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g195544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g195544

博文

孤独地读着《百年孤独》

已有 4315 次阅读 2020-7-2 08:45 |个人分类:读后感|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百年孤独》, 一部难读的巨著

孤独地读着《百年孤独》

文/岳爱国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言并不是在诋毁《百年孤独》这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概因本人愚钝,未能读出这本伟大作品的美妙,白瞎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这部经典之作。

之所以将自己读《百年孤独》时的状态叫做“孤独地读着”,其中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与本书无关的孤独,因为在我正式阅读该书时,正是我们国家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最吃紧的2020年2月,武汉封城,全国抗疫。面对无法预知结果的疫情,心情自然沉重,无所事事之下,当时是以孤独的心态捧起了这本厚重的巨著。第二层,是与本书有着直接关联的孤独,因为在阅读《百年孤独》的时候,越读越觉得晦涩,竟有读不下去的感觉,便开始怀疑起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接受能力来——难道面对有着“《创世纪》之后,首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纽约时报评价语)美誉的巨著,读起来居然味同嚼蜡?继而产生了一种莫名的阅读孤独感。

想读《百年孤独》多少是受了一位作家朋友的蛊惑,以及网络上不时在兜售着的“人生必读的××本书”之类的诱导。我的一位作家朋友曾对我讲:要想学习写作语言,一定要读《百年孤独》,书中的语言如何如何精到、如何如何美妙云云。听了朋友的话,甚至生出了“这么多年,自己竟然还未读过《百年孤独》,真是枉为了自己所顶着的文学爱好者的头衔”的自责。于是便有了想尽快阅读该书的念想。去年的某一天,在去怀柔国科大办事的时候,恰好遇到某书店在校园内摆摊售书,于是便买下了范晔译本的《百年孤独》。到家后才发现,家里早就有另一版本的《百年孤独》,由于买得早,一直束之高阁,竟然忘记了它的存在。于是,放下正在阅读着的其它的书,急扯忙慌地读起了《百年孤独》。可在读了几十页之后,竟无法再读下去。原因颇简单,书中主要描述的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名字总是互相借用,几乎叫着相同名字的爷爷、儿子、孙子,甚至重孙子都搅到了一块儿,像一团乱麻无法分辨,搞得阅读者一头雾水。于是,我的第一次阅读《百年孤独》就这样夭折了。

294d542329524c0aba7c5b185752e06.jpg

通过反思,我意识到,第一次阅读《百年孤独》的失败是自己出了问题,因为人家这本书毕竟是获诺奖的,已经被翻译成了近40种文字,在全世界销售了好几百万册,这样轰动全世界的一本书怎么能有问题呢?于是带着忏悔的心情,在今年的二月,我再次捧起了这部伟大的小说。当然,第二次的阅读,我接受了首次阅读失败的教训,依前人所讲“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经验之谈,在准备好了纸笔后,才开始阅读的,也就是,将书中反复出现多次的人名搞了一个人物列表,一旦看到布恩迪亚家族的老少出现时,赶忙在人物列表当中查找一下,搞明白此时的奥雷里亚诺,或者阿尔卡迪奥是属于哪一个辈分的,是叔叔抑或是侄子,是哥哥抑或是弟弟。最终,我的《百年孤独》人物列表姓名及人物简介竟洋洋洒洒搞了三页之多。别说,这样的阅读方式还确实解决问题,只是阅读的速度是要大打折扣的。在阅读《百年孤独》的那段时间,我经常不自觉地忆起自己在初、高中时代,一宿能够读完一整部长篇小说的辉煌过往(真不是自己敏学好读,所赶上的“文革”年代是文化的沙漠时代,借到一部长篇小说必须速读,因为第二天一早必须将这本书交给下一任阅读者),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老了,阅读的速度竟如此蜗速。

700c7819a41bb032adb1342ab261cf4.jpg

谢天谢地,在经历了近一个月的折磨以后,终于阅读完了仅300多页的《百年孤独》。当小说 “……羊皮卷上所载一切自永远至永远不会再重复,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 的结尾文字出现在眼前的时候,我竟生出了自己又邂逅了一次一部几十万字的文集终于画上最后一个句号的错觉。总之就是——这本书读得太累了。

也正是因为该书文字的晦涩、人物称谓相似度极高等原因,本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找不到快感,而且还因小失大地丢失了欣赏作品精华的能力。在阅读该书之后,到网上查找了一下《百年孤独》经典文字摘抄,看着满屏那么多从该书中摘抄下来的富有哲理的文字,此刻唯一的反应就是陌生,连在哪一章节可能出现的记忆都无法觅得。于是,我再次翻开了《百年孤独》,试图找到被人们议论得最多的那一段文字:“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翻了近半本书,竟未找到。只是翻找到了藏在接近尾声的另一段经典文字:“不论在什么地方都要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没有归路,春天总是一去不返,最疯狂执著的爱情也终归是过眼云烟。”

读毕《百年孤独》已经数月了,但对自己始终无法接受这部号称“巨大成功”的作品总是无法释怀,总感觉是自己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出现了问题。还好,恰好近日读到了我所阅读的《百年孤独》版本的译者范晔的一篇文章——《<孤独>的“秘密”》。译者透露:“他自己(指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也搞不懂为什么这样一本书会‘像地铁站口的热狗一样畅销’。”读了这句话,我的自我怀疑才有了稍许的减轻。

那么又该如何阅读《百年孤独》这部巨著呢?译者范晔是这样解释的:“这倒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评《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把这个模式套用过来:一部《百年孤独》,作家们读出了全新的小说理念和写作手法……;学者们兴奋地阐发小说中的微言大义,读出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兴衰演义……;索引考据爱好者们读出了数百年的哥伦比亚史、一部拉丁美洲史……;文学爱好者们读出了其中奇妙的文学之网……”您是属于哪一类的,那就请根据自己的身份对号入座吧。

最近又发现了一篇文章,标题是《打死也读不下去的10本书》,文章所列出的不太被当代人所接受的十本名著中,《百年孤独》的大名赫然位列第二。

                       写于2020年7月2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94970-1240280.html

上一篇:奥森公园寻觅碑踪记
下一篇:溜溜的康定城
收藏 IP: 120.244.140.*| 热度|

2 郑永军 鲍海飞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7: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