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xczxc0417

博文

科学研究的游击战争—献给青年科学家和民间科

已有 3202 次阅读 2012-5-16 04:31 |个人分类:好好学习|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左右, 白云, 能够, 手臂

科学研究的游击战争——此文献给广大的在艰难的科学道路上跋涉的青年科学家和值得尊敬的民间科学家

我写此文的目的是想抛砖引玉,思考一下青年科学家和民间科学家(下面统称为“民青科学家” )这样一些硬件条件不是很好,而对科学充满热情,并有较强科研能力的科学人士怎么样在现有的条件下发挥自己的能力,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这个问题是一个很难很难的问题,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条件怎么才能做好科研呢?直接思考这个问题实在是没有一点办法。那就要从类似的事情中寻找启发,看看先人是怎么做的。

让我们看看游击战争是怎么进行的,也许能得到很多有益的启发。
第一,为什么会打游击战争呢?因为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实在太强了,正面战争就是自取灭亡,所以游击战争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第二,游击战应该怎么打?当然不能找敌人的据点攻击,那是找死,只能找敌人的后方,以及散兵游勇进行攻击,或者找敌人的薄弱环节,这是独立作战;很多时候也可以配合正规部队作战,有时候能够收到不小的战果。
第三,游击队员应该有什么样的素质?游击战是很艰苦的,所以不要指望很舒服的打完,不要抱怨。还记得那首游击队之歌吗?要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这就要求有精准的枪法,还要飞行军,还要从敌人那里要子弹和吃穿。想想这些不比我们搞研究难的多,但是那些游击队员做到了。
第四,怎么样才叫胜利?对于游击战争,往往不求全歼敌人,而是做到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壮大自己的实力,如果有可能还要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就是占地盘,继续壮大自己的实力。最终要成为正规军,能和敌人一决雌雄。

