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科学轻风,汲智慧甘露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yaninelotus 有风来兮抚我长发;有雨飘兮沐我花容;星兮月兮寰宇美兮!

博文

何处去找最优解

已有 2345 次阅读 2020-1-28 17:51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何处去找最优解

---读《巨人的陨落》

---蓝莲花瓣--

我亲眼目睹,每一个迈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热烈地生长。

---[英] 肯 福莱特

        是的,这是福莱特写的书。《巨人的陨落》,共三本。如果让我去读真正的一战历史,我可能根本读不下去,会觉得枯燥难耐。但是,福莱特把历史写成了小说,又把小说写成了历史和哲理。小说选取了五个家庭,从人的个体出发,用生活中人的视角来看待这场战争,甚至于,它用渗透了普通人爱恨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期望去感受这场战争。因而,这是一场充满了人类的愚蠢,缺乏智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的战争。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日,奥匈帝国皇储费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遭到一个塞尔维亚青年的枪杀。这个被历史称为萨拉热窝事件的“小事情”成为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或者说,是一个良好的借口。因为,在这个历史时期,欧洲各国正在为自己的利益和殖民目的合纵连横,争得不可开交。然而,被卷入战争的更多的人们不是政治家,而是平民百姓或者是活生生的凡人,政治家作为政客之类,他们有较大的决策权,可他们在战场之外。

        沃尔特是一个德国外交武官,1914年他28岁,英语说得“跟老伊顿公学的学生”一样好,而且他的确从那里毕业。他在军队里呆过两年,又上了三年军校。在英国女勋爵茉黛的眼里,他是无与伦比的。是的,这个德国外交官和英国女勋爵相爱了。而且,在萨拉热窝事件之前,看起来他是前途无量的,而她正从事着她自己喜欢的社会福利性政治活动,她帮助穷孩子和妇女,给她们医疗援助,努力促进社会的公平与人道。

        同时,茉黛的女仆艾瑟尔正展露头角,成为茉黛的哥哥菲茨伯爵家的女管家,在成功地完成了接待国王乔治五世夫妇的任务之后,她和菲茨伯爵发生了关系。她的弟弟比利则成为菲茨伯爵所拥有的土地上的煤矿公司的矿工,第一次下矿就遇到了瓦斯爆炸,发现了煤矿公司的腐败和嗜血,幸好他有头脑又勇猛,才能够幸免于难。

        他们都不希望战争发生。英国和德国是对立的,所以,沃尔特和茉黛不希望战争发生。艾瑟尔和比利,他们在英国的生活并不富裕,目睹着土地和矿山归别人所有,他们的权利和基本安全的保障都不够,他们需要争取更好的生活,而不是战争。

        谁希望战争发生呢?菲茨。菲茨的妻子是俄国的碧公主,他的孩子有继承权,会继承俄国的一些财产。并且,虽然菲茨已是英国富豪榜上的第九位了,菲茨还想要一些政治资本。沃尔特知道,他的命运掌握在沙皇和奥地利皇帝的手里,而他们“一个愚蠢无能,一个老迈昏庸”。奥地利皇帝约瑟夫曾是他那个时代的伟人,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然而,他84岁了,他认为自己年龄大就知道所有的事。更加可怕的是,沃尔特的父亲也是这样的人。沃尔特的父亲是德国的权贵,保守固执,他严重支持战争。

        奥匈帝国必须报复,“作为政权塞尔维亚必须被除掉”。德国是奥皇的同盟国,再说了德国的高官们都觉得自己能打赢,他们建议皇帝打仗。俄国为了保证自己在巴尔干半岛的特权,也参加了战争。英国的权贵们觉得,他们是法国的协约国,德国帮助奥地利打塞尔维亚必须路过法国,顺便就会把法国给灭了,何况德国和法国还有普法战争的仇没有报呢。英国于是参战了。其实,英国膨胀的日不落情结在此起了很大的作用,理性地说,英国希望自己能左右欧洲的局面,如果不参战,战争的赔款就不会有它的份。

        于是,没有额外的智慧来解决这场每个国家都“各怀鬼胎”的征战。这个开局显然存在着诸多的弊端,看得清楚的人们没有决策权,没有左右全局的力量。于是,人类的那些自私和愚蠢在这场战争中被放大,呈几何倍数增加。这使得战争如同一场游戏,而这场游戏使各国的军队和平民付出了生命与生活的代价。

德国在普法战争中占了法国的便宜,因为忧患于法国的报复,德国一直在进行军备扩充。所以,德国军官沃尔特在战场上身先士卒,不顾自己的危险在战斗开始之前就做好了敌情侦查和战斗部署,总是能把伤亡和损失降到最低。因此,从小说的描写来看,德国军队是训练有素的,真的在打仗。

