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ijiansh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eijianshi

博文

在否定唯SCI论文评价之后,又出现了唯经费评价问题。

已有 2643 次阅读 2020-8-17 17:2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前一段时间围绕疫情防控,一些专家提出了防止唯SCI论文评价指标,以促进一些非纯基础科学研究领域,不盲目以SCI论文影响因子或者数量为导向出现畸形发展。我觉得本身还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今天上午在家推导一个生物数学问题,突然收到一个电话,是我们南京林业大学学位办公室打来了,咨询我最近申请的应用生物统计硕士导师资格中经费问题,因为我好久没有拿到基金了,而目前学校对于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都需要有一定经费在账面上的硬性规定,我只好说虽然我有名义上的到账经费,但是不是主持,而是同单位的老师为了帮助没有经费但是在学术上有较好能力的老师顺利有资格招到研究生,我只好如实告诉他,我没有经费,账面上的经费我不是主持亦没有主持的证明。他的回复基本上是等于我自己自动放弃。我很诧异,如果单纯从应用统计上说,特别在生物统计领域,其实并不需要多少经费,甚至不需要国家或者地方经费来运转,但是现在一些学校对研究生导师却有此硬性规定,实在觉得有失偏颇。目前,在职称晋升上,一样存在必须要有国家基金,在破除唯SCI论文评价指标后,似乎人们对唯基金评价指标的限制,似乎关注的不够多,对这个问题,也较少去提出批评。现在一些高校,唯项目趋势明显,像苍蝇见了血一样涌上去,不单单是我们一所高校这样。


诚然,一些研究需要基金支持,特别是一些工科领域的研究,没有经费的确不行;但是对于一些纯理科领域的和一些人文社科领域的,基金其实并不是主要的限制,但是以此为硬性指标,似乎不太好。


从某些角度上说,带研究生从事纯粹的研究工作,而不是带着他们拉项目赚钱,本身就是一种默默的付出。而研究做的好的老师,对学生要求会异常严格,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研究能力的提高,为国家储备基础科学人才,都是大有裨益的。其实,我本人并不希望带太多研究生,但是主要在学校,基本较好的学生往往喜欢“官”导师,而不会报我这样从事基础科学的导师,那么招收一些数学出生的生源可能更切合我的研究领域且应该能够发挥他们的长处。但是有趣的是,这种项目主持和经费到账证明阻碍了我想培养储备人才的想法。客观讲,主持的经费越多并不代表导师能够把学生培养到什么层次,所以这种唯经费的指标,和唯SCI论文评价指标一样坏处大于益处。


想到一些人,到处忽悠经费,酒喝了不少,经费到账了不少,招生很多研究生过来,然后做那些重复性的或者没有多少创新性的所谓科研工作,最后连发好一点的中文核心期刊都十分困难,感觉真是好白菜都被猪拱了,哈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32635-1246747.html

上一篇:MDPI旗下的个别刊物质量堪忧,这些活跃在生物学杂志投稿值得警惕
下一篇:国内SCI刊物审稿人队伍质量令人堪忧
收藏 IP: 121.248.145.*| 热度|

4 许培扬 王安良 高友鹤 谭平连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4: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