让我们来类比游击战争的那四条,思考一下我们的“民青科学家”应该在对科学的这场战争中怎么取得自己的胜利。游击战争如果要取胜有他自己的规律,建议“民青科学家”去研究古今中外的游击战争史肯定会得到很多启发。在这里我想谈谈我对游击战争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一,为什么要打科学研究的游击战争呢?现在的很多科学研究(记得是很多而不是全部)已经不像18,19世纪的研究了,那时候还是家庭作坊式的研究体系,现在更像工业话的了。如今的科学研究就像是在打一场宏大的正面战争,各国政府都投入了巨额的资金,还有最聪明的人员(下面统称为“主体科学家” ),他们是正面战场的主力。这里还有个关系需要说明,民青科学家和正统科学家既是敌人又是朋友,他们共同的敌人是科学问题,然而他们之间有存在竞争的关系,所以“民青科学家”面对的是两大敌人:一个是正统的科学家,另一个是科学问题,这个敌人最厉害,连第一个敌人都怕。所以“民青科学家”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游击战争。
第二,科学研究的游击战争应该怎么打?如果民青科学家和正统科学家对同一个科学问题发起攻击的话,结果可想而知,民青科学家的战果肯定远远不如正统科学家的多,除非在战争的最后阶段民青科学家能够幸运的擒得敌首,这可谓民青科学家取得胜利可能之一,不过这也是有条件的,要求民青科学家和正统科学家要并肩作战,时刻完全了解真个战场的形式,掌握敌首之位置。也就是说民青科学家和正统科学家有相同的水平,这种水平更多的是知识的水平,这要求民青科学家要广读文献,尤其是某个领域的工作要了如指掌,这样时间长了,既是自己不作试验也能洞察出这个领域中问题进展的程度,这样在问题突破的之前的很短时间,民青科学家把最关键的实验完成。这个方法很多人感觉随好,其实有很不地道之处,我想这个领域内的科学家会恨死你的,呵呵。其实最大的问题在于,你既然都有和正统科学家一样的知识结构和更胜一筹的洞察力,我想你肯定在某的大学做教授了。
   民青科学家既然在正面战场难以和正统科学家取得一样的成就,那么只能去一些敌后战场和小的战场去战斗,虽然战果不大,但是的确是自己取得的,历史会留下你们的脚印。也就是说做一些边缘化的,不被重视的研究。这种研究可以用毛主席的《论持久战》的思想,即——积小胜为大胜,以时间换条件。后一句我改了。本人认为这个方法是比较踏实的,也是比较可取的。这同样要求民青科学家对战场的整体情况有把握,不能看到什么都想弄。这里我想发表一点对在网上出现的一些民青科学家的看法。有一些人看到陈景润成功了,觉得歌德巴赫猜想只要一张纸一支笔就能解决了,实话说我也读过不少的这方面的书,也尝试着解决一下,真的是很难,难就难在无从下手,直接的原因是知识太少,无法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兵法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要想对这个问题研究必须要通读这方面的文献,了解前人对他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才能做研究。我想陈景润肯定把歌德巴赫猜想有关的重要文献看了不止一遍吧。我现这些文献不是一般人能够看懂的吧。另外有些人要推翻相对论,这是有可能的,不过和上面的情况一样,如果在没有了解相对论和它相关的理论之前,还是只能设想吧。哦!对了,有一点必须要强调一下,千万不能看了几本教科书就觉得某个领域的知识就那么一点,其实很多教科书都是相互抄袭,所以很容易让人产生误判,让人觉得量子力学就那么几个关系和情况,相对论无非是那么几个公式,歌德巴赫猜无非是1+1=2的简单算术问题......,如果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青年科学家可能不太容易范这样的错误,民间科学家可能会。建议真正想解决某个问题的有志者去看看量子力学的原文,相对论的原文和参考文献,陈景润证明歌德巴赫猜想的原稿。不过我还真的佩服过几个网上的民间科学家,一个是做机器人的,虽然机器人的样子粗糙,但是可以看出此人在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和控制方面还是有一套的,如果有可能建议他写本书好好的介绍一下他的工作,听说后来他的儿子学了自动控制之后跟他一起搞了。如果他们能找到他们的机器人的实际用途的话,应该是能成功的。另一个是做潜艇的,他的潜艇潜水不是用传统的方法,而是利用类似于飞机的原理在水中上升和下降,这个技术在最近国外的小型私人潜水器上得到应用,由此可见他的技术未必是第一,但是能想到也是难能可贵。比较不认同那些造普通飞机,直升飞机和潜艇的,创新的成分较少,玩玩可以,如果想和科学研究沾边就要有创意,创意有时候并不需要多高的科技含量。


   话题撤远了,言规正传,我想这一条更多的适用于民间科学家,他们可以投入几年,十几年甚至终身的努力在这个上面,成果当然重要,但是并不迫切。游击的战场可能有哪些呢?
第一,我想最简单可得的条件就是大自然吧,这个条件对大家都一样,如果你所处的自然环境特殊,你的条件要比一般的科学家还好呢!这样的研究应该多集中在观察,规类,统计等方面,从而得到一些前人没有的发现。一些简单的仪器和药品也是必须的吧,如果是上述研究可能需要显微镜,电脑,摄像机,这些都不是很贵的。
第二,人文社科类的研究,这些是和人打交道的,只要你有研究的想法,大学教授也并不见的比你高明多少吧!
第三,中医药的研究,这是咱们中国的宝贝,现在很多好东西都快失传了。很多东西都没有用现代科学的手段进行过研究,哪怕是最简单的科学研究,研究好了能够造福全人类,至少他也能成为那个方面中医的专家。
第四,非常反对在理论物理和数学方面做研究,那些需要很深的理论功底,否则就是浪费时间。
其他的肯定还有很多,要靠自己发觉了。简单的来说归结为一句话,“做有条件做的,做感兴趣的”。陈景润不是你们的榜样,袁隆平才是。

其实青年科学家的状况是更加困难的,他们需要快速的出成果,所以要研究热门的课题在正面战场上和正统科学家血拚。但是,既是这样也不能没有游击战的思想。实际上,任何一个大的正面战场都是有很多小的战场组成的,有的小战场不引人注意,如果你去开辟了,那个战场就是你的了。虽然不能得到大的胜利果实,但是也能取得立足之地。而且情况有时候还会变化,你的小战场以后说不定就成为主战场,到时候你就成了领头人了。所以建议青年科学家集中自己所有的资源和能力打几个漂亮的翻身战,开辟属于自己的战场,到时候会有很多属于你的战利品。