        然而英国完全不是这样。菲茨参战了,他是军官。比利参战了,他是士兵。正如小说结尾处比利所说的,那些军官,都是贵族子弟,从学校出来的他们一进入军队便是少尉。“他们很勇敢,但他们固执己见,不承认失误。他们在战略上有失误,战术上也有失误,他们的通信系统很差,思想也已经过时。但他们不肯改变自己的想法,直到造成数百万人的死亡。”当然,比利并没有在这里算经济账,在战争胶着状态,英国维持战争的费用是“每天五百万英镑,是国家正常花费的十倍”。“输了,最大债主美国就会破产。赢了,德国会被迫代为还债。” 因为“付不起账单”,英国在为账单打仗。送上战场的军官和年轻人也都没有接受多少训练。英国的炮击会在总攻发起前十分钟停止,以便德军准备,然后呢,军官命令士兵站成排前进,德军的机关枪便扫射过来......比利的同乡,那些没有在矿难中死去的年轻人,就这么轻易地死在了战场上,在比利的家乡留下的是孤独的母亲、妻子和幼小的孩子,这还不够,这些人们过着物资匮乏的艰苦的岁月。

        比英国更可怕的是俄国。格雷戈里的父亲因为在碧公主所有的土地上放牧被碧公主吊死,一无所有的母亲因为参加罢工被射杀在他的怀里。但是,基本没有经过什么军事训练的格雷戈里被逼参加了战争。初上战场,格雷戈里发现他和其他的士兵根本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完全像是被驱赶到战场上送死的。而当他们经过德国的村庄时,他发现德国的农民住的都相当好。在整个的战争中,格雷戈里除了受到战争的洗礼成长为一个战士之外,他还深刻地认识到俄国的腐败,从他以前生活的城市警察到军队中的军官。这使格雷戈里成为了一个坚定的布尔什维克,他的使命是推翻沙皇的统治,而不是为了俄国的胜利而战斗。

        战争开始的时候,人们以为这是一场很快就结束的战争。然而,从1914年7月28日开始,到1918年11月11日德国宣布投降,这场战争打了四年多。在萨拉热窝事件之后,人们有选择和平的机会,人们没有选择。在战争期间,1916年底,美国总统威尔逊派自己的顾问或者说是助手私下与德国外交官沃尔特接触,希望德国与协约国(英、法、俄、美)进行和平谈判。威尔逊不希望美国公民走向战场。沃尔特积极斡旋,沃尔特也希望战争早早结束。然而,沃尔特的父亲奥托,一个级别更高的德国外交官,“刻板冷酷,从不轻易妥协”,而且,“他度量小,思想过时,不讲道理,还坚持不肯改掉这些毛病,冥顽不灵,却还沾沾自喜”,更加要命的是,“弥漫在整个欧洲的父辈的愚蠢”除了导致了“索姆河的大屠杀”之外,父辈想的是“我们的敌人必须为他们的侵略付出代价!必须作出赔偿,” 这是父辈们共同的目标,也是政治共同的目标。德国的所谓智囊团,除了贝特曼,其他人都告诉德皇他们保证“只要五个月,协约国就会投降。”英国人的贵族菲茨伯爵说“与德国和谈,对所有为战争献出生命的人是一种背叛。”于是,乔治国王和威廉国王都没有选择和谈。

        美国参战,战争持续到1918年,更多的人为战争献出了真实的生命。到了1917年3月,俄国的彼得格勒一贫如洗,九岁的小女孩在寒风凛冽的街头试图用出卖身体来行乞。格雷戈里成为坚定的布尔什维克,成为他们的中坚力量。他们发动了一场革命,废除了沙皇。

        然而,战争就是战争,无论对美国还是对德国,或者对英国和俄国。

        1918年5月开始,美国加入了这场战争。格斯和查克都是军官,他俩还是搭档。他们在美国都演练过堑壕战。然而,沃尔特在望远镜里就看出来这些身体强健的士兵都是新兵,绝不是在意自我掩护的老兵。5月30日在巴黎以东一个叫蒂耶里堡的小镇,格斯和查克都在观察地形,在他们都没有意识到在战场上应该隐蔽的情况下,德军的炮弹落了下来。格斯看到了查克没有呼吸和心跳的尸体,而他身边的士兵们一时也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1918年11月11日,应该说战争应该结束了。但是“格斯听到传言,说上午十一点即将停火,但他的上级指挥官命令进攻,他便奉命执行。”在被火力压制的情况下,格斯叫来枪法最好的克里下士,想让他接近对方一点,去扔手榴弹。克里,一个十九岁的,满脸雀斑年轻人,勇敢接受了命令,认真执行这个命令。在他差一点成功的时候,克里中弹了,牺牲了。然后,德军和美军的士兵都开始欢呼----战争在这个时候被叫停,结束了。

