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zuo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izuoan

博文

对工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担忧 精选

已有 10829 次阅读 2018-10-12 12:0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众所周知,工科专业的内容是实实在在的,螺杆是螺杆,螺母是螺母,基本没有务虚的成分,是一步一个脚印办出来的。很少有哪个学校会突然冒一个工科专业出来。所以,很多工科专业属于老专业,办学时间都比较长。现在高教改革没有什么改了,有好事者出来折腾工科专业,而且美其名曰:新工科。主管部门还出钱,列项目支持研究新工科。当然,能折腾好还好。但现在这样的折腾着实令人担忧。

1)什么是新工科?

一般而言,工科专业是面对工程领域。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工科专业,术业有专攻。建筑领域有土木工程专业,机械有机械工程专业,矿山开采有采矿工程专业,等等。这些工程领域除了这些主体专业外,还有辅助专业,比如,建筑领域也涉及到电气工程专业,矿山开采同样会涉及到自动化专业,等等。通常工科专业主要的工作分为:设计,施工(加工或者制造),工程管理。而现在高等教育中炒得沸沸扬扬的新工科是什么?原来搞设计(包括学习设计),是手工绘图,在图板上用丁字尺、三角板等工具绘图,现在计算机发展了,用计算机绘图,这个难道叫新工科?还比如,矿山开采,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开采,甚至是井下无人作业,这个就叫新工科?即使这样先进,难道矿山就不需要老的采矿工程专业的技术人员么?如果是,那证明制定这个新工科的人根本不懂采矿工程专业及其在矿山开采中的作用;整一个这样的新工科,能有利于矿山的发展么?前些时候,3D打印技术也是炒得沸沸扬扬,结果如何?

2)国际工程专业认证的作用是什么?

我以前写过一个博文“华盛顿协议与国际工程专业认证是真的么?”(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67220&view=weizuoan)。最近看了两篇文章,一篇是“中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意味着什么?”(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50818&do=blog&id=982826),另一篇是“我国工程教育迈入全球第一方阵”(http://edu.163.com/18/1006/06/DTDOE8BD00297VGM.html)。发现《华盛顿协议》是真的。但没有想象的那么高大上。这个协议组织目前只有18个国家和地区。我国是2016年加入的。加入后,我国的工程教育真的迈入了全球第一方阵么?我们历来有个习惯,找几个英国的专家开个会,就是中英国际会议或中英国际合作,找几个美国的,就是中美国际会议或中美国际合作,再找几个不同国家的开个会,就是什么国际会议或者什么国际合作。一些高校邀请国外诺奖得主到学校搞个讲座,给个名誉教授,好像这个诺奖得主就成了自己学校的员工了,学校的知名度就提高了,教学水平就得到提升了。这完全是皇帝的新装。咱们的经济总量排第二,许多方面都发展得很好了,为什么还是不自信?高层一直在讲,要文化自信。国内对本科专业的认证,也是找几个专家(有些是领导),到现场考察检查几天,然后就给一个结论。通过认证的,有效期为三年(有些是六年)。在这个有效期内,该专业的教学水平就真上了一个台阶么?通过了认证的专业,就没有水课么?现实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通过了专业认证的学校,除了招生宣传广告上写着外,这个国际工程专业认证还有其他作用么?

3)按照SCI论文来评价工科专业的水平

按照SCI论文来评价工科专业,最典型的莫过于双一流建设中的一流学科的选择。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根本没有采矿工程和选矿工程这样的工科专业,结果在双一流建设中,矿业工程被这两所学校列为一流建设学科。另外,还有用ESI%来评价工科专业水平。这种评价对工科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不仅仅是折腾,还有可能危害到我国工科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

4)按照SCI论文来引进工科专业的老师

现在高校招聘老师,基本按照帽子、海龟、博士和SCI论文这样的标准筛选。有些专业是可以的。有些专业根本不行,尤其是工科专业。像采矿工程专业,从培养人才的角度考量,招聘一个海龟、博士和SCI高手做老师,还不如矿山现场的一个采矿工程师。因为现在很多海龟、博士和SCI高手,根本没有到过矿山下过井,即使去了工作面和掘进头,也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这样的老师上课除了照本宣科外,还能讲出什么来?当年教我采矿的专业老师,都是大学毕业后,就到矿山去工作了很多年的(文化大革命下放到矿山劳动),对矿山现场情况是了如指掌的,现场经验非常丰富的。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工科专业的老师,既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更要有丰富的现场经验。现在高校,从有帽子的,到双肩挑的,还有普通老师,非常缺乏现场经验。但高校的一些牛人会标榜自己是:学院派,理论派。那么这种学院派能保障工科专业的教学质量 、提高工科专业的教学水平么?

5)瞎编教材,误人子弟

现在编写教材的人有两种,一种是大牛,目的是为了项目验收或完成上面的任务,但教材并非是牛人编写,而是牛人手下的年轻人或者研究生。有一次在一所著名的高校调研,那里的牛人讲,现在的大牛既没有时间来整这些教材和专著,也没有动力来整这些教材。另一种编写教材的人是年轻人。这些人为了评职称,戴帽子,不惜一切代价拼命编写教材和专著,不会的也编,有些还跨专业编写教材和专著,美其名曰:综合交叉。对于工科专业的教材,除了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包含很多现场经验的内容。而现在一些编写教材的人就瞎编。由于查重比较厉害,有些就东拼西凑。按照SCI论文来引进的工科专业的老师,拿着这样瞎编的教材上课,能培养出合格的工科专业的大学生么?

当今和未来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最近,教育部要求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淘汰水课。但现实中,工科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着实令人担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67220-1140427.html

上一篇:双一流建设中的忧思
下一篇:诺贝尔奖与国内科技奖的对比分析
收藏 IP: 222.178.10.*| 热度|

31 肖建华 陈楷翰 雷宁 郑永军 徐耀 石磊 李坤 吕洪波 晏成和 王安良 苏力宏 邹德虎 崔锦华 徐明昆 宋威 刘建兴 蒋继平 姬扬 王林平 闵应骅 黄永义 肖华根 唐白玉 刘浔江 叶建军 周忠浩 薛斌 张启峰 张华容 郭奕棣 liyou198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1: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