第三,科学研究的游击队员应该有什么样的素质?最基本的应该是顽强吧,要能经受得住各种考验,精神是最重要的,这是因为游击队员不能像正规部队那样有很好的条件,也没有人数上的优势,必须要有顽强的毅力才能坚持下去。精神条件具备之后,基本的研究条件还是必须具备的,就算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也要有枪和子弹不是!最重要的是很多条件是要自己创造的,要向敌人要资源,要向正规部队要资源,要向所有大自然要资源,要向所有能要的人要资源,别忘了,游击队都是白手起家的。特别注意哦,要了资源是来打战的不是来享受的,否则没有成绩不要来抱怨哦。游击队员要有很强的生存能力,敌人送东西来当然好,很多时候还是要自己去向大自然要。相比之下,“民青科学家”应该多多利用身边的科研条件,多多申请外面的金费,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千万不能只是埋怨,那样没用。还有一点很重,科学研究的游击队的每个队员都要有自己的看家本领,要有过硬的科研素质和技能,在敌人靠近的时候,也就是有研究思路的时候,能够给以致命一击,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获。游击队员还需要有相互团结的精神,因为环境艰苦,相互之间照顾,扶持才能达到发挥最大力量的可能,否则一盘散沙是成不了气候的,最多只能算是游侠,成不了游击队,游击队还是有组织的。

第四,怎么样才叫胜利?对于真正的游击战争,胜利就是不被消灭,一方面是游击队的组织不被消灭,另一方面是精神。永远存在,并对敌人以有效打击就是胜利。所以对于游击战争,往往不求全歼敌人,而是做到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壮大自己的实力,如果有可能还要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就是占地盘,继续壮大自己的实力。最终要成为正规军,能和敌人一决雌雄。如果有可能就去培养更多的游击队,并择优加入你的正规军队。说白了,胜利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永远当一名科学研究的游击队员,完全从兴趣出发,有着小而稳定的资助,做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隔绝自己于科研的大群体之外;另一条是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然后又能力在某个领域有自己的建树,并得到主要基金的资助,最终成为“主体科学家” 中的一员。我想很多民间科学家可能会乐意走第一条,而青年科学家比较喜欢第二条吧。不管哪一条,都希望他们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想想处境艰难的游击队员,给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也可以纳游击队员到自己的队伍。


建议:
1。从兴趣出发,而不是为了出名什么的,踏踏实实做点研究。如果是严谨的科学研究我想会有杂志出版你的论文的。我很希望看到这样的论文。
2。团结起来,有相同研究兴趣的人能共享资源和想法,本来力量就弱小,更需要团结起来,共同努力
3。开放心态,多多交流
4。如果有可能,每年抽出时间在一起研究
5。成立自己的科学组织,大家集资,资助最有可能出成果的人或者集体,并进行合理的考核。组织的名字可以叫做“中国科学促进会”,旗下可以拥有基金和杂志,人员全是志愿者,有志愿的法律顾问。资金来源主要靠捐款,以及资助研究成果的收益,资金的管理完全透明,每个项目的没比开销都在网上公布,包括资助者,详细管理办法可以看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10e39e0100ajp7.html    ,每个对象每年资助1-2万,一般最多2年。所有人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5-10人,每个星期都要开小组会,最好是视频网络会议,每个人每周还要在网站的数据库上报告自己的研究进展。如果有人每年缺席小组会累计5次,就依照合同取消他的资格,并且依法撤回他的资金,还要有一定的违约金。最后根据每年的研究结果和进展决定是否继续资助。如果有人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讨论一下。有机会我还想详细的说说我的想法。希望获得中国大陆诺贝尔奖的第一人曾经是一个“民青科学家”,呵呵。


最后说一句:
其实很多时候大家都有着共同的敌人——科学问题,所以条件允许的话不凡投考正统的科学家,至少他们是能够和科学问题对抗的正规军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6430-571424.html

上一篇:研究中偶尔得到的中国地图——不可思议
下一篇:古人比今人更显睿智
收藏 IP: 221.224.9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5: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