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changgu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nchanggui

博文

阿贝、肖特、蔡司与耶拿玻璃 精选

已有 12860 次阅读 2017-2-16 16:39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德国耶拿(Jena)小城, 2008年被评选为德国“科学之城”,也称为“光学之城”(Lichtstadt),以光学工业闻名于世,拥有卡尔·蔡司和肖特玻璃两大世界知名的高科技公司。耶拿城市人口只有10多万,而从事光学产品制造、研发及相关工业的人数将近1万人。虽然耶拿城聚集过一群世界闻名的伟大人物,如席勒、黑格尔、马克思等,但在光学和科技上的美誉应归功于阿贝(Ernst Abbe)、肖特(Otto Schott)和蔡司(Carl Zeiss)三人(图1)。他们在此有着长达数十年的合作与友谊,正是他们在光学玻璃及光学仪器领域的科研与商业成功,塑造了现今的科技耶拿。


图1 恩斯特•阿贝(左);奥托•肖特(中);卡尔•蔡司(右)


特殊色散

什么问题需要物理学家阿贝、玻璃化学家肖特和精密光学机械师蔡司一起合作解决呢?这就要从光学成像系统的发展说起。伽俐略当年使用的望远镜是由一种冕牌玻璃构成的,组分为Na2O-CaO-SiO2。我们知道材料折射率随着光的波长改变而不同,当白光通过玻璃棱镜里会被分解成多彩色谱,这叫做色散。因为色散的存在,这种单一玻璃组成的透镜系统观察到的图像会有颜色偏差,影响观测结果,所以需要制作能够消除这种色差的透镜组。牛顿在17世纪时对这种透镜组系统可行性进行了理论探讨,认为这样的修正是无法达成的。直到17世纪未,英国燧石玻璃的发明,这种情况才出现了转机。切斯特•穆尔•霍尔(Chester Moor Hall, 1733年)发现燧石玻璃的色散明显大于冕牌玻璃,就用冕牌玻璃做凸透镜,燧石玻璃做凹透镜,并将两块透镜设计得正好能拼在一起。这种复合透镜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色差。第一个消色透镜的专利权大约是在1758年授予约翰•多伦德(John Dollond)的,他也因制作出消色差透镜闻名于世。与此类似,阿贝、肖特和蔡司就是要解决显微镜系统中的消除色差和二级光谱(secondary spectrum)的难题。

什么是“色差”?材料折射率随着光的波长改变而不同,当白光通过玻璃棱镜里会分解成多彩色谱,这叫做色散。如图2所示,不同玻璃,色散不同。虽然在光学仪器或系统中主要用的透镜而不是棱镜。但是,我们可以将透镜想像成是由无数个棱镜构成的,所以每种透镜都会受白光色散的影响。


图2   白光在不同玻璃中的色散不同:a)燧石玻璃棱镜;b)冕牌玻璃棱镜


       透镜在光学系统中主要是为了传导光线,获得真实、锐利的物体成像。但由于材料色散问题,这一目标很难实现。从图3可以看到,当平行单色光通过凸透镜时会聚成一点,不同波长的白光则会有不同的焦点。即不同波长的光会在不同的焦平面形成锐利的图像。换言之,透镜后某一平面的成像是由许多模糊像叠加在一个锐利图像上的,形成的图像也就是模糊的了。这种情况可以通过不同透镜的组合来解决,例如会聚性的冕牌玻璃凸透镜与发散性的燧石玻璃凹透镜组合(如图4)。由于较高的色散,燧石玻璃相比冕牌玻璃有较小的折射角,所以添加燧石玻璃棱镜后是可以实现如图4的光路。因此,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实现较好的成像质量。这也是霍尔和多伦德所做的相关工作。


