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人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tjava 浮生恰似冰底水, 日夜东流人不知

博文

学术研究之游学与交友

已有 4750 次阅读 2009-10-31 11:35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交友, 学术研究, 游学

 
 
      最近在看李群方面的书,对该理论的创始人索菲斯·李产生了一点兴趣,如是在网上查了一下,简单地罗列如下:
 
  索菲斯·李,挪威数学家,李群和李代数的创始人。1842年12月17日生于挪威的努尔菲尤尔埃德,1899年2月18日卒于奥斯陆。1859年入克里斯蒂安尼亚(今 奥斯陆)大学,1865年毕业。1868年受到J.-V. 彭赛列和 J.普吕克著作的影响,决心专攻数学。1869年,获奖学金,去柏林学习,与(C.)F.克莱因一起工作并结为好友。在此期间,他开始研究连续群。1870年夏和克莱因一起到巴黎,与法国数学家C.若尔当等人相识,并受到法国学派的影响。1871年回挪威,次年获博士学位并在克里斯蒂安尼亚大学任教。1886年到莱比锡继任克莱因的职务。1889年不幸患精神分裂症,治愈后,健康大受影响。1898年应友人之请回到奥斯陆执教,直至去世。
 李在代数不变量理论、微分方程理论及几何学方面都作出了 贡献。但其中最大贡献当推以他的名命名的李群、李代数。 他在研究微分方程解的分类时,引入了一般的连续变换群。这个群的每个变换以及两个变换之乘积都依赖于参数,而且这种依赖关系是解析的,后来称之为局部李群。
 
  发现此人成长过程中,跟德国数学家(C.)F.克莱因(Christian Felix Klein,1849年4月25日~1925年6月22日),和法国数学家C.若尔当(Marie Ennemond Camille Jordan,1838年1 月5日-1922年1 月22日)的关系很大,如是又找了一下他们2位的资料。1869年,索菲斯·李来到柏林时候,(C.)F.克莱因只有20岁,克莱因19岁在波恩大学拿了博士学位(克莱因1865年入波恩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学,在学习期间任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布吕克尔的助教并合作开展了线几何学的研究),1869年到格丁根,就学于克莱布什。同年到柏林,,就学于库默尔、维尔斯特拉斯、克罗内克等著名数学大牛,在柏林和李相遇。次年,两人一起到巴黎游学,结识了法国数学界的领袖人物C.若尔当,G.达布等人。若尔当的《变换群》(1870),给他们以重要的启示和影响回到德国以后,克莱因于1871年发表了从射影几何学的观念出发对非欧几里得几何进行综合表述的研究。1872年(23岁),在他就任埃尔朗根大学教授时,以《关于近代几何研究的比较考察》为题,发表就职演说,进一步发挥了这一思想,此即著名的《埃尔朗根纲领》。克莱因于1875年到慕尼黑高等工业学院,1880年去莱比锡大学任教。1886年,他回到格丁根大学任教直至去世。
 
发现索菲斯·李的成功离不开克莱因,我们看看老克的关系群:
 克莱因--{布吕克尔,克莱布什,库默尔,维尔斯特拉斯,克罗内克}--{C.若尔当,G.达布}--{...}...
而老李的关系群:
   1869年前,索菲斯·李--{??},
   1869年后,索菲斯·李--{克莱因}--{布吕克尔,克莱布什,库默尔,维尔斯特拉斯,克罗内克}--{C.若尔当,G.达布}--{...}..。
 可以说克莱因是李的人生道路上的“贵人”。克莱因比李小7岁,结识这位小兄弟以后,不仅在学术上功力大长,而且在生活上也受益良多。李44岁的时候,直接从奥斯陆大学跳槽到莱比锡大学(可能待遇、环境更好,当时德国的实力肯定在挪威之上),不过,可能在异国他乡还是有些不习惯,不幸在3年后(1889)年得了精神分裂症,最后仍坚持在德国呆了9年(可能跟好友克莱因的支持有莫大关系),最后56岁回到了祖国故土,第2年就去世了。
 
看了老李同志的人生经历,得到一些感悟:无论从事任何事业,朋友都是非常重要的,学术研究也不例外。要注重交朋友,可以向老李学习,交友不拘一格,无所谓年龄资历的差距,只要于我有利,尽管交来(就像我国的刘邦,刘备、朱元璋等前辈) 。即使交不到称心如意的,也要注意扩大交往圈子,多创造条件结识自己领域的牛人,最好多跑一些地方,多走走多看看,游学与闭关并重,不要老是关起门来,闭门造车,尤其在现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知识增长日益加速的网络化时代,更要重视交流与沟通。一点个人浅见,欢迎拍砖!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45255-266384.html

上一篇:世界一流离我们有多近?
下一篇:再论发现与构造
收藏 IP: .*| 热度|

2 刘进平 宋和平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9: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