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2011年6月潮汐组合:日本余震进入太阳潮调整期

已有 5111 次阅读 2011-5-6 05:37 |个人分类:潮汐预警|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潮汐组合, 日本余震

20116月潮汐组合:日本余震进入太阳潮调整期

               杨学祥

 

20116-7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超过3天,为弱潮汐时期。8月末至11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为强潮汐时期。20116月是第一个弱潮汐月,天文奇点相对集中,地球转速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容易激发突发事件。

潮汐组合A201162为日月大潮,潮汐强度较大,2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3.39111度,两者强叠加,太阳和月亮同时出现在北回归线,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加快,潮汐南北震荡最强,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冷空气活动和地震火山活动。

潮汐组合B201169为上弦,日月小潮,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15度,12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弱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

潮汐组合C616为日月大潮,15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23.39570度, 两者强叠加,太阳和月亮同时出现在北回归线,潮汐南北震荡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D623为日月小潮(下弦),22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 00027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变弱,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

潮汐组合E630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3.39683度,太阳在北回归线附近,潮汐南北震荡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集中,潮汐组合个数减少,变化幅度增大,容易激发突发事件。日月大潮向月亮赤纬角最大值靠近,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和地球自转加速,可激发冷空气活动和地震火山活动。

321春分,太阳在赤道面上,太阳潮导致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622夏至,太阳在北回归线,太阳潮导致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日本9级地震发生在20113116月进入余震太阳潮调整期。

20041226印尼9.1级地震海啸,在3个月后,2005329发生8.5级余震。天文背景是:1222冬至,太阳在南回归线,太阳潮导致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321春分,太阳在赤道面上,太阳潮导致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见附件)。

 

附件:

 

印尼地震的潮汐特征:挤压和张裂相间发生

2010-11-15 02:31

 

                  印尼地震的潮汐特征:挤压和张裂相间发生

 

                              杨学祥,杨冬红

 

中新网1028 据《联合早报》28日报道,新加坡地质学家称,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以西明打威群岛近日发生的里氏7.7级海底地震,据信是2007年苏门答腊地震的大规模余震。

据报道,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27日发出文告,引述印度尼西亚科学院(Indonesian Institute of Science,简称LIPI)地震地质学家丹尼(Danny Hilman Natawidjaja)的话说,25日发生的地震是2007912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地区发生的里氏8.4级地震“康复过程的一部分”。

地质学家称,过去10年内,巽他大型逆冲区的好几个部分相继破裂,因此引发了苏门答腊以西海岸的系列地震。科学家根据过去700年来的大地震模式推敲出,目前一系列的地震最终或将引发更强地震,规模可与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相比。不过,目前仍无法预知何时将出现这样的地震。

  至于2007年的地震,也引发了不少余震,包括当时在12个小时后发生的里氏7.9级地震、15个小时后的7级地震以及五个月后的7级地震。这一系列地震导致数百人伤亡【1】。

2007912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地区发生的里氏8.4级地震的潮汐特征:912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021度,11日为日月大潮。

20101025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以西明打威群岛近日发生的里氏7.7级海底地震的潮汐特征:27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4.33506度,23日为日月大潮。

对比可知,两次地震都在日月大潮两日之内,不同的是,前者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后者在月亮赤纬角最大值附近。

月球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在赤道面上,月亮潮在赤道变化最大,赤道高潮和两级低潮导致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地球流体由两极向赤道流动,地壳在两极受到挤压,在赤道发生张裂。

月球在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远离赤道面,月亮潮在南北纬18.6-28.6度之间处于高潮,导致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地球流体由赤道流向两极,地壳在赤道受到挤压,在两极发生张裂。

太阳潮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春分和秋分太阳在赤道面,太阳潮在赤道变化最大,赤道高潮和两级低潮导致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地球流体由两极向赤道流动,地壳在两极受到挤压,在赤道发张裂;夏至和冬至为太阳在南北回归线,月亮潮在南北回归线处于高潮,导致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地球流体由赤道流向两极,地壳在赤道受到挤压,在两极发生张裂。

如果春分和秋分附近的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相遇,赤道潮汐就会变得更大,地球扁率变得更大,自转变得更慢,两极挤压和赤道张裂就会更强烈;如果夏至和冬至附近的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相遇,地球扁率会变的更小,自转会变得更快,两极张裂和赤道挤压就会更强烈。假如这时有月亮近地潮的配合,潮汐强度就达到最大值,这样的机会是很少见的。因为可能有134日太阳近地潮的配合,冬至和近日点之间可以出现最强的赤道压缩和两级张裂。

20041226为日月大潮,同时也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27.90587度,冬至在1221-23日,地球近日点在2005134日,四者叠加,只缺少月亮近地潮的配合。这是20041226发生印尼9级地震和海啸的天文背景,赤道当时处于强烈挤压状态。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月球在赤道面;春分和秋分,太阳也在赤道面,日月大潮时的高潮位置,太阳潮和月亮潮使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地球赤道隆起效应强烈,对地震和火山活动有激发作用。

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月球远离赤道面;夏至和冬至太阳也远离赤道面,日月大潮使地球的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日月大潮时的高潮位置增强这一效应,使赤道收缩效应强烈,对地震火山活动有激发作用。

