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跃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王飞跃

博文

[转载]【智慧教育】iSTREAM智航实验室陆续开课 课堂精彩纷呈

已有 3869 次阅读 2019-4-10 13:58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文章来源:转载

 【智慧教育】iSTREAM智航实验室陆续开课 课堂精彩纷呈


  2019年1月,来自云南、贵州、甘肃、陕西、安徽5省8所中小学的21位老师来到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参加了为期3天的iSTREAM智航实验室教师培训,并顺利完成了培训课程。新学期伊始,由中国自动化学会发电自动化专委会智航助学助教项目捐赠设立的10个智航实验室陆续开课,课堂精彩纷呈,孩子们感受了智能科技的魅力,体验了“玩中学,做中学”的乐趣。


01

我心飞翔——无人机课程


学校以社团课程、校本课程、兴趣小组等多种形式开展了无人机课程,向学生们讲解了无人机原理及组成,演示飞机的组装过程,并带领学生们进行室外演示飞行和航拍,极大的开拓了学生们的知识视野,实践操作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全面提高。


1.jpg

△武镇中心小学无人机课堂


2.jpg

△徐家川学校无人机课程


01

创意造物——3D打印课程


老师们在3D打印课程上带领学生认识并操作3D打印笔、3D打印机,通过三维建模软件的学习,让创意变成现实,打印属于自己的作品。


3.jpg


4.jpg

△者楼中学3D打印课堂


01

机器人总动员——机器人课程


机器人课程集合了机械、电子、软件等多种知识,老师通过基础知识、操控技术、设计技巧、软硬件使用等相关内容,以理论讲授和实践演示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了机器人课程的魅力。


5.jpg


6.jpg

△屏边一中机器人课程


中国自动化学会监事长、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王飞跃表示,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发布为人工智能迎来了一个新的大发展,将给中小学教育带来极大改变。“我们为贫困学生援建iSTREAM智航实验室,其中的‘智字’就是人工智能。在中小学阶段及早开展智能科技教育是新时代发展的要求,期待同学们积极参与,不断学习新课程,掌握新技术,取得良好成绩和更大收获。“

 

发电自动化专业委员会iSTREAM智航助学助教活动项目负责人周力鼓励学校继续充分发挥智航实验室的作用,为孩子们带去更丰富、更精彩的课程。

 

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秘书长、发电自动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长生则表示,对于学习好、兴趣班也学得好的学生,委员会将考虑为学生们提供到延安或其它地方参观比赛的机会。


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智慧教育所表示,将全力做好智航实验室课程支持工作,让老师们更好地理解创客教育、iSTREAM教育等新型教育模式,期待智航实验室课程的开设让更多学生受益,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智航实验室陆续收到了各学校老师的积极反馈。

镇子湾小学王瑞老师:“我们正在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订相关标准,力争在教授无人机相关课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使得贵学会的捐助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屏边一中钱波老师:“第一次上课,同学们基本完成了机器人的组装并保证了它的正常运行,除了有一组同学电机方向装反了。”

 

者楼中学黄继良老师:“再次感谢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航助学助教基金会给我校捐赠的3D打印、无人机、机器人三个创客实验室,让处在偏远民族地区的学生也能应用到先进的教学设备。通过活动的开展,培育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动手制作的综合能力,融合科学研究、技术制作、艺术创作的全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自主创新能力、合作研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艺术创作能力等,把想法转化成现实的小创客家。”

 

者楼中学陆金华老师:“感谢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航助学助教基金会给我校(册亨县者楼中学)捐赠的3D打印、无人机、机器人三个创客实验室设备,让我校顺利开展了第二兴趣课堂,让学生们开拓了知识的视野,从好奇—兴趣—启发—创新,让学生的想法得到实现,然后转化成现实的小创客家。我们会努力前行!加油,加油!”

 

者楼中学教师唐涿权老师寄语:“孩子勤开创,未来大展望。天才梦不远,创客创未来!”


本文来源自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公众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74-1172480.html

上一篇:[转载]平行测试:一种虚实交互的车辆智能闭环评估与提升方法
下一篇:[转载]最新自然指数出炉!中科院全球第一,湖南大学,四川大学及厦门大学冲入全球100名
收藏 IP: 159.226.17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0: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