图3   单色光和白光通过凸透镜的光路图


图4   白光通过冕牌玻璃凸透镜和燧石玻璃凹透镜组合时的光路图


在上述基础上,阿贝、肖特和蔡司做的是要更进一步地提高显微镜系统的成像质量,即要消除二级光谱(复消色差透镜)。如图2所示,冕牌和燧石玻璃棱镜对不同波长光的折射率比例是不一样的(A、B、C分别对应于红、绿、蓝)。通过选择角度合适的燧石玻璃棱镜,可以将冕牌玻璃棱镜红和蓝两种边缘色散光重新完全会聚在一起。然而,对于整个光谱而言,只有当冕牌和燧石棱镜的相对色散(A:B:C)相等时才能实现白光会聚,这是很难实现的。不同色光,不同焦点(图3)。升高或降低显微镜的物台,即改变焦平面的位置会改变图像轮廓的颜色,但是很难获得一个锐利图像。这种现象就称为“二级光谱”。可见,只有得到两种玻璃,色散不同但相对色散比例(A:B:C)相符时,才能消除“二级光谱”。弗劳恩霍夫很早前就认识到这点,但他仅用7种氧化物的玻璃组分进行调整,无法获得匹配的色散比例组合,所以也无法消除“二级光谱”。

阿贝和肖特的重要突破是率先发明了硼硅酸盐玻璃,认识到燧石玻璃中引入硼酸后,蓝紫区光谱收缩,使相对色散(A:B:C)与冕牌玻璃匹配。阿贝认为,他们在1881年的玻璃实验解决了天文望远镜的消色差和二级光谱问题。这种新型的硼硅酸盐玻璃对研发性能更优的显微镜、天文望远镜、双筒望远镜和摄像器材等器件都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蔡司公司推出的新型复消色差显微镜风靡全球,成为当时最先进的研究仪器之一,也使得自然科学和医学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可以说,没有阿贝、肖特和蔡司之间的合作,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在肺结核、霍乱和疟疾病原体方面的鉴定工作是难以开展的。


阿贝、肖特与光学玻璃

恩斯特•阿贝(1840年-1905年,图1左)出生于德国图灵根州埃森纳赫(Eisenach)。他在耶拿学习了物理、数学和自然科学,而后在哥廷根获得了博士学位,并在那儿定居了下来。刚开始在哥廷根做研究助理,后来搬到法兰克福做讲师。数年后,他回到耶拿做大学讲师,很快就成为了数学和物理教授。当第一次遇见肖特时,阿贝已经是耶拿天文台主任,且与卡尔•蔡司的合作已使他在显微镜领域十分出名。正是他的居中斡旋,创立了阿贝、肖特和蔡司三人的这种前无古人的高效的理论-材料-工程的创新三角科研形式。

奥托•肖特(1851年-1935年,图1中)出生于德国维滕(Witten),是一个玻璃制作世家的第六子。祖上三代都是哈伯格(Harberg)镇的玻璃制作工人,他的父亲西蒙•肖特(Simon Schott)后来从哈伯格搬到了维滕,开了一个窗玻璃作坊。因为意识到自身玻璃知识不足,西蒙•肖特鼓励他的儿子成为科学家,以改进祖传手艺。奥托•肖特相继在亚琛(Aachen)技术学院、维尔兹堡(Würzburg)和莱比锡(Leipzig)的大学里学习。1875年,在耶拿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题目是“玻璃制作理论与实践研究”。

当肖特开始他的玻璃熔制实验时,哈考特和德贝莱纳(Johann Wolfgang Döbereiner)在光学玻璃方面的努力早为世人遗忘。虽然出生于玻璃世家,但肖特也没想过要制作什么光学玻璃。作为一个高温化学家,他只对高温熔体化学感兴趣。肖特的初始研究工作与玻璃无关,而是关于熔盐。事实上,他率先研究了融熔食盐中氯化物、氟化物、硫酸盐和碳酸盐的溶解行为,并且推断只要混合比例正确,硅酸盐、硼酸盐和磷酸盐也可以形成均匀熔体。

