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中的心理与行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lphaDa 研究兴趣:科研中的心理与行为,社会心理与治理,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

博文

和青春期孩子相处真难? 精选

已有 6310 次阅读 2021-8-9 10:27 |个人分类:咨询万象|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受人之托以及自己的爱好所驱使,暑期开展了一期团体心理辅导,对象是初中生。一共6次,12学时。现在已经结束,总结一下自己的感受。

    第一,刀要经常磨一磨,不磨你即使不用,也会生锈而变钝。自己本科大二时(2005年)就开始带团体心理活动了,想当年,心协招聘后,把大学生随机分组。一人扛一旗就开始了团辅的工作。那个时候没有带教老师连续的指导,完全靠自己的摸索。因为自己才大二,知识、经验和经历均不足,有时候组内还有大三的学长或学姐,所以带起团队来很吃力。想起自己老师一直叮嘱的,多让别人说话,我们只是一个把控、引导和启发的角色。经过几年的锻炼,加上读硕士期间也经常带团辅。所以,经验算是有了。2011年去桂工咨询中心继续带团辅,有了老师这个身份加持,好像团辅变得更容易了。实则不然,这正是退化的开始。因为你有了老师这个角色后,你去带学生,就会让团辅处于师生情境下。这种情境对团辅有利有弊,有利的一面是你更加权威了,你嘴里说出的影响力更大,纪律会更好;不利的一面是学生期待增加了,懒得思考了。读博接着荒废,到现在。带团辅可以说要用“延口残喘”来形容了。这一期的团辅,刚开始自我感觉良好,带着带着就越来越费劲了,凸显本领恐慌。这些情绪反应随着自我觉察的介入,反而变成了改变的开始。可以说,这一期是让我重拾团辅的一期活动,非常感谢组内的学员。当然,我也一直用我所学,去回馈这些学生,希望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用上活动所传授的技能。今后自己还应该加强实践,边带团队边学习。

    第二,只要不说父母、不说学习,团辅中说啥都行。团辅是收费的,受人之托,当然忠人之事。父母反馈自己跟孩子根本无法沟通,然而,当要求他们列出最想改变的问题时,父母列出来的是孩子使用手机及自我管理问题。而孩子反馈的问题,当然有认为自己自控能力差的(说明初中生已经具备自我反思能力),更多是认为父母命令式、催命式以及不尊重不信任他们的行为。上述父母和孩子表达的诉求中,看似毫不相关,实则上把他们联系起来的,是他们的亲子关系。确立了这样一个目标后,在团体辅导中实施起来却不是容易的事情。你和孩子一说到父母,他们就否定,他们对“父母是可以商量沟通的”毫无期望,甚至直接建议老师死了这份心。在与父母沟通这方面,自我效能感极低。此外,讨论到学习的话题,也是沉默的。只要不说父母、不说学习,说啥都行。前期几次,试探试探,发现这两个方面“坚不可摧”。直到第4次活动,我才以这父母和学习为主题,前期以建立团队信任和相互了解为主,当然有一个以培养心理资本为主导的主线贯穿。有了前期的铺垫,师生信任关系建立后,这一次团辅让我体验到当青春期孩子“父母”的感觉。那可真是一言九“顶”啊,而且尽是跟你还扯闲篇,你说东他说西,然后他说还要站在“情绪制高点”偷偷乐呵呵,好像谁急了谁生气了就输了的感觉。团辅过程中,庆幸自我觉察还是可以的。感觉到情绪不对的时候,及时和青春期的孩子们分享此时此刻的情绪,并和他们探讨这种交流方式是否令人舒服。这个在第五次活动时,还得继续探讨。因为他们把他们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就是为了能够在团辅中,得到提高!这是提高的时机!

    第三,回到标题提出的问题,青春期的孩子沟通难吗?我觉得家长如果注意到下面三个问题,和孩子沟通就不难。首先是家长反思一下认知中是不是充满了“青春期是逆反期,孩子是逆反的”这样的信念。如果有这些想法,说明我们家长渐渐学会了给自己的孩子贴标签,而不是反思自己的沟通方式是不是停滞不前、落后了。有家长反馈上小学的时候乖得很,现在完全变成了仇人似的。这就是孩子想要自己成长,自己尝试,而家长还用小学的管教方式包办,结果就产生冲突。其次,十二三岁以后,就要学会慢慢放手,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探索、自己负责。慢慢放手,就是少用一些“你应该做什么”“你现在要去做什么”“你的作业还没做”“你的成绩不及格”“你赶紧去做啊”;慢慢放手,就是多用一些“你想想你还有什么没有做”“你为什么没有做到”“你为什么这件事情做得很好”“你的好朋友有什么优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意见”“没关系,听完你的分析,你在**方面已经做的很好,你在**方面还可以继续加油”;慢慢放手,就是少用一些催促和监督;慢慢放手,就是多用一些建议,多用一些鼓励。最后,家长要逐渐适应这种变化。孩子自主意识越来越强,意味着家长的安排就越来越难适应孩子的胃口。以前你的安排,他都是必须参加。当然,也不排除有非常乐意参加的,但这个比例很少。年纪小的时候,他提出不同的意见,你可能使用各种方法不予采纳。他虽然没有多大情绪,但是习得了“我怎么提意见父母也不会听的”,他往往很少提意见,不主动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了。年纪大了,他对自己的想法没有得到实施,已经非常在意了,很有情绪。这时候如果还是用小时候的想方设法说服,已经不奏效了。这时候,家长要学会协商,按约定办事。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探索,失败的时候,一起分析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83728-1298972.html

上一篇:【他山之玉】学习(或学术)的兴趣
下一篇:写在见面之前:致2021级人工智能304班
收藏 IP: 117.140.169.*| 热度|

13 李宏翰 郑永军 王安良 黄永义 罗娜 左小超 孙颉 胡爱国 郁志勇 韦四江 闫江毓 许培扬 刘利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5: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