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dem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odeming

博文

【高德明哲学私教七】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与焦点解决的对话

已有 1679 次阅读 2018-9-30 15:03 |个人分类:焦点解决理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高德明, 焦点解决, 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 私人语言论证

 

             跟随高德明老师享受哲学私教            

私人语言论证第七讲:罗素和笛卡尔的反驳

--- 爱语语言智慧---

150123ik3mu043qmf04cuq.jpg

文字视频人物说明:


李眈,早期跟随高老师学习传统文化,北京大学哲学博士(西方哲学)。2016年应高老师邀请,用九天的时间来交流讲述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同时视频中还有高老师从焦点解决视角的分析和两个人精彩的讨论。这是高老师的私教内容,我们现在有机会学习了。


高德明,北京大学哲学系佛教研究中心净土思想项目负责人,焦点解决实践导师。


注意:本系列文章请勿转载。

095857xq3c6gh633z5x3wk.png

维特根斯坦的私人语言论证

第七讲:罗素和笛卡尔的反驳  (私人语言论证视频0005.mts-0006.mts

当然维特根斯坦就想反驳这个东西。但是我觉得罗素对于他的这个可以叫做感觉逻辑原子主义,他的表述特别好。我觉得维特根斯坦应该多学一下罗素写作的方式,罗素写东西是太清晰了,他们俩是完全反着的。


罗素说在一个完美的语言里面,对于每一个简单的个体、简单的对象,都只会有一个词,不会有更多的词,不会有两个或者三个来命名那么一个简单对象。每一个复杂的东西,每一个由其它简单东西构成的东西,都会由这些词的组合来表达。这种类型的语言,就会变成完全所谓的分析性的。那么就会让我们只要瞥它(组合词汇的语言)一眼,看一下这个语言的一个句子,就知道说它这里面到底是什么事实被肯定了,什么东西被否定了,牵扯到多少个到最后的基本对象。


然后他(罗素)说这就是逻辑完美的语言。他说,当然了,如果是真的把它给做出来,这个语言令人难以忍受的词很多。难以忍受的超多词这么一个语言,而且不会像英语,或者汉语里面有那么多的同义词、相近词等等,它应该直接就是最基本的那些命名不同感觉的词,一种感觉就对应一个词。然后他就说这种语言,就词汇上来说,对于一个使用者来说会是超级大,可能会超出了他的脑量,或者记忆力。


他(罗素)说,但是这个语言所以也就应该不是去学的,不需要去学。因为这个语言就应该是,它里面所有的真正的名字,简单的名字,都应该是仅仅对讲话者本人才真正的有意义。因为它就是从他的那些最私人的一个一个感觉开始命名的,而这么多的词汇,都不会又进入另外一个讲话者的语言当中。所以这种语言里面,一个名字它就不能说我们说的类名。


维特根斯坦其实还有胡塞尔都喜欢强调这一点,就是类名是最基础的,而不是个体名是最基础的。罗素相反,类名就是红色、黄色、人、动物这些。维特根斯坦和胡塞尔都会显示出来说,任何想要去学一个真正的个体名,一个杯子是什么,你都要预先对于类名更广泛的包涉它的那个种类要先熟悉。


罗素是反过来,个体名是最关键,在他的形而上学里面也是。世界不是由很多很多种类的东西来组成,而是一个东西就是一个东西。细看的话,如果那个东西真的是足够基础的话,它就不会和旁边任何一个东西相混淆,它总会有一个地方不一样。罗素这边他就觉得说,一个名字在这种逻辑完美的语言里面,它的意义一定是个体化,它只能够用于那个个体,只能够用于那一个讲话者亲知的那一个个体。


他举个例子,比如说,“这个”,在这种完美语言里面,他说好多都应该是就像我现在就用说“这个”来指代这么一个情景,我现在整个情景就印在我脑子里。我现在稍微动一下姿势,我再说“这个”,它就已经不一样了,所有的都是“这个”,这是最基本的。然后它直接走的可以更远,比如说现在这个是白的,比如说这么一句话,他说那么你现在又试图去抓到理解我说“这是白的”这句话的意义的时候,也就是真正他指的那个特定的“这个”的那个情景,只是在那个时刻、那种情况,他说你就没法真正做到它。