当然肖特也从事一些玻璃相关的研究工作,他希望从当前玻璃熔体(如含锂玻璃)的研究找到一些反常性质。1879年5月27日,肖特找到阿贝,希望他能帮忙测试新的锂玻璃的性质:“我不久前制作了一种含有大量锂的玻璃。锂的质量相当轻,期望这种玻璃在某些方面上有不错的光学属性。我想能否请您或让您的学生,帮忙研究玻璃样品的折射和散射,如此我可以验证该实验与我的想法是否相符?”阿贝很快查看了玻璃样品,指出样品无法测试,因为有太多条纹了。于是,肖特遇到了他的前辈们同样遭遇的难题——如何提高玻璃均匀性,并且很快地就认识到玻璃的均匀性可以通过长时间搅拌来提高,而且发现一种制作荷兰烟管的白色陶瓷小管是很好的搅拌材料,能够经受很高的熔制温度。

阿贝写信告诉他,之后送来的许多样品都能进行很好的测试:“你成功地在小坩埚中熔制出可以进行光学测试的高质量玻璃,这是很大的成功。在玻璃熔炼方面富有经验的费乐(Feil)提供给我的用于测试平均散射的样品,在质量上也及不上你的样品。希望你能继续提供其它的样品过来。于我而言,获得高质量的光学玻璃样品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实现光学的精密测量。为了能获得可用的实验棱镜,我们需要样品的质量在60到80镑之间。”肖特并没有因为玻璃质量的成功感到喜悦,相反受到了很大打击。因为他希望在色散等光学性质上有很大改变的锂玻璃,并未能如他所愿!尽管如此,阿贝坚持要继续光学玻璃实验,因为在肖特的新玻璃组成和光学性质调整工作中色差仅是目的之一。新型光学玻璃的研发还可以用于改进光学镜片的球差、象散和视野弯曲等光学缺陷。

肖特的重要科学品质是他总是本能地做出正确的推断,似乎“他能看到玻璃的本质”。他能从研究结果中归纳出基本的科学法则,并以之指导他的工作。他曾经给阿贝写道过:“从近年对原子折射度的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到这样的证据,每种元素对光折射有特定的贡献(固定系数)。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系数事先计算出折射率。这种规则也许可以推广至所有的无机化合物中。我将给你寄些无水硼酸、磷酸盐等以作测试验证。”这些实验,特别是关于硼酸的实验,促使耶拿Schott & Gen玻璃技术研究室的成立。

从1881年将工作搬到耶拿后,肖特开始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他在玻璃熔体中系统地添加了各种当时所能得到的矿物元素。仅几周后,阿贝就写信给肖特说:“你的样品有着多样的光学属性,有些性质是前所未见的,特别是磷酸盐样品拥有很好的通用性。”很快玻璃技术研究室成长为玻璃技术研究所,最后成立了肖特玻璃厂。

当然,那时还有许多亟需克服的障碍,比如更大质量的玻璃熔炼技术、加热系统和炉子问题、从试验到工业化生产的技术问题等。很多工作还得从头开始,弗劳恩霍夫和哈考特就是止步于此,但是肖特率先解决了这些难题,开展了许多玻璃基础研究工作。例如,15公斤级玻璃熔炼时就遇到了很多困难。当实验室小坩埚的玻璃熔体换成15公斤量级时,由于浇铸时较低的冷却速率会使玻璃部分析晶。肖特因此中断了新硼酸盐和磷酸盐玻璃的研究工作,全面关注硅酸盐玻璃的制备。此时,肖特的坚韧与智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困难面前他并未屈服,反而掌控住了局面,最终克服了从实验到工业生产的难题,在工业界也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成就。

阿贝一直鼓励肖特的玻璃研究工作,制作新组成和新光学属性的新型玻璃仅是其中的一个动机,诸如球差、象散和视野弯曲等光学缺陷都可以通过新玻璃的研发解决。但肖特如果没有将实验结果快速产业化这方面的天赋,也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当然,肖特的成就远不止于此:他发现了一种远比当时同类材料能经受高温熔体侵蚀的陶瓷材料,解决了条纹问题;他成功地在玻璃工业中引入了“西门子蓄热式煤气炉”,解决了更高温度熔制的问题;他创立的将玻璃熔体浇涛到预热模具的方法,作为耶拿玻璃方法沿用至今;他在1884年建立了世界上首个光学玻璃工厂;他发明的新型光学玻璃,驳斥了当时认为所有玻璃都有相同的相对色散(牛顿提出),以及玻璃色散总是与折射率变化一致的观点(如图5,这种观点被称为“铁线法则(law of the iron line)”,在此之前从未打破过);他研制的新玻璃拥有特殊的色散比例,完全解决了光学成像系统的“二级光谱”修正难题。


