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往前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yhsd 不迁怒,不贰过

博文

怎样给自己论文找到合适期刊? 精选

已有 10006 次阅读 2016-8-20 10:05 |个人分类:科研常识|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要是你有一个待出嫁的姑娘,你一定想让她嫁个好人家。给论文选期刊就像招女婿,不能好高骛远,想嫁豪门也得看姑娘长相。高质量的期刊都有评审专家,石榴姐的长相估计还没送到评审专家那,就被编辑给打发了。招女婿同样也不能委屈下嫁,如花似玉的姑娘瞎了眼送到武大郎那,混得再好也不过是一个炊饼西施。这就要求各位招商银行的老板,不但对自己孩子有准确定位,对女婿的质量也要有全面了解。作者下面将按自己认识和借鉴经验,枚举一下判断期刊质量的一些名词和指标,作为刚刚要走向工作岗位的小白,文章中可能有不少错误和不周到的地方,诚挚邀请你批评指正。

1.ISSN号和CN号。判断期刊质量首先要确定他是不是正规的期刊,首先要看它有没有ISSN号和CN号。ISSN号是国际标准刊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ing),它有8位数字组成,XXXX-XXXX中间由“—”连接,其中前七位是纯数字序号,最后一位是校验位。CN号是国内统一刊号,如中国图书馆学报CN号是 11-2746/G2,前两位11是地区号,如北京是11,山东省是372746是序号,由报刊登记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分配 [1]。斜线后是期刊分类号,可以参加中图分类法。国内期刊只有具有CN号的期刊才是合法的正规期刊,有些期刊只有ISSN号,没有CN号,那么它们可能是非法期刊,或者不公开发行供内部参阅的内刊,评职称什么的有些机构是不算数的。

评职称、晋升、研究生毕业、高校自主招生,现在国内很多类似情况下都需要有省级以上论文,于是一些懂游戏规则的人就开始找人代发、代写,或者投一些“婊子期刊”赢得晋级资格。有买的就有卖,于是一些期刊为了盈利挣钱,不管论文质量怎么样,见到钱就开始刊发。程焕文教授曾对期刊卖版面的现象展开过批评,某些期刊为了盈利从月刊改为半月刊,又从月刊改为旬刊,他粗略算了一下,某期刊一年下来光版面费可能收入都将近500多万元。[2]为了遏制这些期刊,一些高校或科技组织已经将一批期刊列入了自己机构的黑名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也在2014年确定了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名单[3]。某些被揭发过的期刊仍在第一批认定的学术期刊之上,可能人家关系确实够硬,也告诫大家第一批认定的学术期刊只是作为一个参考,选择期刊的时候还是要擦亮眼睛。

2.影响因子。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项数据。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百度百科)影响因子是目前运用广泛的评价期刊质量的指标,虽然它饱受争议,但现在还没有一个比它更令人信服的评价指标。影响因子的计算公式如下:假设要计算期刊A2015年的影响因子,

分子表示期刊A20132014年发表的所有论文在2015年中被引用次数的总和。分母表示期刊A2013年和2014年所发表的可被引文章数总和。

影响因子又衍生出复合影响因子和综合影响因子,复合影响因子是以期刊综合统计源文献、博硕士学位论文统计文献、会议论文统计源文献为复合统计源文献计算,被评价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综合影响因子是以基础研究、技术研究、技术开发类科技期刊及引证科技期刊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工作研究期刊作为期刊综合统计源文献计算,被评价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4]。简单来说,笔者理解的复合影响因子是评价数据库中包含了期刊、博硕士论文和会议论文,而综合影响因子的统计数据库只是学术类的期刊论文。

3SCIEIISTPSSCIA&HCICSSCICSCD

判断期刊质量,很重要的一个方法是判断该期刊是否被以上数据库(检索)收录。我们常听说某某好厉害,发了一篇SCI,作为科研小白,作者刚听说的时候只知道SCI很牛,具体是什么还是上信息检索课的时候。知道它是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的英文简称,全称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同时还知道了它是由美国一个牛逼机构美国科学情报所Institute for Science Information Inc出版的。SCI推出后成为国内判断一个学者学术水平的一个标准,一些大学或科研所,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时候常要求在SCI几区几区发过几篇文章才行。对于SCI分区,靠的是期刊引证报告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提供的期刊影响因子,目前有两种分区方法,一是JCR自身分区,按照某一学科期刊影响因子从高到低排列,然后平均四等分;另一种是中科院的JCR分区,中科院分区参考3年平均IF,一分区是某学科影响因子前5%的期刊,二分区取5%-20%3分区为20%-50%4分区50%以后。

SCI以外,俗称的国际三大检索还有EIISTPEI《工程索引》(Engineering IndexEI)1884年创刊,由美国工程信息公司出版,报道工程技术各学科的期刊、会议论文、科技报告等文献。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ISTP),也是由ISI出版,1978年创刊,报导世界上每年召开的科技会议的会议论文。

以上主要是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著名的数据库有SSCIA&HCISSCI是美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一个简称。《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SCI)为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建立的综合性社科文献数据库,涉及经济、法律、管理、心理学、区域研究、社会学、信息科学等。A&HCII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创刊于1976年,是艺术与人文科学领域重要的期刊文摘索引数据库。

国内方面如果期刊被CSCD、中文核心期刊目录、CSSCI,那么就可以认为期刊在它所属的领域是较为优秀的期刊。CSCD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的简称,学科范围:数学,物理学,力学,化学,天文,地球科学,生物学,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环境,管理科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扩展库的来源期刊也经过大范围遴选,入选者是我国各学科领域较优秀的期刊。与CSCD容易混淆的是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目前,许多学术期刊在申请基金、重要成果报奖时,一般对方单位要求提供的是CSTPCD检索系统的结果,CSTPCD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检索系统之一。

CSSCI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formation)英文名称首字母缩写,是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工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C刊,在国内社会科学领域一年能发几篇C刊就属于比较牛的作者了。

延伸阅读:

学术期刊评价指标说明。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97450&do=blog&id=522151

JCR期刊分区及其检索方法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13646&do=blog&id=750603

怎样查SCI期刊的影响因子与排名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4418-549417.html

[转载]SCI/EI/SSCI/CSSCI/A&HCI/ISTP详细介绍与说明。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5749-766383.html

投文章前,先搞清SCIEIISTPSSCICSSCICSCD http://bbs.sciencenet.cn/thread-2482768-1-1.html



[1]ISSN号与CNSN号的区别,http://www.lib.sdu.edu.cn/portal/tpl/home/showdetail?chid=portallink&id=102

[2]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名单公示。http://www.gapp.gov.cn/news/1663/231784.shtml

[3] 对科技情报期刊说“不”!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78019f0100bco3.html

[4] 关于期刊影响因子、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的概念。http://www.med126.com/lunwen/2014/20140327232950_907396.shtml




投稿与审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09893-997552.html


下一篇:抛一个问题,成为一名优秀的图书馆人哪些书是必读的?
收藏 IP: 123.150.197.*| 热度|

8 章雨旭 罗帆 王从彦 黄永义 伍赛特 shenlu ghzhou5676 guhanxi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1: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