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yu11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yu111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111.76.253.*   [39]汪可涛   2023-1-6 10:34
你那边可以做药物病毒敏感试验吗?
IP: 97.122.77.*   [38]白图格吉扎布   2017-4-30 12:34
Vector Algebra, and System Monitoring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3331-1051812.html
请批评,请指正。
IP: 97.122.77.*   [37]白图格吉扎布   2017-4-30 12:27
Vector Algebra, and System Monitoring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3331-1051812.html
请批评,请指正。
IP: 60.241.13.*   [36]YinYangWenHua   2015-4-19 15:33
余老师你好:未能等到您能提供有关“可见态物质波”的量化数据,但我还是将这篇文章写好了,只是缺少了这个数据文章有点逊色。请查看我的博客http://yinyangwenhua.blog.ifeng.com看新博文-----《文化生物学》视角研讨: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固态文化”,并提出看法与意见。谢谢!
IP: 60.241.13.*   [34]YinYangWenHua   2014-12-7 17:37
余老师你好:刚写好一篇文章:《文化生物学》学科研讨:人类文化与文明 “两性年龄论” 概述。 想在科学网发,结果博客申请未批,只好请您查看凤凰网博客:http://yinyangwenhua.blog.ifeng.com 并提出意见,谢谢! 另外,我仍然在等着您能给予我有关物质波的“可见态”量化数据,再次谢谢!
IP: 70.59.35.*   [33]白图格吉扎布   2014-11-30 01:40
请批评指正,感恩节快乐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3331-846932.html

系统运动学指导投资实验: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3331-774417.html
IP: 60.241.13.*   [32]YinYangWenHua   2014-7-13 15:55
余老师你好:谢谢你看我的文章和评论。我是做美术设计工作的,因工业设计与工艺美术有关概念的争论使我对文化产生了兴趣,后来又发现文化与生物有密切关系,所以想将这个问题搞清楚,故打算写一个文化与生物关系的文章,并以“阴阳文化”主题之名开了博客,慢慢积累资料。
现有一个问题想请您或通过您获得答案,不知可否? 关于物质,过去一直由牛顿建立的“原子论”学说主导,20世纪初,量子理论对亚原子微观世界的研究,揭示了物质波粒两重性的本质。根据量子理论,物质并非以实体存在,而是以波的形式存在,它们之所以在我们眼中呈现为实体,是因为以光速运动的电磁波空间狭小,我们人眼看上去就象一个快速旋转的螺旋桨形成的实体,故误将这样的“实体”当作物质的存在性质。 这个误判与人眼对色彩是物体的固有性质的误判一样,物体之所以具有色彩,是因为光的色彩被物体吸收与反射的程度大小造成的(比如所呈橙色,只是此物体半反射红色光波、半反射黄色光波而全吸收其它光波的功能所致)。这个世界无非形形色色所致,两者之间应有一致性。我们了解和看得见物质以固态、液态和气态存在,能否将其认作为是一种“可见态”(实际上应存在我们看不见的“不可见态”),就象色彩产生的电磁辐射波分为“可见光波”与”不可见光波“一样?如果我的猜想有道理,人眼能感受到的色彩的电磁辐射波在380-780NM之间,那么,人眼能感受到的物态怎样以量化的形式来表示? 它的存在形态与“量子”运动的哪些因素有关?
我非理科出身,无法获得答案,望余老师及知者给与答案,谢谢!
IP: 140.207.223.*   [31]罗渝然   2014-5-24 10:17
俞老师,你的问题已被引用:

见: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3948-797240.html

谢谢你的提问。
IP: 60.241.13.*   [30]YinYangWenHua   2014-3-12 18:46
俞老师你好:偶而看到你的文章,很有启发性。同时觉得与我想要写的 “阴阳文化” 专题非常接近,只是你是从生物涉及文化,我是从文化追朔生物。有时间看看我的博文,提些意见。http://yinyangwenhua.blog.ifeng.com   和  http://blog.sina.com.cn/yinyangwenhua ( 注:博文只是专题短文试笔,长文待开始动笔)
我的回复(2014-4-30 12:35):我读你的文章的整个感觉是有思考,但思考不够深入。叙述多于思考。
我的回复(2014-4-30 12:24):写得不错。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IP: 123.151.42.*   [29]闫安志   2014-2-12 08:25
如何预防脑肿瘤?
人出生没有脑肿瘤,可是在对生活要求太多的情况下,大脑在高压下拼命工作,是否易发脑肿瘤?
我的回复(2014-2-12 11:22):高压下,不仅仅是大脑,其它组织的肿瘤也一样会容易发生,因为人在高压下,免疫活性会下降。而器官的活动程度和肿瘤的相关性是一个科研课题。现在还没有答案。
IP: 210.13.88.*   [28]张成岗   2013-10-31 15:52
俞老师,您好!

