,45年准周期最为突出.结合起潮力周期的物理背景,对长周期潮汐起潮力与地震能量释放准周期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没有发现全球地震活动的能量释放与潮汐短周期相关的准周期。

a,b)1850-2012年全球5级以上地震能量-时间序列小波变换图及其准周期分析图;(c, d) 1850-2012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能量-时间序列小波变换图及其准周期分析图。

 

全球地震的9年和19周期得到证实。这两个周期就是18.6年周期及其半周期。45年周期也是9年周期的倍周期。

胡辉和杜品仁分别指出地震存在18.6年周期[8,9]。杨冬红和杨学祥指出,全球8级以上地震存在9年和18.6年周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6732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6740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2723.html 

 

参考文献

1.       罗时芳梁世光叶叔华地球自转转率变化的周期分析[J]. 天文学报, 1974, 15(1): 79-84.

2.       任振球全球变化[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0: 60-77.

3.       杨冬红杨学祥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281):58-70

4.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 Vol. 23 (6): 18131818

5.       杨学祥,韩延本,陈震,乔琪源。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地球物理学报。2004474):616-621

6.       刘国华,王一博,高泽永,文晶。1957-2012年青藏高原五道梁盆地气候变化趋势分析。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503):410-416.

7.       解朝娣,吴小平,雷兴林,冒蔚,孙楠。长周期潮汐与全球地震能量释放。地球物理学报。20135610):3425-3433.

8.       杜品仁。18.6a地震轮回及其成因初探[J]。地球物理学报,1994373):36369

9.       胡辉,赵洪声,和宏伟。日月影响与云南未来地震趋势研究[J]。云南天文台台刊。2003,(4):49-55

10.   蓝永超丁永建康尔泗黄河上游径流长期变化及趋势预测模型[J]. 冰川冻土, 2003, 25(3): 321-326.

11.   郭增建,郭安宁,周可兴。地球物理灾害链[M]。西安地图出版社,2007111114146158

12.   杨学祥陈殿友李守春干旱、地震与月球赤纬角变化西北地震学报, 1999, 211):44~47

13.   E. 布赖恩特气候过程和气候变化[M]. 刘东生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1

14.   杨学祥杨冬红.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百科知识2008.07,《百科知识》2008/07, 8-9. 

15.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

16.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17.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18.   杨学祥杨冬红.2014年至201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预测[会议论文]. 2014:万方数据库.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4772.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95537.html

上一篇:17日拉尼娜指数进入上升区间:2018年1月18日午报
下一篇:极端天气:40年一遇的暴风雪降临撒哈拉,专家疑全球变冷
收藏 IP: 119.48.175.*| 热度|

1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7: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