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bscas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ibscas

博文

厉害了,曹雪涛连发2篇Cell及1篇Nature!!

已有 5789 次阅读 2018-4-27 21:52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inature:2018年4月26日,曹雪涛研究组在Cell发表题为“Self-Recognition of an Inducible Host lncRNA by RIG-I Feedback Restricts Innate Immune Response”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揭示了免疫应答调节中的非规范自我识别模式,并展示了诱导性“自我”lncRNA作为有效分子诱饵的重要作用,其活跃地饱和RIG-I结合位点以限制“自我“RNA诱导的先天性免疫反应并维持免疫稳态,在炎症性疾病管理中具有潜在用途。另外,2018年3月30日,曹雪涛研究组发表题为“Tumor-Induced Generation of Splenic Erythroblast-like Ter-Cells Promotes Tumor Progression”的研究论文,该论文结果证实人类HCC患者中存在脾artemin阳性的Ter细胞,并显示血清artemin升高与预后不良相关。曹雪涛研究组表明Ter细胞和分泌的artemin在癌症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预后和治疗意义;同时2018年1月26日,曹雪涛研究组在Nature发表题为“Tet2 promotes pathogen infection-induced myelopoiesis through mRNA oxidation”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揭示了先前未知的Tet2在表观遗传转录水平的调节作用,在哺乳动物系统感染期间通过降低mRNA中的5-mC,促进成骨细胞生成。此外,胞嘧啶甲基化对双链RNA形成和mRNA中Adar1结合的抑制作用揭示了其在哺乳动物系统中的新的生理作用。


先天性免疫系统可以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感知入侵的病原体,以启动消除病原体的有效先天应答。作为最广泛研究的用于识别RNA病毒的PRR,视黄酸诱导型基因-I(RIG-I)已被证明可识别细胞质中的病毒RNA并通过产生I型干扰素(IFN)触发先天性免疫应答,和促炎细胞因子。众所周知,PRR触发的I型IFN过量产生,可能导致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此外,观察到作为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之一的RIG-I可以被I型IFN和其他先天性刺激显着上调并且保持存在一段延长的时间。因此,必须精确调整相对持久的RIG-I的功能,尤其是在天然细胞因子(包括I型IFN)开始消失时的先天应答的晚期阶段。然而,有效终止先天细胞因子诱导的RIG-I活化的机制仍然大部分未知。


已经确定了RIG-I作为先天RNA传感器来区分“非自身”病毒RNA与“自身”RNA的能力。当病毒感染产生在ATP存在下与RIG-I C-末端结构域(CTD)的基本裂隙结合的致病性RNA时,RIG-I变为“开放”结构,暴露CARD与解旋酶域。释放的CARD介导下游信号激活先天应答。提出具有5'-三磷酸的短平末端双链RNA是RIG-I活化的致病性RNA的关键特征 。然而,RIG-I能否在生理上结合自身RNA及其功能重要性仍然未知。

在过去的几年中,许多长的非编码RNA(lncRNA)通过与特定蛋白质结合而成为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重要调控分子。最近,交联后免疫沉淀的RNA(CLIP-seq)的高通量测序分别鉴定了人和小鼠中的21073和1662个RNA结合蛋白(RBP)-ncRNA相互作用。然而,lncRNA与RBPs在免疫和炎症中相互作用的生物学意义和潜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RBP-lncRNA与蛋白质功能的相互作用激发我们去问RIG-I能否与“自我”细胞lncRNA结合,如果是这样,这种自我识别在维持免疫中的生物学功能和重要性如何稳态通过反馈限制或及时终止RIG-I对“非自身”RNA诱导的先天性炎症反应的识别?

曹雪涛研究组在肿瘤诱导的脾成红细胞样Ter细胞的生成促进肿瘤进展取得重大突破

识别肿瘤诱导的白细胞亚群及其衍生的循环因子,有助于将癌症理解为全身性的疾病。尽管如此,远端器官原发性肿瘤诱导的非白细胞数量如何导致全身性传播尚不明确。


TET酶的表达水平和细胞类型分布也不同。在胚胎干细胞中发现TET1 / 2,而在生殖系中发现TET3。这些差异的意义以及TET如何调控的机制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未知的。这些酶的潜在生物学作用正在变得清晰。怀疑TETs和5mc衍生物在发展中是重要的。父本染色体的活性DNA去甲基化是受精合子早期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TET介导的DNA去甲基化可能对这一过程至关重要。关于5hmC的最有趣的发现是其在人脑中的显着丰富。它被认为在基因表达的调控中起作用,但是这个基地的许多方面仍然是推测性的。

另外,天然免疫系统一旦感知到病原体感染,会马上诱导产生大量天然免疫细胞并通过促发炎症反应以期清除入侵的病原体,但天然免疫与炎症反应是一把双刃剑,过度活化会损伤机体。如何有效适度地平衡调控天然免疫与炎症反应的发生与终止,是免疫学领域的一个重大科学问题。

曹雪涛研究组揭示了先前未知的Tet2在表观遗传转录水平的调节作用,在哺乳动物系统感染期间通过降低mRNA中的5-mC,促进成骨细胞生成。此外,胞嘧啶甲基化对双链RNA形成和mRNA中Adar1结合的抑制作用揭示了其在哺乳动物系统中的新的生理作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71395-1111246.html

上一篇:最新SCI期刊影响因子(IF>5,总共759种期刊,值得收藏)
下一篇:最新中国CNS指数出炉,中国科学院排名第一,浙江大学第三
收藏 IP: 202.38.6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8: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