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ebur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ceburg

博文

课题组人际关系相处问题

已有 5921 次阅读 2015-4-30 15:20 |个人分类:观点荟萃|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今天有师弟问我,作为一个博士生在组会上应该多提问题么?我想了想回答,看课题组氛围吧。如果一个课题组比较发散与创新,鼓励大家提炼科学思维,让你的提问能获得较好的答案,而且交流让你赏心悦目,那就放心提问吧,毕竟提问是为了解答自己疑惑,为以后自己的科研做好铺垫,而不是为了显摆自己学识广博的。

但在现实中存在两类问题,严重影响组会的性质:一是提问者的戾气,当然也包括诸多导师,他们不是为解答而提问,只是为凸显自己在某些方面的造诣,或是直接纯粹的刁难,干脆而利落,咔嚓一下就可以让你人头落地,如果你的课题组是这种氛围,那你还有什么提问的必要?二是回答者的晦气,主要是那些给你解惑的导师,一般在你提问之后,你不会从他那获得想要的答案,导师只是把组会视为掌控学生的一种手段,或是给一些善于经营学生的一个展示舞台,如果这样的话,你的有些建议还是咽回肚子吧。

组会也好,平时的科研工作也罢,处理好课题组师生关系很关键,毕竟这影响你几年博士生活的幸福度,只是在科院的特别氛围下,遇见极品导师的概率相当高,正如坊间所谓“谁的博士不悲催,谁的青春不流泪”,可见博士生导师这一群体基本集体沦陷,遇见一个好导师和中彩票一样罕见,再加上有些同门对导师的曲意逢迎,自诩清高的你,出路无疑只有两个,一是被边缘化,即不被导师重视,很多奖项或是补助被区别对待;二是被格式化,你毕业后被净身出户,留下数据给那些跟随导师的“有志之士”。

对人际关系的相处,我无力提出多少建议,毕竟我自己博士阶段就写过三份检讨,并在组会上也宣读过……所以,如果一定要说我有什么能力的话,应该就是脸皮够厚,以及抗压能力够强吧,之前我说过“离开导师后,以后哪里都是天堂”也并非妄语。无疑,在一般相处模式中,夯实自己能力最为关键,你在课题组中拥有的独一无二能力,才会让导师在与你对抗时都要有所忌惮(换个说法,是在你和导师的合理抗争中),这样你才有和导师交流或是拍桌子的魄力。坦白来讲,我不喜欢委曲求全,如果导师的水平较高,那么他有其他瑕疵我都可以接受;但如果导师水平一般,脾气也不好的话,那我也只能呵呵了。

工作以后,我对很多事情的看法都发生了改变。比如组会这种东西,我们必须要想清楚我们从中究竟能获得什么?以汇报为例,以前的PPT汇报,我基本都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任务,无论开题、中期、答辩或是学术会议,基本是讲完了事,现在则是认真对待每一份PPT,毕竟作为和大家交流的媒介,这样的会议还是你融入学术圈最为便捷的形式。

所以,对于组会的一些提问,如果不合适,那么不提也罢~对于某些导师和同门,如果不合适,那么不要也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95151-886405.html

上一篇:坚持和执著——给生态学专业同学的一点建议
下一篇:生物的立法·环境的未来
收藏 IP: 58.213.161.*| 热度|

8 展婷变 孟佳 郭战胜 王永林 魏莎 sheshou123 seeker99 chenhuansh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1: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