所以如果你是说谈论这么一个笔,那么你就不是把它用作一个真正的专名,或者说个体名。因为你必须说,这个笔在现在这样、这个,只能是这样用,这才是最根本的、最严格的逻辑的语言,他(罗素)觉得。所以他就说你必须,或者说如此相当严格的去用。所以到最后你所指定的这个东西,不能叫做东西就是自己的。一个一个的东西,感观数据才是最基本的,或者叫感觉数据,它才是最基本的。我们不能对感觉数据再说更多的东西,因为它只是“这个”、“这个”、“这个”,后来所有的东西个体化的东西,一根笔然后什么,都是要从感观数据里综合出来的,它才是最基本的。每一瞬间可能都生产出来一个感观数据。


所以在这种语言里面,真正的专名会有一个很奇怪的性质,你很难去找两个专名里面,这一刻和那一刻,可能他们命名的东西都已经不一样了。至于说到底如何为了去理解一个专名,也就是这个,对于这个的命名,唯一需要的东西就是你确实对于那个个体,对于这个你是亲知的,你只要是个体,有这样充分的亲知或者说感受,你就有了对于这个名字彻底、完全的理解,任何别的信息都不再需要了。


所以罗素的想法里面,他其实是对于人的精神状态、认知状态,他是有一个假定,他认为说我们看到桌子,这个全部都是一个更高层的历史活动,全是综合出来的。最基本的,也就是说最真实的东西,首先应该是感观数据,一个个的这个,可能每一秒都不一样。所以真正完美的逻辑语言,他所谓的就应该是能把我们感受,还有我们每一刻看的东西,还没有看到的程度,看到了什么,直接是看这个,看这儿已经不一样了,这个东西直接是贴合上的。所以这种语言其实想起来,不仅仅是罗素说的词汇量多的不得了,简直就是没有办法想象。因为可能每一刻它都是另外一个词,每一刻都是另外一个专名。


这个是罗素的那个想法,所以完全是等于私人语言很好一个表达。然后另外一个私人语言引起的想法,既很常识又被很多哲学家更完尽的,70年代开始就很多人这么认为。是说这种想法是觉得当我们和另外一个人讲话的时候,我们其实总是在翻译另外一个人的内心的活动,我们总是从他的话里面读出来,他背后的心里面大概有的应该是什么特征,这样翻译出来。然后再给变成我们自己的心理特征,大致的再一个翻译,要翻译再翻译。因为每一个人都是有一个真正的心灵状态,外面用的公共的语言,用来交流的语言,他只能很不完美的表达语言的这个东西。每一次我听到这个东西,我是要先去把它给翻译成我自己这边的,我的心灵状态里边的一些东西,然后再从我的心灵状态这个状况,然后再推它其实是什么,它其实这背后他说这些话的,他这时候的心灵状态。


语言永远是只能给一个假象,或者说一个外皮,然后从这个外皮里推出来那个人的内核的一点点的什么东西。那个人的内核,那个东西我还永远没有办法确定,我还其实对他内核里面是什么东西,是靠我自己的一种投影、一种想象,靠我自己去试着说,我去想象如果我在他的心灵状态里面,我其实是怎么回事,所以是翻译再翻译。这是一种很容易想出来的想法,中国人不就喜欢这样,每一句话里面所谓话里有话,实际说的是什么人的猜来猜去。

150123ftrgyvu2v1esrj1b.jpg

但是这个其实唯识里面也是一样,《唯识二十论》和《唯识三十颂》里面已经举了这个例子。《成唯识论》这个注释里面举了更多,就是杀羊。《唯识二十论》里面已经开始讲这件事说,一个人一个八识,,我看见一只羊被杀了,假如你杀了这个羊,现在是这个羊,它是在我的八识的世界里面出现那个像,然后我怎么解释羊的这个死。它现在究竟仅仅是在我的世界里死了,还是在羊的世界里它也死了,还是在杀了羊的人那里也死了?这里面到最后你归这个作者,归这个动作的作者,到底应该怎么归,因为这里面涉及到我的世界、羊的世界,杀羊的那个人的世界,每一个都不一样。你可以说共业,但是共业的话,仅仅是三层皮肤摞在一起,叠映出来一个共同的像。


