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哥哥的一亩三分地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antao 涛哥哥的一亩三分地

博文

大学的“技能教育”与“博雅教育” 精选

已有 8054 次阅读 2017-3-17 07:28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大学到底应该教学生什么?这是每个大学教师都会思考的问题,尤其是社会上很多人以及我们的很多学生都觉得上大学没学到什么东西的时候,作为老师应该怎么回答他们。

其实我觉得不光大学老师不好回答这个问题,可能连教育主管部门也没有认真想清楚,这些年关于大学和大学教育有很多提法,从“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卓越工程师计划”、“建立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双创培养”到“双一流建设”,提法多想法也多,不同的想法有不同的侧重,甚至还有矛盾,我也经常感到困惑,前段时间看吴军老师的《大学之路》,结合自己之前的一些想法分享给大家。

大学教育理念笼统的可以概括为“求术”与“求道”,基本对应着“技能教育”和“博雅教育”,也对应着两种大学模式“洪堡体系”和“纽曼体系”。这两种思路本身差异很大,想要取长补短、兼容并蓄是好事,但是没有搞清楚这其中的来龙去脉,想法和行为上就经常是是忽左忽右、前后矛盾。

“博雅教育”其实就是精英教育,古时候的高等教育都是“求道”的,西方的毕达哥拉斯和东方的孔子,他们的重点并不是教授书本上的知识,而是所谓的“大行之道”,孔子有个叫樊迟的弟子想学习种庄稼,孔子说“吾不如老农”,然后他又提出来想学园艺,孔子说“吾不如老圃”,樊迟就走了,孔子说“小人哉,樊须也!”。高等教育不是为了传授职业技能,直到今天,很多英美的大学依然坚持这个观点。

从这个角度来讲,很多大学生毕业了,却发现什么都不会,找不到工作,这其实也没什么值得奇怪的。但是换一个角度,社会上对于孩子大学毕业没有一技之长,找不到工作而抱怨学校,其实也是有道理的。因为以前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是模仿苏联的,而苏联高校采用的就是“洪堡体系”。

以洪堡(1767-1835)命名的“洪堡体系”来源自德国普鲁士,与进行博雅教育的“纽曼体系”不同,在洪堡的体制中,学生毕业时必须对一个专业有比较精深的理解,很多专业的学生都是5年毕业,最后的两年完全是学习非常精深的专业知识。在这种教育体制下,普鲁士迅速培养出了各行各业的精英,从昔日的弱国变强国,并统一了德意志,洪堡体系也迅速在欧洲推广。

当然,今天的世界已经大不一样,学校不能简单划分成哪个体系,但这两种大学教育思路非常深刻的影响着今天的大学。比如现在的世界一流大学中,大多数都坚持了纽曼的求道传统,倡导通才教育、素质教育,努力将学生培养成有责任和担当的社会人。同时美国也有很多理工学院,比如麻省理工和加州理工则深受洪堡教育理念的影响。

现代美国高等教育实际上是通过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把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进行结合,本科搞通才教育,毕业后要么在工作岗位上学习,简单的专业技能也可以通过社会培训机构,深入复杂的专业技能则通过研究生院深造。

搞清楚了这些道理再看看我国大学教育,就能看明白我们这些年的很多想法和做法,1949年以后,我们受苏联理解的洪堡体系的影响,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之前经常听我们专业的一些老前辈说当年大学学的本领都很扎实,一门专业课100多个学时很常见,而现在我们专业新修订的教学大纲,一门专业课最多的也只有56个学时了。

改革开放后,我们又受到了很多英美高校的影响,学习他们的很多做法,这种学习有必要,但在具体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比如说专才教育的成本相对通才教育要高,于是在高校大规模扩招的背景下,推行所谓的通才教育,生产了大量不具备专业技能的毕业生,而我国作为“世界工厂”,经济产业结构更需要的是蓝领专业技术人才,所以就出现了企业招人难,毕业生找工作难的怪象,并且也助长了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想法。

当然,管理层也看到了问题,后来推行的“卓越工程师计划”,希望学校按通用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这种重新重视工作技能培养和专才教育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但是前面也提到了“洪堡体系”的学校在专业培养上是下大功夫的,并且学生毕业一般需要5年,而我们现在高校的运作模式和资源分配早已不像当年,搞了这么多年通才教育,让学校投入大量的资源再去搞专才教育是不现实的,对高校来说就是工作量太大,激励太少(高校排名、经费拨款等)。

分析了这么多,最后一个问题,这种情况下作为学生该怎么办?

有一个事实虽然我们不愿意承认,但是它正在越来越清晰的呈现出来:“社会阶层正在形成并相对固化,不同阶层的教育诉求是有巨大差异的,教育也在分层”。

罗胖有一期节目专门说过这个问题,社会底层、中产阶层、精英阶层需要的教育是不一样的,社会底层更需要的是技能教育,注重纪律性和自律能力培养,先有一技之长,解决生存压力,再说社会阶层升级;中产阶层则同时更加关注素质教育,因为不光要有一技之长,最好还要多才多艺,这样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而精英阶层更关心的是决策能力和思维的培养,他们以后更多的可能是使用人才,自己是把握方向的,因此精英阶层的教育往往不太重视纪律和形式,甚至有点鼓励打破规矩标新立异,注重的是启发思考,多角度的思维。

这种情况下,作为学生应该看清楚这种差异,不是说博雅教育好不好,而是要知道一个高校提供的服务可能不适合你的教育诉求,可能你是中低阶层,那么可以选择大学的最后一年花点钱跑到外面的培训班学习一点扎实的技术,这样对于你在社会上立足可能是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你是中产阶层,本科阶段多参与各种活动,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可能就是不错的选择,当然如果你是精英阶层,哦,那你可能更应该考虑去美国的私立名校吧。

想看到更多我的文章,欢迎订阅,欢迎打赏 ^_^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2255-1039914.html

上一篇:怎样才能把时间当作自己的朋友——2016年总结
下一篇:谈“选择”
收藏 IP: 123.116.169.*| 热度|

16 赵凤光 姚伯元 徐勇刚 任广凯 侯沉 徐世文 蒋永华 韦玉程 郑永军 李曙 姚伟 张海权 xlsd supercapacitor yunmu zhjq2016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6: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