图5   折射率ne与nF-nc之间的关系与铁线(iron line)。1879年后新出现的耶拿玻璃偏离了铁线。ne为基于e-谱线的折射率,nF和nC分别为基于氢气F线(0.4861 μm)和C线(0.6563 μm)的折射率; 差值nF-nc被称为中部色散


蔡司显微镜

卡尔·蔡司(1816年-1888年,图1右),是一名光学仪器企业家,以其创立的蔡司公司闻名于世。蔡司在德国魏玛(Weimar)起家,1840年代起已成为知名的透镜制作者,他制造的高品质透镜以孔径大、成像清晰著称。他在耶拿自设工作室,开始他的制造透镜的生涯,起初制造显微镜镜头,后来制造高品质照相机镜头。

1847年,蔡司制造一种只用单片透镜的简易型显微镜,适合用于解剖工作。这批显微镜第一年卖了大约23台。他很快意识到需要有新的创新,开始研发复合式显微镜,随后制造了Stand I(图6),于1857年进入销售市场。1861年,他设计的显微镜在图林根州工业展览会上获得金牌,被认为是德国最佳的科学仪器。1866年蔡司工厂卖出了第1000台显微镜。这时,他认识到要想在显微镜制作上取得更大的突破,必须要从显微成像的基本科学研究出发。同年物理学家阿贝博士加入蔡司工作室,两人一同研究光学产品的基础科学原理。阿贝作为一名科研工作希望将他的新发现新成果公布给所有人,但这与作为企业家蔡司的想法完全相反。尽管如此,蔡司正确地认识到与阿贝间的合作所能带来的新发展与未来可能性,所以很快地就与阿贝建立起清晰的合作准则。1872年阿贝的显微镜成像理论极大地提升了显微镜的质量。1875年5月15日阿贝成为蔡司工厂的合伙人。


图6  卡尔·蔡司1857年的复合式显微镜。(来源:ZEISS International, History of CarlZeiss Microscopy GmbH)


在上述那段时期,蔡司已经制作出了当时最优秀的透镜系统,但在理论上根据阿贝正弦条件能够进一步改善光学系统品质,当时的问题在于没有相匹配性质的光学玻璃材料。幸运地是,阿贝博士认识肖特,当时30岁的肖特是位刚获得博士学位的玻璃学者。他们从1879年合作,到1886年已经能批量生产满足阿贝理论的新型玻璃。这种新型玻璃的出现铺平了通往高性能显微镜的道路——复消色差物镜(apochromatic lens)。阿贝曾说过“如果没有肖特的加入,蔡司和我的事业至多仅有今日的一半。他是一个有创造力且精力充沛的人,在80年代初期给我们带来了他的专业能力。”肖特则专门生产用于新型蔡司显微镜的玻璃,在1884年成立了肖特及合作伙伴玻璃技术实验室,所有权属于蔡司、阿贝和肖特三人。耶拿玻璃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玻璃之一。

蔡司在创造出划时代的显微镜后不久去世(1888年),遗嘱中将的股权转移给儿子洛迪里克(Roderick)。洛迪里克将股权出售给阿贝。1889年,阿贝成立卡尔·蔡司基金会。该基金会又成立了一个新的集团,作为蔡司公司的所有者。1891年6月30日,肖特公司的一半加入基金会。1919年全部肖特公司都交由基金会管理。可以说,阿贝、肖特和蔡司三人之间在科学与利益上合作与友谊,即便到现在仍是难得一见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9556-1034056.html


下一篇:天然玻璃
收藏 IP: 122.244.157.*| 热度|

24 杨正瓴 徐耀 黄永义 李斌 张江敏 吕喆 郭领阵 康建 文克玲 郑永军 郭新磊 史晓雷 应行仁 李学宽 蒋敏强 刘钢 周洲 高志刚 邱趖 马德义 yangb919 xlsd yunmu cly8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9: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