欢迎批评指正我对于肿瘤的分析与思考:

就是这样(上)——你不得肿瘤,谁得肿瘤?——试论肿瘤的发生机制(CZ)
http://bbs.sciencenet.cn/blog-40692-736336.html

就是这样(下)——肿瘤患者的人生告别之旅:目前肿瘤治疗的误区和改良方案(CZ)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0692&do=blog&id=737722

目前肿瘤中的很多哲学问题没有被弄清楚,所以国际学术界对于肿瘤的治疗迟迟没有办法。

谢谢。

张成岗
2013年10月31日, 15时00分24秒

================================================
张成岗,研究员,室主任,电磁与激光生物学研究室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地址:北京市太平路27号,邮政编码:100850
电话:010-66931590,传真:010-68169574
http://www.sciencenet.cn/blog/zcgweb.htm
http://www.researcherid.com/rid/B-1480-2009
Email: zhangcg@bmi.ac.cn,  zcgweb@126.com
IP: 125.34.17.*   [27]JIANGJAWEN   2013-10-3 12:05
要 “发现精神和文化的物质基础和物质本质”,是一个美丽的理想。在物质与精神之间建立联系,谈何容易。
至少有一项前车之鉴可以参考。自爱因斯坦肇始,致力于在宏观引力世界和微观电磁力世界之间建立物理的因果联系的努力就一直不断,光阴荏苒,至今的“统一场论”仍旧路漫漫而修远。其难点就在于要“突破不同层次之间矛盾特殊性”而建立统一性,要知道,它们还是局限于在物理学的范畴下的跨层次突破呢。
其次,就是数学工具的障碍,社会学描述人的行为,不能用确定性函数关系;如果用概率论之类的不确定性数学工具,也只能得其皮毛(例如社会调查问卷)。真正能处理人类社会学行为的数学工具,大概要采用非线性系统的混沌数学。如果在你的努力中采用的话,或许会有一点希望的亮光。
我的回复(2013-10-4 09:08):你说的很好,谢谢你的建议。认识世界,认识世界万物之间的关系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世界还是在一点一点地被人类认识。世界虽然可能是终极不可知,但局部可知、原则可知。我一个人的力量和知识是有限的,我希望能引起大家对文化生物学的兴趣和重视,建立起文化生物学这个学科,运用不同的知识和工具,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精神和物质之间的本质关系、量化关系,最终用“确定性函数关系”来表述人的行为和文化(这也不是不可能,因为人的一切行为皆是生物化学反应的结果,而化学反应是有确定性函数关系的。)

另外对你前面提到的“对立统一”这个词我一直认为不太准确,并没有把事物的本质表述清楚。对立的结果不是统一,而是平衡。因此“对立平衡”可能更清楚和本质一些。
IP: 221.224.88.*   [25]俞强   2013-4-14 17:22
谢谢!
IP: 60.186.176.*   [24]翟自洋   2013-4-13 19:19
俞老师,我把您对tenure的翻译(探良制)传播了一下,希望更多人采用。
见博文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30081&do=blog&id=679433第三部分。

自洋
IP: 218.199.207.*   [23]李曼静   2013-4-13 15:56
您好!
    我是华中师范大学的研二学生,这是本人读研以来为第一篇论文设计的问卷。是以导师的项目为主题,研究学术虚拟社区用户的持续使用行为,需要大量的问卷调查数据为研究基础。此项研究有助于了解在线学术交流的现状、趋势和影响在线学术交流的因素,丰富与深化互联网环境中科研知识交流与共享机制研究的理论体系,从而为科研性的网络服务在中国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本调查完全采用匿名方式进行,您的个人回答只供学术研究使用,绝对不会对您造成任何不良影响。完成问卷大致需要6-8分钟的时间,请仔细阅读以下项目,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选择。
    非常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完成这份问卷!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李曼静(E-mail:melody626@foxmail.com)
http://www.sojump.com/jq/2307285.aspx
IP: 1.24.29.*   [22]白图格吉扎布   2013-4-6 21:07
俞强老师,您好。
我为做‘草原退化趋势预测’研发了‘超球面模型’。现在我想证明多元向量对‘分量对应的乘法’组成一个群,但不够自信。希望请你,并携你数学专业的老师、同事、学生、朋友来我博文
《多元向量乘法群》: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3331-676833.html
批评,指正。  不胜感谢。
IP: 218.15.26.*   [21]zkcz4428   2013-1-31 18:32
俞老师您好!想请教您一个问题,前段时间看新闻说目前的中小学教材要实现全部绿色教材,所谓“绿色教材”是指用食品级的油墨印刷和环保型胶粘剂装订书本,以减少对少年儿童的危害,因为传统的油墨和装订书刊用的胶粘剂含有苯、芳香胺等,挥发的气体含有致癌物质。因印刷成本高,目前除中小学幼儿教材外,其他书刊都不是绿色印刷,而是采用传统印刷。我想问一下长久接触传统印刷的书籍挥发的气味以及接触那些油墨对人体危害大吗?有没有致癌的风险?我目前准备考研,整天要看书做题,泡在书中,有点担心书的气味和油墨会对身体带来危害,恳请老师解答一下。万分感谢!
我的回复(2013-2-3 21:19):你这个问题我还回答不了,因为没有看到这方面的研究数据。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印刷厂的工人应该肺癌发生的频率会比较高,但好像没有看到这方面的报道。从一般的原则来说,化学物质尽量少接触比较好。
IP: 129.112.250.*   [20]冯万有   2012-12-2 23:52
你好,我也是美利坚得留学生,但是没有感觉那么好。。。失落。。。。哎
我的回复(2012-12-3 01:02):也许你的世界观是在中国形成的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5 20: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