因此,从潮汐特征而言,两次地震处于膨胀和收缩的相反应力控制下,这应该是地震调整作用的主要特征。

数据的重复性表明,8.6级以上强震后发生的后续地震调整有以下统计特征:

首先,后续地震的调整时间为1-3年;其次,调整的最大特征是月亮赤纬角变化、地球自转变化和地壳胀缩特征处于反向。

2007912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地区发生的里氏8.4级地震的调整作用值得关注【2】。

对比20041226印尼9级(中国测定为8.7级)地震和2007912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地区8.4级地震可知,前者是在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和赤道地壳挤压时期发生的挤压型地震,并伴有强烈海啸,后者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和赤道张裂时期发生的张裂型地震,没有海啸发生。

20101025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以西明打威群岛近日发生的里氏7.7级海底地震的潮汐特征:27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4.33506度,23日为日月大潮。该地震发生在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也同样导致海啸发生。这验证了月亮赤纬角可以确定地震类型和海啸发生可能性的结论。

201011月,潮汐形变类型发生转变,由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与日月大潮叠加转变到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与日月大潮叠加,由赤道张裂两极挤压转变到赤道挤压两极张裂。冬至的太阳潮会加强这一效应。这个转变可能引起强震的相应调整。地球潮汐形变的类型转变值得关注:

 

1  2004-2010年印尼7级以上地震目录及其天文条件

 

序号 发震时刻  震级(Ms 震中位     月亮赤纬角   日月大(小)潮

001 2004-02-07  7.5 印尼伊里安岛     3日最大,10日最小   6日大潮

002 2004-07-26  7.3 印尼苏门答腊              23日最小  25日小潮

003 2004-11-12  7.4 印度尼西亚帝汶岛          15日最大   12日大潮

004 2004-11-26  7.1 印度尼西亚       22日最小,29日最大 27日大潮

005 2004-12-26  8.7 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    26日最大   26日大潮

006 2005-01-01  7.0 印尼苏门答腊以西海中         3日最小

007 2005-03-29  8.5 苏门答腊北部         26日最小,1日最大 26日大潮

008 2005-03-31  7.0 北苏门答腊西海岸远海 26日最小,1日最大

009 2005-05-14  7.0 印尼苏门答腊               12日最大

010 2005-05-19  7.1 印尼苏门答腊北             19日最小

011 2005-07-05  7.3 印尼苏门答腊北             5日最大    6日大潮

012 2006-01-28  7.6 班达海                     27日最大   29日大潮

013 2006-05-16  7.2 印尼苏门答腊西南海中       16日最大   13日大潮

014 2006-07-17  7.3 印尼爪哇地区               16日最小   18日小潮

015 2007-01-21  7.5 马鲁古海峡                 23日最小   19日大潮

016 2007-08-09  7.8 印尼爪哇岛以北近海          9日最大   6日小潮

017 2007-09-13  8.3 印尼苏门答腊南部海中       12日最小   11日大潮

018 2007-09-13  7.5 印尼苏门答腊南部海中       12日最小   11日大潮

019 2007-10-25  7.0 印尼苏门答腊西南海中       24日最小   26日大潮

020 2008-02-20  7.7 印尼苏门答腊     16日最大,23日最小,21日大潮

021 2008-02-25  7.6 印尼苏门答腊南部地区        23日最小

022 2008-02-26  7.0 印尼苏门答腊南部地区        23日最小

023 2008-11-17  7.1 印度尼西亚米纳哈萨半岛      15日最大

024 2009-01-04  7.7 印尼                         3日最小   4日小潮

025 2009-09-02  7.3 印尼爪哇             29日最大,5日最小 5日大潮

026 2009-09-30  7.7 印尼苏门答腊南部             2日最小

027 2010-04-07  7.8 苏门答腊北部级地震    4日最大,12日最小 6日小潮

028 2010-05-09  7.4 苏门答腊                  9日最小     6日小潮

029 2010-06-16  7.0 印度尼西亚               18日最小     19日小潮

030 2010-10-25  7.3 苏门答腊西南             27日最大     23日大潮

注:时差以前后不超过2天为准。

 

2010112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70度,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114为月亮近地潮;116为日月大潮,三者两两叠加,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时差大,强度减弱)。

20101123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4.23630度,1122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增大,潮汐南北摆动最大,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加快,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没有月亮近地潮配合)。

本资料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3832

月亮赤纬角确定地震类型和海啸可能性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从20101122开始,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和日月大潮叠加,有利于印尼苏门答腊发生挤压型大地震,与20041226印尼9级地震和海啸的类型相同。

从表中可以看到,印尼7级以上地震的潮汐特征是在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和最小值相间发生,显示为挤压和张裂地震的相互调整。自2007913印尼苏门答腊8.3级地震以来,该国地震均以张裂型为主,共9次,挤压型地震仅发生两次,且不显著,今后苏门答腊发生挤压型地震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  赵婷。科学家:印尼强震是3年前地震大规模余震。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102810:50http://news.sohu.com/20101028/n276661609.shtml

2  杨学祥,杨冬红. 地震调整周期的统计特征. 发表于 2010-10-30 8:26:52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8540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8383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40968.html

上一篇:日本本州岛东海域发生6.1级地震和潮汐组合对比
下一篇:日本气象厅警告近期还会有大范围强震和5-6月潮汐组合对比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3 杨华磊 钟炳 杨正瓴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5: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