        格斯来到克里的尸体旁边,合上了男孩的眼睛,他说“上帝原谅我。”

        世界上有很多如果。比如,如果格斯并没有认真执行上级军官的命令,在这即将结束战争的时候,克里就不会死,战后克里会长成一个年富力强的人,会有妻子和孩子。如果1916年底到1917年初,德国和英国都积极响应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外界斡旋,接受并签署停战协议,那么会有多少德国的、英国的、俄国的和美国的士兵不会死去或者受伤,这些人和他们的孩子们在战后都将是国家的建设者。如果在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各个同盟国和协约国都能保持冷静,用外交手段解决这个只牵扯到三个人生命的事件,那么将会有多少人保留生命呢?这场战争有6500万人参加,协约国死亡人数大于549万,同盟国死亡人数大于338万。战争双方受伤人数达到1000万人,而在战争中死亡的平民是6493000人(数据来自百度)。

        英国贵族菲茨带领的阿伯罗温同乡队死伤无数,作为军官的菲茨本人,失去了一只眼睛,瘸了一条腿。比利是同乡队的士兵,他的伙伴大多都在索姆河战役中死去了。残酷的战争使比利成长起来,战后比利在大选中战胜菲茨,他是工党代表。艾瑟尔也是一样。他们使得“有史以来第一次,英国有了一个工党政府。”

德国战败了,沃尔特“只盼着整个世界能吸取教训”,他希望威尔逊总统的十四点和平宣言能被大家信服,他希望世界大国找到一种和平解决彼此间的分歧。然而,沃尔特的父亲,代表着整个欧洲“父辈的愚蠢”,他根本不承认发动战争或者参加战争是一种错误。他压根不认为“欧洲的领导者们作出那些邪恶和愚蠢的事情,千万人因此丧命。” 无论奥托怎么认为,德国作为战败国,被迫签署《凡尔赛条约》,那是个大得相当于德国要做NN年殖民地才能陪得清的银子额度。

        无论战后的德国怎么贫穷,茉黛还是跟着沃尔特回到德国。“你往哪里去,我也往哪里去;你在哪里住宿,我也在哪里住宿;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在哪里死,我也在哪里死,也葬在哪里。”虽然后来,她和沃尔特过着贫穷艰辛的日子,但是她们很幸福。

        沃尔特知道1914年的外交,知道1916到1917年的外交。“迈向战争的每一步,不是单个国家的错误。两边的领导人都在极力捍卫自己的国家,没有人想让整个世界陷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争---阿斯奎斯没想这样,庞加莱、德皇没想这样,沙皇或奥地利皇帝也没想这样。”就连那个萨拉热窝的刺客普林西普知道自己的行为引发了这样的后果也大吃一惊。但是,这不是全部。在签署凡尔赛条约的过程中,作为英国人的德国媳妇,茉黛敏锐地发现,协约国“他们鼓吹和平的说教,但却一直在预谋报复”那么,人类的傲慢、偏见和自私自利的典型症状会不会因为八百多万人死亡的血流而有所减轻呢?不会!

        愚蠢一直存在,一直在继续。在任何时候,任何事情的开端总是夹杂着人类的一些愚蠢。在大于两体的多体体系里,这种愚蠢将要呈几何倍数增加。虽然欧洲的领导人没有想要这种最大规模的战争,但是,他们的愚蠢是存在的,而在这场战争的时间的演化中,他们的愚蠢以极快的速度和倍数增加了。而这个后果,谁也没有能力承担。只能让整个世界承担了吧。所以,只要那丁点的愚蠢存在,对于人类社会,对于人类的世界,就不存在最优解,科学地说,就连稳定解都是不存在的。

        所以,无论是谁,无论是权贵,平民,皇帝或者皇后,保存谦逊和平和,是最大的善良。这样至少可以保证自己少一点释放自己的愚蠢。

        在动物界,大猩猩或者猴子群殴,必将损失到每一个个体,N败具伤。对于人类社会,同样,群殴或者战争,都是没有赢家的。所以,一战以后,英国,德国,奥匈帝国,俄国都发生了相当厉害的变化。

(本文首发在个人公众号:蓝莲花瓣 )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594-1215931.html

上一篇:记着相爱的那天
下一篇:这个冬天
收藏 IP: 60.165.14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3: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