唯识里面这一部分搞得异常的复杂。用这个意思,同时也受到了唯识内部无数的争论和批评。因为这个我觉得直接导致了到最后他们思考说,是人人一个八识,还是大家共享这个八识。因为这个东西到最后,按《唯识二十论》和世亲菩萨本身的说法,是人人一个八识,一个众生一个八识。这时候他来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是一个翻译再翻译,两层翻译的问题,翻译的忠实性这里面的问题。我认为它(羊)死了,在我的世界里,它真的死了吗?在那个杀羊的人那边又怎么算?这样太复杂,后来也是觉得,经过这么多层翻译,这种现象叫本体论里面的实体太多。到最后以至于解释现象的时候,过于的复杂。反而不如说,那我就说这一个世界,那一下就归出来,谁死了、谁杀了、谁有业。那时候有很多的二十论、三十颂里面,二十论比较多这个。


所以这是70年代的那么一个想法,就是我们的交流都是一个翻译又翻译,每一个人都要两层翻译在交流里面。然后笛卡儿也是认为说,我能够最毫无怀疑的,有确定性的谈论我自己的经验。因为我这个完全就是有无限的证据,我的证据就是我那个感受,我那个感受而且只有我这有。而我谈论别人的话,我永远都是推测性的谈论,永远都是概率性的谈论别人的经验。所以。直接产生了这个外部世界它到底是存不存在也是个问题。对于笛卡儿来说,它究竟是自己在那不需要我存在,还是说它只是对我来说是这个样子。所以《黑客帝国》药丸过程就开始,《黑客帝国》也是一种完全的笛卡儿主义。

150123h7o78cmeh12cak96.jpg

所以这里面可能最关键的就是,到底靶子是哪个?私人语言这个东西其实这里最容易,应该说最精确的去讲,应该把它想成是一种笛卡儿式的心灵。也就是说我之所以能够怀疑外部世界是不是存在,我能够怀疑说其他的人他是不是真的有意识,这些东西我其实是因为我对我自己的经验是直接内在性的觉知。内在性的就给完全的分辨出来,而内在性这里边很大一个程度是指,我不需要我在一个世界上具有身体,而我的身体别人也能够看见,别人也能够感受。而这个身体即使有的话,它应该是和心灵互相独立的。


所以它其实到最后针对的是一个笛卡儿式的心灵,也就是一个和肉体多多少少相分家的那种灵魂。当然笛卡儿本来就有论证说,由于我对自己的感觉,其实笛卡儿里面的感受,他并不知道真有多高,笛卡儿他认为感受主要是身体引起的,所以感受挺激烈。他认为说灵魂肯定是永恒的,为什么?因为灵魂里面才想出来绝对体、数字、几何这些东西,而且还可能出来完全不能够质疑的我思固我在。所以到最后灵魂是永恒的,因为灵魂它没有广延性,它不是物质性的。所以他(笛卡尔)得出来说,他的哲学还能够为基督教做贡献。到最后是人死了之后是有灵魂的。


所以在私人语言里面,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我对我自己经验的这种觉知,这种直接可以把这个疼痛感受为这个疼痛,下一次的这个疼痛可以感受为多多少少和那个疼痛一样,这种东西到底应该是怎么取得的。所以其实私人它有两种意义,我们在说私人语言的时候。比如说一个人,他可以说感受是私人性的,而他所谈的这个感受,比如说他用英语、德语,或者中文去讲,当他说感受是私人性的时候,其实他同时不是指的真正的私人性。


因为这时候定义私人性在自然语言里面,其实很难去定义形而上的这种私人性,别人永远不可能读到了我的这个日记,原则上能够猜出来我这里面的意义是什么。原则上它就不能(读到我的感受),更不用说它事实上不能。而我们其实在日常语言里面,非常难以找到这种资源来形容这种极端的私人性。他不可能读懂我这个私人日记本里面的这种私人语言写成的感受史,因为他不具有我的感受,很简单。因为这个私人语言应该是直接翻译,具体的、一个一个的、甚至难以去描述的那些感受。


待续...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27145-1138005.html

上一篇:【高德明哲学私教六】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与焦点解决的对话
下一篇:【高德明哲学私教八】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与焦点解决的对话
收藏 IP: 111.201.23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0: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