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ebur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ceburg

博文

生物的立法·环境的未来 精选

已有 4181 次阅读 2016-7-1 08:50 |个人分类:观点荟萃|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法律, 环保, 改革, 生物

生物的立法·环境的未来


不知大家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某个时期,总会有那么几部经典著作,不仅师长大力推荐,各种媒体也常有提及,让我们是望穿秋水,仿佛不读此类著作就是荒废此生,可等我们真正着手去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并无毅力坚持,或许是自己懈怠,也或许是其中的思想并没有给我们多大启发。而等过去几年,你蓦然发现,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章节,居然蕴含不同寻常的思路,也终于明白这些名著的光芒所在。所以,对某些著作的阅读,应该只是适合某种特定时期下特定的心境,诸如哲学,只有我们在心智成熟后再经历些挫折,方有所领悟。

不知何时开始,《论法的精神》就出现在我床头,只是落满了灰尘,慵懒的模样让人不忍触摸,也或许淡色的封皮容易让人遗忘吧。直到最近几天,出于偶然原因,也或是为了完成某项任务,我打开《论法的精神》,要知道,之前关于此类著作我是能避则避,诸如康德般晦涩难懂,不是自己找罪受嘛,不过等自己读完几章后发现,《论法的精神》至少对目前的我来说还不算枯燥,也正好让自己最近有事可做,毕竟自己上阶段迷茫了许久,也该好好整理的时候了。

在孟德斯鸠那个时代,他提出的很多理论相当具有开拓性,这很让人欣赏。《论法的精神》被称为“亚里士多德以后第一本综合性的政治学著作”,其重点在于法制、政治自由、分权与制衡等政治内容,然而,撇开某些似是而非的论断以及部分唯心论调,《论法的精神》也不失为一本思想巨著,给我们思想以启发。因为孟氏所讨论的法制并非具体法律规范,而是法的精神,即法律符合人类理性的必然性和规律性。他也认为,法律同政体、自然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均有联系,不同法律之间也存在联系,而这些联系则构成“法的精神”。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并非凭空想象的产物,而是来自现实需要,环境法律更是如此。自1979年《环境保护法》诞生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2013910日,国务院发布了大气十条201542日,国务院正式发布水十条;今年528日,国务院再次印发土十条,成为土壤修复事业的里程碑。可见,在中国目前环保事业处于弱势的前提下,要想推动环境保护进程,必然法律先行。然而,除了针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执行力度,我国针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立法还存在一些欠缺,尤其在生物安全、自然保护区管理、外来物种入侵等领域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因为与其他行业相比,环保行业更需要法制的保障,不仅是因为环境质量是公共物品,容易遭到过度使用而出现公地悲剧,必须采用强制性的规则划清开发和保护的界限;同样因为环保工作起步晚、权威低、无产业,只有依靠法律才能树起权威。

20164月,我随中国代表团赴加拿大蒙特利尔参与《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履约谈判,会议期间,各国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表现出极大热情,发达国家如英国、加拿大,发展中国家如哥伦比亚、刚果共和国等,不仅国内的生物多样性立法完善,其对于公约的多项议案也提出独到见解,表达了自己的国家诉求。相对而言,我国在生物多样性领域较为保守,因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和生物多样性法规缺乏,在谈判上存在一定困难,亟需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同样在蒙特利尔,其古朴建筑、碧水蓝天给我留下深刻印象。4月正是北美的初春时节,树木尚未绽发绿芽,但小松鼠们却已出来觅食,或游憩于山间小道,引发游客驻足;或出现在枝头,嘴里不时地掉落食物碎屑,怡然自得。沿着皇家山(Mount Royal)登山道一路向上,不像国内的石板铺路,而是架空的木架结构,在下方留给小动物们一条迁徙通道,这细微之处也体现了对生物的重视,而非仅仅对环境的治理。登上山顶,远处圣劳伦斯河(SaintLawrence River)的风光尽收眼底,和鳞次栉比的人类文明遥相呼应,既体现人文的朝气,又展现生态的通达。

在国内环境保护方面,环保部高屋建瓴,做了大量工作,不仅涉及环境保护,同样涉及自然保护区管理、大气污染防治等内容,且很多项目都是从其他部委争取来的。比如生物多样性,不仅环保部在搞,中科院、林业局等也在大范围开展;比如外来物种入侵,环保部亟需起草标准,而林业局、农业部同样在开展类似的工作。在部委层面虽然存在竞争,但至少可以体现环保部门的优势和定位,但在厅及以下的环保部门,生物多样性保护涉及到的部门多达五六个,如农业部门负责沼气投入,林业部门负责病虫害防治,国土部门负责矿山恢复,水利部门负责水库移民等等。那么,地方环保部门究竟做些什么?只有现场监管,发现环境问题才能提出整改意见,并且没有强制执行的权限!原本一体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因为没有相关法律支持和组织保障,在地方推广存在很大困难。

要想改变环境的现状,破除生物资源流失的困境,必须做到法律先行,把法的精神融入环境保护中去,通过立法,给予生物多样性保护更大、更多的权利。目前中国以污染治理为导向,也决定了法律也以大气、水、土壤等治理为侧重,但毋庸置疑,随着时代的发展,生物及其多样性的意义必将凸显,因为只有生物的立法,才有环境的最终改善;只有生物的未来,才是人类的未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95151-987903.html

上一篇:课题组人际关系相处问题
收藏 IP: 58.213.151.*| 热度|

6 王从彦 黄永义 闫妍 白龙亮 陈楷翰 sunyang86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1: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